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传产机械敲警钟 布局AI先进制造迫在眉睫
以产业转型应对ECFA零关税优惠项目中止

【作者: 陳念舜】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373】

在今年台湾COMPUTEX期间掀起AI热潮同时,其他传产、机械制造业正面临共有134类ECFA零关税优惠项目中止的消息,却显得乏人问津。除了後续有学者??心此恐将加重台湾产业「荷兰病」,就连学界专家在最近举行的IEKCQM记者会上也纷纷示警,呼吁应趁AI大势加速产业转型,布局多点及先进制造,以强化供应链韧性!



自从2023年总统大选前後,就屡传中止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红利如同灰犀牛般逐步逼近,直到中国大陆今年5月31日宣布第二波中止减让关税名单,将取消来自台湾生产的134类进囗产品的优惠税率,涵盖石化、纺织、机械、钢铁及金属、运输工具等,於6月15日起恢复课徵1%~12%不等关税总算告一段落。


虽然至今产官双方皆称对於整体出囗风险的影响有限且可控,经济部认为台湾2023年相关产品输陆金额约98亿美元,仅占其全球出囗比重约2%。包括机械公会(TAMI)、工具机公会(TMBA)虽皆不乐见ECFA早收清单中止,却也逐渐分散出囗市场。据统计2023年清单中机械类产品,对大陆出囗金额约为28亿美元,比重自2021年的30.9%降至23.5%,对大陆市场依赖性逐步减少,整体机械产业出囗受影响有限。



图一 : ECFA早收清单红利中止,将如同灰犀牛般逐步逼近。
图一 : ECFA早收清单红利中止,将如同灰犀牛般逐步逼近。

ECFA早收红利不再 将流失传产就业与竞争力

然而,据统计目前两波ECFA早收清单中止减让关税项目合计近1/3品项,将影响台湾出囗金额近120亿美元,占ECFA早收产品出囗总金额已近8成。仍将对於个别中小企业出囗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动力传动件制造业者,将面临更大的出囗竞争压力。


TAMI也指出,一旦销往大陆产品关税由0%恢复到5%~10%,预估会影响台湾相关厂商出囗竞争力或利润率。例如原受惠ECFA早收清单获利的8成台制设备,在大陆市占率恐下滑4%~5%,预估出囗值锐减约1.1~1.4亿美元,约占总体机械出囗值0.5%。


若因此流失的市场难以重返,损失的金额也会持续扩大。已有不少有能力两岸布局的工具机暨零组件大厂正认真考虑,是否乾脆扩大在大陆生产规模避险,短中期将导致台湾传产中小企业後续就业人囗与出囗竞争力下滑;无力跨国布局或在大陆设厂的业者,则仍须要政府协助转型及开拓新市场。


依经济部已与石化、纺织和机械业者召开座谈会沟通过後,也回应将续朝改善经营环境,提供低利贷款;或透过海外叁展,协助产业拓销及加强分散出囗市场扩大商机;以及运用数位科技,加强产业升级转型,朝发展高值化及差异化产品等面向投入资源,加速推动产业智慧化、低碳化。



图二 : 运用数位科技加速推动产业智慧化、低碳化,加强产业升级转型,朝发展高值化及差异化产品。(source:ITRI)
图二 : 运用数位科技加速推动产业智慧化、低碳化,加强产业升级转型,朝发展高值化及差异化产品。(source:ITRI)

2024年金属机电业成长1.92%垫底 犹待AI、半导体加持

惟从长远角度来看,台湾因过度依赖晶片业而担心患了「荷兰病」,未来将更加严重。根据工研院IEKCQM最新预测2024年台湾制造业景气,随着就业市场稳定、通膨缓降,国际需求逐渐改善、民间消费及投资意愿转强,供应链问题??解而缓步回暖。整体制造业产值估计达23.1兆元新台币,年成长率上修为6.47%。


其中排名第一的「资讯电子业」因为供应链库存去化落底,全球手机、PC、车用电子等终端消费性电子市场需求可??逐步反转,产业景气展??正向;加上Al伺服器与边缘AI终端装置应用的快速发展,带动半导体在AI、HPC等先进制程的产能持续扩增以满足市场需求,电子零组件及材料产值成长11.09%。半导体业更受惠於AI议题带动相关供应链需求强劲,预估2024年产值成长17.7%,将首次突破新台币5兆大关,达到新台币5兆1,134亿元。


「民生工业」的欧美品牌厂也因为去库存顺利,通膨及升息限缩消费支出的效应缓步淡化;股市创高带动外食、旅游、休闲娱乐消费,刺激民众消费意愿续强,支撑台湾民生工业产值将成长4.33%。「化学工业」也顺应国际净零永续趋势,带动台湾石化产业朝向绿色制造、高值差异化商品、碳循环再利用技术发展,产值将成长2.31%。


「金属机电业」虽订单年增率已见回升,辅以新兴产业应用带来新市场,将有利於支撑产值成长。但受到高通膨、高利率政策环境的滞後影响,以及日圆贬值、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延续,仍以1.92%成长率在4大制造业敬陪末座。



图三 : 金属机电业受到高通膨、高利率政策环境的滞後影响,以及日圆贬值、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延续,仍以1.92%成长率敬陪末座。(source:工研院IEK)
图三 : 金属机电业受到高通膨、高利率政策环境的滞後影响,以及日圆贬值、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延续,仍以1.92%成长率敬陪末座。(source:工研院IEK)

学界示警 半导体应与其他产业链结

中华经济研究院代理院长王健全也认同IEKCQM预测制造业成长趋势,包括中经院最新发表今年5月份PMI数据达55.4%也显示终结连续14个月以来紧缩情势,主因即是受惠於美中需求回暖,导致新增订单、生产指数两者皆增至60%以上的高度扩张现状。惟因存货指数紧缩低於客户所需,显示以短急单居多,整体景气复苏能否持续尚待观察。


且不同产业间内外复苏程度也不平衡,比较销售与存货量指数年增率的电脑及光学大於电子零组件,电子资讯又大於化学生技、民生工业、金属机电;交通工具和电力及机械设备PMI指数皆低於50%,应注意是否更向科技业倾斜。「半导体发展应更全面,和其他产业链结,使台湾经济发展更健康!」王健全说,否则半导体产业迄今占台湾总出囗近40%、GDP13%,创造贸易顺差大,就业人囗却仅占7%,却面临更严峻的地缘政治风险。


包含在美国「去中化」的长线战略下,务必要建立台美策略联盟,巩固与善用美国资本市场;加强台湾半导体国际广宣及游说力道,研拟因应对策;分别强化上下游纵深,以及横向扩散至医材、通讯、医疗等应用。避免受到中国大陆经济弱化、输出通缩的影响,导致台商与陆商在海外竞争加剧。


进而打造「新产业」,透过五大信赖产业政策补助、类主权基金等措施加速转型;「新市场」,涵括新东向、新南向汇流,建立仓储展示中心;新定位,期??打造亚太贸易/科技运筹中心。王健群强调:「台湾不能没有半导体,也不能只有半导体。传统产业面对RCEP、ECFA、Taiwan+1、大陆经济弱化倾销、日圆贬值等多重压力,亟待政府关爱眼神及资源配置。」


清华大学讲座教授史钦泰进一步指出,从这次统计可见半导体已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出囗、GDP占比都非常高,产值过去在2014年才刚突破兆元;2014~2019年即先有工业4.0加持达2兆,又有疫情加快数位转型;再加上2023年起AI异军突起,从而突破5兆元产值,解决了工作和生活需要,此时却发现资源有太集中的疑虑!


他强调:「AI未来发展重点除了算力工具之外,通信传讯和储存也都很重要,还有应用面所需的感知、控制,以及最大的罩门就在於能源的需求,都可能会影响未来长远的发展。」因此,产业除了一方面要追求技术突破之外,也受到地缘政治压力和土地、能源的限制,势必要放眼全球多点布局,台湾向来是中小企业为主,更应该维持韧性与创新能力,避免因过度集中发展而削弱身为产业隐形冠军的优势。



图四 : 学界专家在最近举行的IEKCQM记者会上纷纷示警,呼吁应趁AI大势加速产业转型(摄影:陈念舜)
图四 : 学界专家在最近举行的IEKCQM记者会上纷纷示警,呼吁应趁AI大势加速产业转型(摄影:陈念舜)

依工研院观察现今国际有3大趋势已然成形,成为2024年影响台湾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一、 万物皆AI时代(AI for all)来临,随着AI正由云端走向边缘(Edge AI),台湾凭藉半导体、伺服器、记忆体和其他ICT产业等国际竞争优势,未来发展可期。


二、 世界风险前景恶化,据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世界风险报告指出,AI所生成的错误和虚假讯息,成为全球短期内最大的风险。另有环境变迁、科技化加速、社会人囗成长分岔、地缘政治等4种结构性因素,将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 全球贸易结构重建,多点制造、在地供应同时发生,造成海外(off-shore)分工更分散,台湾本土(on-shore)制造成趋势。依经济部统计台湾近5年(2019-2023)外销订单海外生产比,显示传产货品外移、但科技类产品回流制造的两极化现象。


面对此3大趋势,工研院建议,因应急遽上升的AI需求,台湾应从人才与新创培育、巩固领先地位等两大面向,确保台湾半导体产业在AI时代下的优势。在人才新创培育方面,应建立人才循环方略及新创孵育作法;也需深化产业基础科技,并发展AI辅助IC设计以寻求技术新突破,才能长久巩固台湾的领先地位。


在社会稳定发展的议题上,台湾面临多型态的风险冲击,应尝试透过新兴科技强化韧性,从生产力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及能资源韧性等3大应用领域切入。且为适应全球贸易结构重建,建议政府可支持业界研发及进行人才布局、协助产业扩大外商合作、设立研发管理总部、切入国际供应链4大路径,将台湾打造成全球高科技生产管理/研发基地。


相关文章
70美元为第五代树莓派添加AI套件
突破局限!三款多核心微控器同时支援 Arduino与MicroPython
ChipLink 工具指南:PCIe® Switch 管理变得如此简单
医疗用NFC
嵌入式系统的创新:RTOS与MCU的协同运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巴斯夫与西门子携手推动循环经济 推出首款生物质元件断路器。
» 工研院携四方冷链结盟 进军马来西亚市场
» Basler 新型 ace 2 V相机具备 CoaXPress 2.0 介面
» 金属中心铜金属交流凝聚共识 助力产业提升韧性
» 所罗门推动AI人才培训 加速产业智慧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T4LTPKQSTACUKF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