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行动宽带需求将推动「双网」成形
中华电信研究所所长梁隆星︰

【作者: 編輯部】2004年08月26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6518】

本刊副总编辑欧敏铨(以下简称欧):在今日所谓的数字时代中,如果少了通讯骨干的基本建设,那什么服务也都别提了。记得不久前还在数十K的拨接时代,但转眼ADSL的宽带用户已破300万了。中华电信一直扮演着国内通讯骨干建设的龙头角色,而贵研究所更负有前瞻技术研发的重责大任。往前看往后看,想请所长谈谈国内骨干建设的发展现况。


中华电信研究所所长梁隆星(以下简称梁):通讯骨干的变革在近年来的脚步很快,在不到十年前还都是以语音的传输为主,但现在数据传输已经成为主流了。仅管如此,旧有的系统与基础建设仍然存在,以电话线来说,全台1千3百万对的铜线仍是构成今日数据与语音传输的基础。因此,通讯骨干的实际情况是新旧系统并存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最大原因是经济因素,也就是新技术虽然好,但系统全面更新的成本高昂,质量也无法保证,更何况下一代的技术随时会推陈出新,电信业者不得不从长计议。


然而,守旧反动更是行不通。目前的xDSL的用户虽然成长快速,其技术也仍可提升,但铜线的传输速度毕竟有其极限,在当前强调影音多媒体的应用潮流下,采用更大带宽的接取技术是必然的趋势,而光纤网络该是最佳的替代方案。


环状光纤网络 成果可期

目前在全岛骨干及都会骨干的部分,光纤的铺设已有一定的成果,其架构主要采用环状(Ring)技术,在几个大型都会区中布建大环状网络,而都会区内部再布建数个小环状网络,再加上高密度分波多任务器(DWDM)的应用,让信号的传送更有效率。接下来的目标则是用户接取网络的布建,一步步做到光纤到配线箱(Fiber to the Curb,FTTC)、光纤到大楼(Fiber to the building,FTTB)和光纤到府(Fiber to the home,FTTH)。以中华电信为例,自9月起就可以提供FTTB的服务。


欧:通讯服务发展到今天,用户已开始要求将各种服务都整合在一起,除了语音与数据网络,甚至还包括电视的影音节目服务,而这个统一平台自然是新掘起的Internet。这似乎是很理想的结果,但事实上各个已成熟的服务系统都有其特色在,也有其包袱,要怎么做才能顺利的整合在一块?


梁:要将不同的服务整合在一块,这对于Internet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带宽上的提升,这是永无止境的需求,即使是最高能提供10Gbps、不久前还号称高速带宽的SDH同步光纤网络,现在看来已经不够了;另一方面就是上述实时性的质量问题,即使现在的带宽够、在技术上也已有工具可用,但在影音内容的传递质量仍无法确实掌控。


新技术的成熟与旧系统的不可替代

以语音和数据的两套系统来比较,其实是各有优缺点,或者应该说两者的设计理念并不相同。以PSTN系统来说,以实时的语音质量为第一考虑,然而Internet发展之初的目的在于让数据数据能随时随地的收发,并不强调实时性,因此缺少对优先级的设计,最多只能做到「尽力而为」(Best Effert)的程度。


对于语音来说,清晰而实时的质量是最重要的,否则将造成通话双方沟通的障碍,而这也是为何各家ISP都能提供VoIP及视频会议等服务,但因无法达到既有语音系统的Carrier等级,在推广上就遭遇到一些瓶颈。因此VoIP能否普及,有一个重点是我刚才稍微提到的,就是所谓影音数据传输质量(QoS),其次我认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于,这些新的技术都需要时间慢慢、渐进式地拓展,才能取代旧有的标准。


《图一 梁隆星表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于,这些新的技术都需要时间慢慢、渐进式地拓展,才能取代旧有的标准。》
《图一 梁隆星表示,VoIP跟IPv6相似的地方在于,这些新的技术都需要时间慢慢、渐进式地拓展,才能取代旧有的标准。》

因此,Internet给了我们很美好的愿景,但有很多的现实仍然是要认清的。在一些情况下还是非得靠旧有系统,例如119的救难电话可不能因为停电而中断,这时仍得靠有线电话才行。不过,无可否认地,通讯系统仍会往新的架构推进,而客户需求便是系统更新速度的指针。不像学术单位或实验机构强调采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电信业者的第一考虑是成本,但只要评估认为合乎经济效益,设备的投资就会阶段性的进行。不过各种系统何时能通畅无阻的在一个平台上运行,任谁都很难提出一个确切的时间表。


欧:除了有线的通讯基本建设外,另一个通讯上的当红话题,就是行动通讯。同样地,用户也希望透过无线方式来获得和有线网络相同的服务内容,也就是希望能无线宽带上网。由此衍生的应用与商机应该不少,您的看法如何?


梁:移动电话发展至今,也可以被视为一部计算机,许多因应时代潮流的应用纷纷被开发出来,例如中华电信提供的亲子关怀服务,即是利用手机门号来作定位搜寻。手机也让上网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PC或Notebook,GPRS可提供20-30Kbps的传输速率,用户若用它来下载一些文件数据,已经足以应付。未来推出的3G行动网络速率将可以再提升,最高达384Kbps。


近来GPRS也发展出不同应用,例如结合卫星导航系统、GPS卫星定位,可用于车队派遣系统,且适用范围涵盖全省,已有中华卫星车队实际采用;应用在货运业也是相当方便的,货车司机可以仰赖联机所获得的信息,快速安全地送货到各个定点,减少迷路或是找路的麻烦;对于交通控管来说,甚至可以用来监测车速,进行违规告发。在这方面的应用潜力极大,可以依据不同需求发展出不同的方案,很显然地,行动(M)化将是企业E化的下一个重点。


双网是必然趋势

欧:不过行动网络仍存在着带宽的限制,所以有GPRS结合Wi-Fi的「双网」概念的出现,您认为「双网」是否可行?或者说以Wi-Fi的角度是否能架构出取代现有手机系统的行动通讯系统?


梁:我同意双网的观念是对的,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以WLAN来说,收费很低,在速度上又是3G所无法企及的,甚至足以用来提供影音内容,当它和手机服务结合,手机可以摇身一变当做电视,不仅可以看电视台的节目,也可以在演唱会或球赛现场,收看特写镜头的实时转播服务。所以双网有其应用上的市场性,但前提是必须标准化,Wi-Fi、GPRS这两套网络架构互通需要先有一套标准才行。


至于下一代的主流通讯系统为何?我想3G执照太贵是许多业者都遭遇的问题,以中华电信为例就花了一百亿元,然而成效就不如预期,因此有系统服务业者想改以Wi-Fi来建设一个带宽够大的行动无线网络。但Wi-Fi的传输速度虽快,相对上传输距离就很短,要做到全省性的无缝隙服务,以中华电信既有手机系统来说,需要布建8000个基地台才做得到,换做是Wi-Fi的系统,恐怕要布建几十万个才够。这么庞大的基地台数需要投资的成本非常惊人,在管理和维修上更会是个梦魇。


《图二 梁隆星说,以Wi-Fi来布建行动通讯系统,恐怕要布建几十万个基地台才够。这么庞大的基地台数需要投资的成本非常惊人,在管理和维修上更会是个梦魇。》
《图二 梁隆星说,以Wi-Fi来布建行动通讯系统,恐怕要布建几十万个基地台才够。这么庞大的基地台数需要投资的成本非常惊人,在管理和维修上更会是个梦魇。》

成本之外的问题

再者,无线基地台数量多也会让不同业者的网络之间相互干扰,干扰是无线通信的重要问题。就算技术上可以克服,但回归成本问题,这样的结构仍然有其困难,目前Wi-Fi虽然没有频率收费的问题,但为了避免频率上的干扰,我预期政府?早会进场管制,对频率的使用采取收费措施,例如单一频段需收取多少费用,而这些费用加总之后,其成本说不定与3G的高额执照费无异,因此以Wi-Fi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从Wi-Fi走向无线广域网的可行性仍有待观察。


除了成本,安全技术能否配合也是双网的关键。这是一个颇为矛盾的选择,因就服务来说,愈容易使用愈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使用;管制愈多,愈难操作,自然就会让愈多人却步。但当应用性与生活更息息相关时,就会有隐私权或交易安全的问题,这时服务商还是得提供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早期使用拨接网络可以依赖密码,现在Internet乃至于Intranet等网站数据进出也有防火墙可以加以保护,但在行动网络上就不太可行,需要另谋途径。有一种作法是one time password,用户在登入网络时,系统会以简讯传送一组密码至用户的手机上,用户接收之后必须在特定时间内输入才有效,如果密码传送之后隔了一段时间没有输入使用,该密码就会失效了。


由带宽与价格看ADSL发展

欧:另一个最近常被提及的疑问,就是在日前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国内宽带费率高于邻近的亚洲数个国家,主流的带宽速度也落后人家不少,而日本的服务质量则让人羡慕,其主流带宽已达40Mbps。请问您对此看法如何?


梁:这个问题我们常常被问到,当8月初NTT DoCoMo总裁应邀来台湾演讲时,我们也曾请教他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ADSL这项技术因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联机距离就是一个关键,如果用户所在位置与机房在3公里以内,那么联机的速率与质量跟光纤无异,然而带宽会因为距离越远而降低,即使在日本,最好的带宽大约是12MB,住家离机房较远的用户也只能享有低于12MB的带宽。


所以日本在政策上认为ASDL已发展到了极限,坚定认为光纤服务才是趋势,很早就非常积极地投入FTTH的建设,并已开始提供服务。由于光纤的接取速度动辄100Mbps以上,仅管普及率还不是很高,但也让日本公民的平均传输速度比别的国家高出许多,而平均成本也低上许多。他们的思考与作法确实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梁隆星小档案

现任︰中华电信研究所所长


学历︰国立交通大学电信工程系学士


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硕士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博士候选人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博士


重要经历︰


泰电电子开发部工程师


交通部电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交通部电信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中华电信研究所交换研究室主任


中华电信研究所副所长


荣誉:


博士论文一篇,分别发表于国内外期刊及研讨会。


发明专利:


高速度异步传送模式并列缓冲式交换器等共十项。


著作:


个人著作计Conference paper三十三篇,Journal paper十篇。


相关文章
NEC SL2100/UC PBX打造智慧通讯
4G LTE不仅是速度 更是服务
高整合3G模组加速智慧车上路
联发科能否守住中国的一片天?
台湾行动宽频上网服务新战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工研院MWC 2024展会直击 5G-A无线通讯、全能助理成下一波AI风潮
» 经部「2023玩学5G新视界」 引领台湾网通产业跃上国际舞台
» 欧洲航太技术展在德国盛大展开,全球吸睛 镭洋推出卫星通讯整合方案,目标抢占庞大的欧洲卫星商机
» 经济部主办通讯大赛连线全球 多国创新应用现身
» AIoT扩大物联网、伺服器与元件需求 打造节能永续云端资料中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9OQKW4STACUKX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