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LCD TV入主客厅
LCD TV的成本优势,将是取得市场先机的重要因素

【作者: 廖專崇】2003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803】

自从平面显示技术兴起,CRT显示器的市场空间就不断被挤压,同时在大型平面显示技术领域,技术最为成熟的LCD(液晶显示器)与PDP(电浆显示器)技术,对于家庭客厅这个最大的市场都有相当大的企图心,不过就最近整个市场与技术发展的走向看来,未来LCD TV很有可能占据大多数家庭的客厅。


LCD与PDP谁是未来大型平面显示市场主流的话题,已经谈论好几年了,但是由近期的发展来看,LCD TV攻占家庭客厅的动作越见积极与顺畅,而PDP TV虽然也有进展,但在声势上就弱了许多;就先天的技术条件而言,LCD与PDP各有优缺点,市场发展的条件差距也不大。但是国内第一大面板厂友达继去年退出与台朔光电合作的PDP模组厂投资案后,不久前正式宣布放弃PDP市场,此一动作或许就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


尽管包括台、日、韩其他许多投入PDP技术的厂商目前看来都没有退出的意愿,不过在量产的进展方面,LCD第五代面板厂,最近已经进入稳定量产阶段,产品良率已达一定水准,单一厂月产能动辄突破10万片,加上近期因产能吃紧,许多厂商也纷纷宣布六、七代厂的投资计画,产品应用皆为瞄准LCD TV而来,在目前市售的产品中,LCD TV每一吋的价格为2000~5000元左右,随着未来六、七代厂的量产,终端产品的成本降到每吋1000元以下也有可能。


但是PDP的量产情形就不似LCD那般顺利了,以国内厂商为例,华映在去年10月宣布量产,是国内第一家进入PDP面板量产的厂商。而由台塑与富士通合资的台朔光电,专注在PDP面板的生产,今年8月正式量产,月产能1万片,要到2005年产能才会扩张到6万片,在没有大规模产能的状况下,成本的降低自然较为缓慢,目前平均一吋PDP TV的市价在5000~8000元之间,LCD TV显然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


在技​​术方面,电浆电视寿命约二万小时,但由于发光原理是利用电极放电,照射在萤光粉上产生颜色,但萤光粉照久了会裂开,光度逐渐减弱,电极的放电需要高驱动电压,耗电量是LCD TV的两倍以上,同时耗电也带来了发热问题,散热的需求也是相较LCD TV的劣势之一。反观液晶电视寿命长达五到六万小时,发光原理是被动式发光,透过背光板显现其色彩,液晶不容易变质,加上低温、耗电量低等优点,适合产品生命周期颇长的家电需求特性。


但是PDP TV也有其技术上的优势,就是画面柔和、解析度高、动态画面表现流畅、亮度与色彩饱和度的表现都较LCD TV杰出;而LCD TV在画面的解析度较差,加上制程上先天的缺陷导致液晶反应时间较长,不利于全动态画面的表现,另外,LCD TV在使用上,并不会像电脑萤幕一般,使用者总是在萤幕正前方,所以提升其视角范围也是厂商现阶段制程改善的重点。


上述LCD与PDP技术上的优劣势都已经逐渐改善当中,所以在技术需求上,此两技术预期将会越来越接近,而LCD TV占有较佳的成本优势,将是取得市场先机的重要因素。另外,日前报载Samsung已经研发完成46与54吋的LCD TV面板,正式打破之前以40吋为LCD与PDP市场界线的市场规则,对LCD TV来说更是一大利多。


但是相信PDP也不会就此消失,而是放弃主流市场,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转进利基型的市场,在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商用与特殊应用市场发展,以高品质、高获利的模式发展,事实上有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感觉,因为主流市场必须面对高度竞争与低利润的风险,守住小众市场或许不失为一个妥适的选择。 (廖专崇)


相关文章
智能化脚步加剧 工业显示开启全新战场
智慧显示应用全面启动 大尺寸、可弯曲与低功耗成关键
非接触式二维温度量测系统
汽车趋势 – 超级电子驾驶舱和延展显示器之兴起
对於8位元、32位元MCU的选择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资策会与大众电脑开发AI热成像警示系统 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
» 工研院、友达强强联手结伴 聚焦4大领域产业抢商机
» DELO 启用峰值输出功率为 1.7兆瓦的太阳能系统
» 宇瞻导入胆固醇液晶全彩电子纸看板应用 开拓绿色显示市场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C10Y8QQSTACUK2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