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传真于千里之外
无线感测网路蓄势待发

【作者: 鍾榮峰】2007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9893】

无线感测网路的重要性

人与人的沟通可以藉由感官传递讯息,人能够从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感受到对方喜怒哀乐的变化。处于自然环境,人也能感受四季分明的时节变迁。但是距离时空的局限,让人们无法即时掌握外在环境与实体世界的变化讯息,往往无法适时反应调整,可能错失避险防灾的关键契机,或是因为搜集错误的讯息资料产生误判结果。


人们希望能在自然变迁与生活工作的周遭环境中,即时、正确、清楚地感测、


收集、监控、侦测各类物体变化的讯息,以便作为日后因应分析情势演变的参考依据,进一步缩短人们生活与实体世界之间的无形隔阂。在分散式多频道的远端监控设备、即时资料撷取分析系统、无线通讯传输、嵌入式装置、感测元件与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革新逐渐成熟且水到渠成之下,无远弗届而多样化应用的无线感测网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便应运而生。


WSN的起源与前景

19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空军(USAF)委托加州柏克莱分校(UC Berkeley)执行一项研究计划,主要是开发应用在军事战场上的无线感测器。 Dust Networks教授与另一位创办人兼技术长Chris Pister,便提出smart dust的概念。研究人员利用MEMS技术,开发出一种体积与阿斯匹灵药片大小相似的感测器。使用无人驾驶的小飞机,带着数百万的无线感测器,洒在敌军控制区域进行资料搜集任务,资料透过无线网路传回小飞机,带回基地加以分析。尔后DARPA给予UC Berkeley为期4年的研究经费,因此开发出Sensor Network知名的OS系统TinyOS,另外NSF也提供5年经费共4000万美元给UCLA大学,研发出结合IEEE 802.15.4 的无线感测元件Mote系列,之后衍生出许多相关技术的研发公司,其中有Intel的Mote 2,Crossbow的Mote-Kit 2400(MICAz)、与Dust Networks的M2020 Mote等。


表一 主要国家发展Sensor Network的比较 <资料来源:工研院IEK,2006年8月>

国家

日本

韩国

美国

台湾

政府单位

 

总务省推出U-Japan

情报通讯部 推出U-Korea

1、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

2、美国空军

3、美国CIA

4、DoD (Department of Defense)

经济部技术处

主要投入者

产业界:

日立、新力、理光、富士通、三菱、富士全录、NTT ドコモ、横河电机等

学界:

庆应大学等

产业界:

Samsung

学界:

UC Berkeley、UCLA

产业界:

Dust Networks、Crossbow Technology、MSI

财团法人:

工研院、资策会

学界:

清大、台大、交大、逢甲等


时至今日,WSN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2006年MIT Technology Review将WSN视为最有潜力改变未来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研究机构On-World则统计,2010年全球工业用WSN应用领域,将会布建4100万组WSN感测节点(WSN Nodes),预估市场规模在53亿美元;商业大楼将会布建3600万个节点,市场规模在14亿美元,全球总共将布建1.27至1.85亿个WSN节点。


WSN的定义与架构

识方科技(Bandwave)技术总监杨曜荣对WSN下了一个清楚明确的定义:WSN主要以自然环境物与物之间的讯息联系为基础,可扩及至多元化的周遭环境,是人与实体世界( physical world)互动沟通的最佳化媒介。简言之,WSN就是整合实体世界与虚拟网路的沟通桥梁。 WSN的基本架构,就是以布建大量感测元件为节点,建构完整的网际网路,广泛感测撷取实体世界的讯息,进行分析研判,以此提供人们无所不在(Ubiquitous)的资讯服务。


《图一 识方科技所推出的WSN感测模块》
《图一 识方科技所推出的WSN感测模块》

WSN是由一到数个无线资料收集器以及为数众多的感测器(sensors)所构成的网路系统,而元件之间的沟通则是采用无线的通讯方式。基本上,WSN技术可分为无线网路软体技术和感测平台硬体技术,WSN便是整合既有两大技术,开发相关应用平台。 WSN主要以感测器节点(Sensor Node)、无线闸道器(Wireless Gateway)、PC/NB以及资料处理中心(Data Server)所构成。WSN藉由具有通讯能力、布建于生活周遭环境的各种微小感测器,感测到目标物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后,利用随意网路(Mesh/Ad-Hoc Network)将资讯传给另一感测器,再将资讯传输到Wireless Gateway上,进而将资料传给附近的PC/NB,再把资料传输到Internet,让使用者可远端监视控制目标物的变化资讯,并做好相关因应作为。


WSN的特性与技术要求

由于WSN需要布建大量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感测元件,因此整体网路必须具备以下特性:低成本、低耗电、设计弹性高、可用度高、容易布建以及范围广、具有容错功能等。在感测元件上,要符合微细化制程、封装体积小、可编程、可动态组成等特性。因为WSN应用范围广,需要针对不同情境设计出不同的WSN架构,因此并没有固定的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加上目前传输标准并没有被大厂垄断,有志者均可加入相关开发行列,因此WSN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调研机构On World在WSN市场调查报告中便指出,51%的解决方案都是使用自订的无线通讯协定。


《图二 工研院电通所开发的ZigBee无线感测网络节点 》
《图二 工研院电通所开发的ZigBee无线感测网络节点 》资料来源:http://www.ntpo.org.tw/www2/chi/news/0601/02.pdf

WSN的主要技术要求,可包括以下部分。


低耗电

因为WSN不会采取线性布建方式,因此功率损耗会提高、节点生命会受到影响。为降低耗电、减少后端闸道器和主机的工作负荷,WSN最主要是采用能减少无线通讯使用时间的8位元控制器为主。通常此类型的节点不会由软体去执行复杂的通讯协定堆叠(protocol stack),也不会进行太过繁复的即时运算。但因为on-chip运算的耗电量远低于无线传输,若在反应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量运用各种前处理的演算法,减少使用无线传输的时间与频宽。


避免干扰

感测器的传输距离,会因为障碍物、无线电波RF强度及当地地形受到影响,且布建距离会依据环境应用来设定,因此周详考虑感测器节点的布建涵盖范围与密度,才能使WSN布建最佳化。 WSN感测模组需要加强型的指向型天线并调整发射功率,避免转动设备受到周遭高压电流干扰、降低水气对于2.4GHz频段的干扰、以及Wi-Fi和其他在2.4GHz频段使用的设备干扰。


弹性化网路架构

WSN虽然没有固定的基础结构,不过基本上,硬体平台本身多以32位元处理器为主,配合Linux或是其他功能的作业系统,提供桥接(bridging)资料的服务。另外闸道器需要接收由节点回传的资料,并交由后端资料中心或是主机,因此闸道器通常要有电源供应,以界接传输较为快速的Ethernet、Wi-Fi或ADSL网路。


由于WSN的网路拓朴(topology)时常因应用需要而改变,所以WSN网路需有路由路径(Routing Path)自我重建修复的功能。另外WSN 主要使用广播(broadcast)或群播(multicast)传输讯息,要符合多对多与可双向传输的特性,需支援多点跳跃传输路由(multi-hop routing)。 WSN的传输效能,提供装置之间的资料互通不会因生产设计厂商不同而发生障碍(vender independent),符合长时间、嵌入式、适应变数多的外部应用环境。


WSN技术发展现况

WSN由感测硬体平台以及无线网路软体两大技术构成,前者负责感测器之间沟通的传输介质,目​​前以ZigBee为主要骨干,并辅以搭配RFID以扩展应用范围;后者在韧体、网路软体布建工具等的开发成绩令人瞩目。台湾厂商、国际大厂及研究单位都有成熟的开发成果,准备在WSN市场中大放异彩。


ZigBee将成为WSN传输骨干

ZigBee的技术优势

按照IEEE 802.15.4定义的ZigBee,工作频段可分为一般的2.4GHz、欧洲的868MHz以及美国的915MHz,传输距离不超过75公尺,传输速率介于20kbps~250kbps之间。 ZigBee晶片在传输时消耗功率可控制在27 mA以下,待机可降到0.3μA以下,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使用2颗3号电池可驱动6个月之久。



《图三 ZigBee网络拓朴类型 》
《图三 ZigBee网络拓朴类型 》数据源:Freescale

ZigBee网路拓墣支援星状(Star)、树状(Cluster Tree)、任意型(Mesh)三种网路拓朴,能连接最高网路节点数,可依不同型态的WSN加以弹性灵活运用。另外ZigBee的安全性优势,在于标准定义以128bit AES作为加解密演算法的方式,目前尚未被破解过,加上标准目前仍未被大厂垄断,因此ZigBee在WSN的应用上更显相得益彰。



《图四 ZigBee在无线通信领域位阶示意图 》
《图四 ZigBee在无线通信领域位阶示意图 》数据源:Freescale

WSN预计将从2007年开始将显现其真正的潜力,目前多项技术和标准仍在争夺主导地位,也间接延缓WSN市场的成长速度。目前ZigBee协定与Zensys的Z-Wave和SmartLabs的Insteon相互竞争,不过现在许多WSN设备使用的还是按IEEE 802.15.4定义的ZigBee晶片,ZigBee仍被业界视为WSN传输标准的主流骨干,On-World便预测,2010年全球WSN应用平台,将有65%采用ZigBee网路协定。


表二 ZigBee在WSN的技术优势 <资料来源:163.23.45.9:8080/rueychi/course/RFID/ZigBeeRFID.ppt>

Feature(s)

IEEE 802.11b

Bluetooth

ZigBee

电源持续力

hours

days

years

复杂度

Very complex

complex

Simple

节点数

Many

 

 

建立连线速度

Upto 3 seconds

Upto 10 seconds

30 ms

传输距离

100m

10m

70m ~ 300m

扩充性

Roaming possible

no

Yes

资料传输率

11 Mbps

1 Mpbs

250 Kbps

安全性

SSID

64bit, 128bit

128bit AES


WSN应用ZigBee模组的要点

Freescale亚洲区无线连结营运部门行销经理邝景亮表示,应用在WSN的ZigBee 8位元控制器就已足够,主要强调控制功能、低功耗、体积微细化、并且提升WSN节点之间的资料传输效率,传输容量并不是问题。厂商目前的设计方向是,透过套装平台(Platform in Package)使ZigBee应用基础元件能够整合于在单一套件中,减少元件数目以降低系统成本,并满足WSN要求体积小与低成本的应用需求。因此封装技术也很重要,厂商要能整合32位元MCU、802.15.4收发器、变压器(balun)与RF元件于LGA(land-grid array)中,才能让WSN感测节点体积微细化,来符合多样性外部环境的布建模式。此外感测器的电源管理也是重点,电池要缩到铜板大小,使用标准碱性电池来提供长时间的系统运作寿命,或将锂离子电池或镍镉电池进行最佳化管理设计。


《图五 Freescale亚洲区无线链接营运部门营销经理邝景亮》
《图五 Freescale亚洲区无线链接营运部门营销经理邝景亮》

资策会网路多媒体研究所目前正在研发以SoC为基础、整合感测器的WSN万用模组,提供投入业者开放性的共通平台模组,依定位、安全、资料传输等特性设计应用内容,借此带动产业链的发展步调。识方科技(Bandwave)也推出Moteiv能够应用在手机、PDA等行动通讯终端产品的WSN模组。 Freescale以ZigBee传输的MCU产品,预计也将在今年Q3出货。


通讯韧体与网路软体

资策会网路多媒体研究所所长冯明惠表示,ZigBee通讯协定韧体程式IZAP(III ZigBee Advanced Platform)已正式通过ZigBee Compliant Platform(ZCP)认证测试,是亚洲第一个、也是全球第五通过认证的组织,并顺利与多家国际大厂完成互通性测试,网多所与Jennic与STG的合作正持续进行,并与Crossbow及Renesas洽谈未来合作计画。


以ZigBee联盟认证的底层平台为基础,目前资策会依ZigBee标准所开发的软体协定技术,包括与达盛电子(UBEC)合作的ZigBee Network Stack,已完成III ZigBee SDK & AT Command Profile,其他还包括安全认证、同步网路分时多工排程、资料串流压缩等。网多所今年在WSN晶片、韧体、布建工具等也会有相关设计方案与产品问世,年底也将推出整合型SoC为基础的ZigBee产品,因应ZigBee新标准今年将大势底定的发展趋势。



《图六 ZigBee Stack Architecture示意图 》
《图六 ZigBee Stack Architecture示意图 》数据源:ZigBee Alliance Manual

另外Freescale推出的TurboLink技术模式设计,可以将ZigBee节点间的资料速率提升至每秒2 megabits,适合支援多样化WSN感测应用环境。邝景亮表示,相关元件可自动在IEEE 802.15.4协定与TurboLink技术封包之间切换,研发人员可充分利用高速传输特性,并且监控ZigBee的网状网路。例如在病患观察系统等医疗照护应用领域,TurboLink技术可藉由病患身上的感应器取得即时资料,透过ZigBee网路传输至中央控管中心。


布建工具

国外大厂像Freescale的BeeKit无线连接工具,可让使用者架设简单的点对点网路到完整的ZigBee为节点的WSN网状网路,多数应用在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的灯光控制部分。台湾则以资策会和台大资工系合作研发的布建工具为主。


网多所冯明惠所长表示,WSN布建工具平台涵盖从节点开始布建前的布建规划工具(deployment planning tool)、布建完成后作为验证规划效果用的网路检视工具(site survey tool)、在感测网路运作中针对所有节点进行状态监控的监控管理工具(monitoring tool)、到发生网路问题时可对无线感测网路进行监测的网路诊断工具(diagnosis tool),使用者输入空间形状与隔间材质等参数设定,就能以3D空间建立无线讯号模型与空间模拟器,计算出感测器最佳化的布建空间地点位置,有助于让感测器读取准确的相关资料,并且可用WinCE平台、PC、PDA等系统终端装置中内建使用布建工具软体,有利于WSN工程与研究人员行动应用的需求,能有效降低90%的布建与测试时间。


《图七 资策会网络多媒体研究所所长冯明惠》
《图七 资策会网络多媒体研究所所长冯明惠》

RFID+ZigBee

Zigbee可以其网路拓墣特性与成本优势,可以作为WLAN以及RFID的中介,并结合RFID的识别长处,以达到物品管理、追踪及定位等目的。 ZigBee+RFID标签成本虽然较被动式高,但仍具较长的传输距离(hands-free)、可调整危险区域的感应距离、可传输温度数据、可进行人员与物品定位管理等等。最重要的是,RFID+ZigBee可同时监控庞大的标签数量。


表三 ZigBee RFID与Active RFID的主要差异 <资料来源:163.23.45.9:8080/rueychi/course/RFID/ZigBeeRFID.ppt>

 

ZigBee Tag

Active RFID Tag

双向传输

网路涵盖范围

抗同频干扰

最大标签数

65535

200~1000


资策会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REAP团队(RFID Enabling Application Platform)计画主持人李长修博士认为,RFID加上感测器就能扮演遥测装置(Telemetry)的角色。 RFID应用在WSN架构时,属于大规模分散系统(Large scale distributed system),强调Traceability。不过WSN各类多样性的感测器,彼此电压也不同,降低耗电、读取器不相互干扰、避免无线长距离被干扰等技术难题,都有待克服,同时要让价格成本符合商业化需求才能扩大应用。此外,如何加速RFID前端的资料采样处理过程、避免大量读取资料使验证速度变慢等问题,也有待解决。因此,开发相关软体模组化设计,掌握主导技术知识,会是RFID能否广泛应用在WSN领域的关键。整体而言,李长修博士还是相当看好Metering主动式RFID的应用前景。


《图八 资策会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REAP团队(RFID Enabling Application Platform)计划主持人李长修博士》
《图八 资策会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REAP团队(RFID Enabling Application Platform)计划主持人李长修博士》

RFID利用晶片与无线电波存放或辨识资料,具有耐环境、穿透性、可重复读写、非接触式、资料记录多、可同时读取范围内多个RFID Tag等特性。 RFID是种非接触式的感应技术,所储存的资料为电子数据,某些形式的电子标签的记忆体可以反覆被读写,记忆体中可储存电子标签所依附物件的关键数据资讯,并随物件移动而移动,间接提供资料的可携性。


李长修博士进一步说明,目前资策会开发专属RFID存取记忆体,以资料端Data Base格式作为主要架构,开发共通性平台,建立专属事件资料处理模式的快速感测辨识RFID方案。 2009年研发团队将着力研发RFID安全性功能,特别是在协定部分。


WSN应用实例

WSN应用可遍及各类领域,涵盖家庭照明与自动化控制;智慧门禁、人员追踪;工厂自动化控制;居家与社区医疗照护;气候、地震与土石流防范监测;生态环境监控与污染追踪;河川桥梁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库存管理、物流车队调配;导航管理、定位导览;农业与畜牧养殖业管理等等。


Freescale的ZigBee产品,目前便应用在煤矿隧道或捷运隧道中,沿线铺设加设无线感测器,以ZigBee传输方式监控隧道内变化讯息,也有在矿工识别证上加挂ZigBee感测元件以监控人员安全。此外工研院也与台北捷运合作WSN隧道震动监控布建计画。


台湾达盛电子则是以应用自动量测计量仪表系统(Automatic Meter Reading;AMR)为主,将电表、水表、瓦斯表无线化,经由系统的管理监控,随时可监控读数。丹麦电力公司(NESA)已利用Freescale技术在欧洲部署AMR、中国华仪采用Ember技术、南韩RadioPulse采用自身Zigbee晶片应用AMR。


《图九 识方科技总经理张隆策(右)与技术总监杨曜荣(左)》
《图九 识方科技总经理张隆策(右)与技术总监杨曜荣(左)》

资策会网多所则与世和数位科技合作,将WSN应用在内湖「世和御苑」集合住宅、以及兴建中的第三期南港软体园区,欲成为全球首座全面使用WSN应用的社区。网多所亦协助易京与台电合作,建立电力状态监测系统,已在嘉义新港完成系统测试,预计在2007年会计年度Q2装设150组电线杆电力监测系统。工研院创意中心、中科院与网多所共同执行的「智慧化居住空间科技整合应用计画」,定位应用在节能环境控制、气体品质监控、访客位置追踪等领域。


李长修博士表示,WSN架构下的RFID应用领域可涵盖Location定位追踪;配销货物库存零售追踪;医疗系统、人员、废弃物与看护管理识别追踪;工业生产制程管理监控等。李长修博士领导的REAP团队,正与环资国际合作,处理有害事业废弃物的感测辨识流程,并和创识科技合作,在文件仓储管理作业上应用RFID。



《图十 无线感测新应用其一:WSN门禁摄影机 》
《图十 无线感测新应用其一:WSN门禁摄影机 》数据源:Freescale

识方科技投入WSN模组设计经年有成,曾是亚洲唯一受邀参加第三届史丹佛大学TinyOS Tech Exchange大会的企业,发表了植物生理WSN监测系统。目前识方科技主要发展韧体与软体介面为主的模组解决方案,强调网路能自动多重跳接、低耗电、客制化介面与驱动韧体,可用Email及简讯回报异常警讯。识方科技技术总监杨曜荣表示,现在识方科技已将WSN模组应用在面板厂监测制程传动设备领域中,有效提高玻璃面板在运送过程的平整度与良率。由于生产线传动时以每分钟30公尺速度行进,震幅过大会影响面板平整度,因此需要感测器搜集监控震动数据。以往红外线感测的技术缺点,在于红外线有方向性问题,只能定点感测,且一个接收器只能使用一个装置,感测到的数据并不是真正的震动,而是位移数据。 ZigBee讯号便不具方向性问题,加上ZigBee具有性能佳的网路连结能力,一个接收器可同时使用多个设备,不仅提供应用便利弹性,同时也可降低成本。



《图十一 无线感测新应用其二:博物馆感知系统 》
《图十一 无线感测新应用其二:博物馆感知系统 》数据源:资策会网多所

WSN未来发展前景

台湾厂商与国外大厂在WSN研发技术上,均有令人亮眼的成绩出现。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识方科技总经理张隆策表示,如何将WSN硬体平台商业化,按照使用者所需设计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客制化介面解决方案,并同时向业界推广WSN的技术与应用优势,是WSN能否在市场普及化的关键,未来环保监控将会是WSN应用扩展影响力的重要领域。


网多所冯明惠所长认为,开发WSN技术初期阶段,就应与系统业者并肩携手合作,单单凭借研发协定与平台技术,仍无法达到健全WSN产业链与技术商业化的目标,应该着重系统整合( System Integration)、发挥技术与应用相互协作的特性,才能让WSN开枝散业。因此以关键法人科专计画为基础,着重实用性考量,提供便利性的人机操作的共通介面,突破资料输出入操作的局限,规划WSN省电与布建的辅助关键技术,会是资策会未来开发WSN的重点。


WSN透过ZigBee技术带出应用市场的一片天,让人们开始有机会清楚掌握物与物之间的奇妙讯息变化,渐渐撤除人们生活与周遭多样环境之间的无形藩篱。随着WSN的技术进步与802.15.4/ZigBee等规格的制定,也象征着WSN逐渐走向标准化,如何吸引上下游企业相继投入WSN领域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创造产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链,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以RFID和NFC技术打造数位双生 加速医疗业数位转型
指路明灯
疫情改变物流业面貌 启动智慧化方能因应新变局
动物大探奇
RFID建构自动化基础 为智慧制造做好准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wonder发言于2007.08.09 06:20:19 PM
總歸一句話,整合就是王道
Korbin Lan发言于2007.08.08 11:13:22 AM

不錯..不錯...

哪天我們也去採訪他們吧!!

Jalen Chung发言于2007.08.08 11:03:37 AM
整合無線感測網路、行動通訊、衛星導航三合一的多媒體通訊平台的架構,將會是改變人們生活的創新 之舉吧........

070807經濟日報陳昭雄報導

高雄應用科大 電子通訊技術研發中心推多媒體通訊管理平台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通訊技術研發中心,主要定位在建構一互動式的多媒體通訊管理平台,需結合的通訊多媒體處理與管理技術,以通訊為基礎架構,鏈結有線與無線網路應用的整合環境。

該架構將可整合行動通訊、無線通訊與衛星通訊等公眾服務平台,進一步達到以行動通訊的整合應用服務等系統性計畫為目標。研發主題包含無線網路行動通訊、衛星通訊、多媒體處理與管理、資訊通訊安全、無線通訊系統整合應用與服務、浮水印與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等。

該中心與產業界緊密結合,除推動產學合作及技術轉移外,並舉辦一系列有助於研發的研討會、及相關訓練課程,規劃長期技術發展路程圖,藉以長期深入發展前瞻、創新產業技術。

該中心研發重點為遠端行動監控與影像識別應用技術,利用遠端行動監控與影像識別應用系統,進行WM2MWireless Ma-chine-to-Machine)通訊系統,提供固定式設備或移動式設備進行數據遙測、控制及資料交換功能,結合執行遠端行動監控。

低軌衛星軌道追蹤系統,著重於地面站的監控運作,追蹤系統於低軌道(LEO)衛星做監控,模擬軌道行經路線,即時控制碟型天,追蹤到低軌道(LEO)衛星。

雜訊衰減與影像畫面增強技術,主要是依據影像、視訊的像素在區域空間域與時間域的相似與關聯的特性,發展出合時合宜的雜訊衰減空間-時間域濾波器,再搭配完善影像、視訊復原技術,保存大量原始自然的資訊,即時處理影像視訊,更有助提升影像、視訊後續處理的效能。

  相关新闻
» 爱德万测试与东丽签订Micro LED显示屏制造战略夥伴关系
» 格斯科技携手生态系夥伴产学合作 推出油电转纯电示范车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Arm:因应AI永无止尽的能源需求 推动AI资料中心工作负载
» 英特尔晶圆代工完成商用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微影设备组装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OBV0Y2CSTACUKJ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