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非「点」型系统
用双手、靠创意的多点触控应用

【作者: 籃貫銘】2010年07月07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5009】

在iPhone问世之前,几乎所有的触控装置都是以「一阳指」来操作,用户必须靠单点的触压来输入信息。而在便携设备上,则可透过「触控笔」来点击和书写。但无论是何种应用,都依然限制在「单」、「点」的操作模式中;而在iPhone推出之后,触控操作有了不一样的使用情境,人们开始用两根手指头在屏幕上缩放图片,或者用手指画出各种文字。但这也即将是过去式,下一步的触控,不再仅靠手指头来操作,而是要双手并用、发挥创意,以更接近人体直觉的接口和更多元丰富的应用来挥洒属于自己的天空。



感测+触控 操作接口走向3D


传统的触控操作都必须以手或者笔,直接碰触面板来进行数据输入,虽然接口直觉、容易上手,但在呼叫操作面板的时候,仍需多一道点选开启/关闭的步骤,一但次数多了,就会显得非常繁复。而新兴的触控技术则整合了传感器功能,能在用户接触面板之前,就主动开启操作面板,甚至结合手势辨识的功能,来执行简单的换页与浏览,把原先局限在平面上的2D操作,拓展至具备空间深度的3D输入。



(表一) 新兴触控应用一表览<制表:篮贯铭>





















形式 3D触控 触控+笔写 大尺寸多点触控
特色 触控面板结合传感器的新型接口 多点触控与笔写输入整合 针对巨型数字板与公共设施的多点输入
应用 Notebook、AIO计算机、平板计算机、 AIO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电子白板 数字广告牌、游戏机台、电子白板




目前主流的3D触控技术共有两大类,一个是触控结合CCD影像辨识;另一个是与接近传感器(Proximity)做整合。



在CCD影像辨识方面,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是以桌上型显示器和大尺寸的电视为主。由于CCD辨识是属于远程操作的应用,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来进行输入,而输入的方式则是采手势辨识,运用CCD影像来辨识用户手臂的划圈旋转、左右上下行进方向,藉此来判别输入讯号的不同。而此应用必须再建置撷取影像的视讯镜头,镜头的数量则依应用需求有所不同,若需辨识前后深度时,就会使用多个。目前台湾的工研院已有相关的解决方案,且仅需一个一般的视讯镜头就可以进行手势输入的3D操作。



《图一 未来触控面板可能发展的方向》 - BigPic:592x525

数据源:万达光电


而接近感应则是目前的主流设计,并多用于各式的消费性电子上,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智能型手机通话关闭LCD&TP的功能(为手机接近耳边时,传感器会自动关闭屏幕,以节电和避免误触)。过去的接近传感器技术多采红外线光学感应(IR Sensor与接收器),感测的距离约在6公分以内,且需要较高的电力来驱动,因此适用的功能较为单调。而目前有一种新的电容式接近感应技术,不但感应的距离较长(10公分左右),且电耗较低,未来将有望衍生出更多元的触控应用。以台湾的万达光电为例,该公司就整合了电容式接近传感器与触控面板,研发出新一代的3D触控应用。例如行车导航,就能在用户手接近时,自动弹出操作选单,以便驾驶进行输入,减少行车危险。未来此技术还可运用在AIO计算机上,藉感测手不同的行进方向,以显示最方便的选单位置。



笔写+多点触控 更接近自然的输入环境


尽管以手指触控输入的形式方便耐用,但仍旧有些功能无法单靠手指头来达成,尤其是在书写和绘图方面。而为了让计算机的人机接口更接近自然的使用情境,同时改善以手指书写的缺陷,新兴的触控设计开始结合「笔」这个流传千万年的工具,并发现这样的组合堪称「天造地设」。目前市场上已有数家公司可提供多点触控结合「笔输入」的技术,其中又以微软和N-trig为主要代表。



近年来,微软已将触控技术列为主要的发展策略之一,继推出「Surface」计算机和Windows 7之后,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发展将「笔写」功能与人手多点触控结合的技术。在今年4月中的人机接口运算年会上(CHI 2010),微软发表了最新一代的触控技术「Manual Deskterity」,这是一种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结合人手触控和笔写的桌面操作应用,能够在显示屏上同时操作手指点选和触控笔。微软的原型展示是在其「Surface」计算机上执行,作业软件是以WPF和C语言结合Surface SDK开发而成,并搭配一支内建LED红外线的触控笔。由于LED的放射亮度超过手和手指,因此系统就能够辨别输入设备的不同,并切换产生不同的效果。




《图二 NextWindows的触控技术采光学感应为核心,并支持笔输入》


摄影:柳林纬




透过Manual Deskterity技术,用户可以在屏幕上轻易的用手指放大、缩小、拖曳、复制图片,然后实时以专用的触控笔替图片加注文字,或者涂画自己喜欢的图案上去,甚至还可以剪裁图片。操作的情境就有点像是在做笔记。目前微软仍在持续开发Manual Deskterity技术,并改进一些缺点,包含在使用笔写时,用户手闲置在屏幕上的状况,以及多笔输入的可能性,同时也希望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



同样也致力于「手+笔」输入的N-trig,则是采用特有的「DuoSense」技术,其为一种电子笔和多点触控的双模接口,能在双模式数字转换板上,同时采用电子笔和零压力电容触控的双重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安装在LCD面板前的电容感应系统,来感应笔式和触控式的输入。不同于其他的解决方案,N-trig的数字板是以整合在LCD面板顶部的多合一透明装置为基础,因此较易整合至系统上,同时在准确性与电耗上也都较传统为佳。也由于易与现有技术结合,因此N-trig的方案能支持各种LCD的应用(从小笔电到大型LCD),且体积非常轻巧。



《图三 微软的「Manual Deskterity」技术,是一种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结合人手触控和笔写的桌面操作应用。》


N-trig表示,笔加多点触控的技术将开创出全新的应用市场。虽然目前市场上仍正积极投入3点或者4点的触控技术开发,但是笔输入的应用永远都会一定的存在空间。而透过与多点触控与笔输入的结合,更能够带给用户直觉、自然的使用经验,也符合新一代便携计算机,特别是平板计算机和支持触控笔的笔记本电脑的需要。



光学式加持 多点触控越玩越大


多点触控技术在智能型手机上开花结果后,相关业者就开始寻求在其他更大尺寸的面板上的运用可能。然而,目前主流的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成本仍非常昂贵,若运用在大尺寸的显示器上价格更是惊人,因此,光学式触控技术便趁势而起。由于该技术不受面板大小限制,在价格上也更具竞争力,再加上支持微软Windows 7的加持,让越来越多的大尺寸显示应用都纷纷导入多点触控接口。



(表二) 光学式触控技术应用区隔<制表:篮贯铭>



























形式 传统表面光学式 内嵌光学式 新兴光学式
核心技术 两颗光学感应镜头为核心,一颗发射红外线,另一颗为接收。透过三演算定位。 是在标准TFT LCD面板制造过程中,同时完成触控组件制造的技术。 RPO提出DWT技术(数字波导触控),用红外线LED传感器与波导反射条定位
适用尺寸 20吋以上 不受尺寸限制 各尺寸。目前以中小尺寸(9吋以下)为主
应用 AIO PC、智能电视、电子白板、数字广告牌 NB、平板计算机、桌上型液晶显示器、AIO PC等 手机、电子书、PDA、GPS、NB、AIO PC等




传统的表面光学式触控技术主要是使用光学感应镜(CCD/CMOS)头来进行侦测感应,通常是在屏幕上方两角落各设置1组感应镜头,然后在屏幕边框四周安装接收器,藉由光收发间的阻断,利用三角函数演算来判断手指的位置。而光学式触控屏幕的机构设计也非常简单,通常用两颗光学镜头为核心,一颗发射红外线,另一颗为接收,再搭配特殊材质的反射板和讯号处理控制器即可。但由于光学式触控的传感器多设置在屏幕边框内,因此不适合用在体积轻薄的便携设备上,目前主要的市场仍是以15吋以上的NB、桌面计算机、AIO PC、电子白板、大型游戏机台或是新兴的数字广告牌为主。



《图四 RPO的DWT技术(Digital Waveguide Touch;数字波导触控)示意图。》 - BigPic:608x389


而为了让光学式触控也能进入便携设备市场,有不少厂商提出了改良式的光学触控技术,而最受关注的就是内嵌式(in cell)光学式触控。内嵌式光学式触控是在标准TFT LCD面板制造过程中,同时完成触控组件制造的技术,按照分辨率不同来嵌入光学感测触控组件,来侦测光讯号的触控变化。该技术的每一感光组件都独立运作,不会相互干扰,不但具有多点触控性能,也省材料成本、同时也能避免光学感测面板受到外部光影干扰的失焦问题。



另有一家位在美国的RPO公司,则提出了DWT技术(Digital Waveguide Touch;数字波导触控),可以根据触控输入的介质不同(如手指或触控笔)来调整触控感应的分辨率。DWT使用的技术是红外线的LED传感器与波导反射条,且因其没有光阻问题,不需要为此提高背光亮度,加上韧体很小无须高速运算,故可安装在任何小型行动装置中。因此适用的屏幕尺寸从小到掌上型装置,大到30吋的AIO计算机。



毫无疑问的,光学式触控在技术与应用成熟后,未来将会逐渐成为主流的触控技术。特别是目前智能电视和数字广告牌市场即将引爆,未来大尺寸的触控应用在光学式触控技术的助燃下,将会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图五 英特尔力推的数字智能广告牌,将为大尺寸触控技术带来崭新的契机。》


结语


触控,绝对是未来主流的人机接口技术,不但直觉、自然,同时也更加的耐用和稳定。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更多业者的投入,也让触控技术有了大幅的成长。在几年前,触控仍是单点的平面系统,但如今已经是多点和具备空间感3D的接口,目前更积极的将笔写和多笔输入的应用与多点触控技术结合,以创造出更接近真实使用的输入环境。未来,触控也许可能还会进一步结合触感回馈,让用户就彷佛在使用真实的品物一般。谁说不可能!你小看触控了。



  相关新闻
» TI创新车用解决方案 加速实现智慧行车的安全未来
» AMD扩展商用AI PC产品阵容 为专业行动与桌上型系统??注效能
» 豪威集团汽车影像感测器相容於高通Snapdragon Digital Chassis
» 意法半导体扩大3D深度感测布局 打造新一代时间飞行感测器
» AMD第2代Versal系列扩展自调适SoC组合 为AI驱动型系统提供端对端加速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K40RJ6OSTACUKQ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