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台湾Micro LED倚天剑即将出鞘
集结LED与显示面板业之力

【作者: 籃貫銘】2020年07月14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4804】

消息来的令人意外,但其实颇让人兴奋。晶元光电和隆达电子终于决定以合作代替竞争,双方将共同把资源投注在更值得努力的项目上,其中一个最让外界关注的技术,就是Micro LED。


而在他们宣布合作的前一天,正好是由光电产业协进会(PIDA)所举办的「Micro LED技术蓝图发表会」。活动当天,工研院、隆达、友达、群创、錼创的高层皆出席与会,也各自分享了对于Micro LED的市场策略和发展布局。


这些业者的出席,印证了一件事,就是Micro LED已成为台湾LED与显示产业的大事,而且大家心里头都清楚,台湾这两个产业若要重返荣耀,Micro LED这一仗,绝对有输不起的压力。且若要赢得先机,超越中日韩,只有抛开成见大家一起合作,才有可能做到。


也因此,为了加速突破技术与量产的瓶颈,政府作为产业的领航者,已透过经济部并偕同工研院,把Micro LED放入了智慧生活发展计画的其中一项。预计在2020年投资177亿台湾,用以发展智慧生活应用(包含智慧移动、智慧医疗、智慧育乐及智慧零售),其中Micro LED将是智慧生活的关键。


经济部副组长吕正钦也在会场上表示,政府已设立了政策平台,以实际行动协助显示器技术发展,要让Micro LED成为半导体之外,台湾二个引以为傲的产业。


整合供应链 群创与友达力拼再起

作为台湾的面板双雄,群创与友达近几年深受到中国补贴政策与产能竞争的冲击,双双陷入亏损。两者也都在近期启动了再造与转型,希望透过优化产线与聚焦高附加价值产品的方式,重回获利的轨道。


然而就产品竞争的面向来看,传统的TFT-LCD产品已是红海市场,一旦市场需求不彰,就会落入做一片赔一片的窘境;但此时若要转进OLED,则也为时已晚,在技术力上将不及日韩。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弯道超车」的机会,趁着大家都还在减速研发的阶段,一举超越,而Micro LED就是一个契机。


也因此群创与友达已投注了大量的资源,无论是在研发或者制造上,都逐步的朝向能够早日量产的方向前进。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弭补显示面板厂在Micro LED制造上的不足。



图一 : Micro LED的产业应用蓝图。
图一 : Micro LED的产业应用蓝图。

以友达为例,除了透过旗下子公司隆达共同开发之外,也与新创公司錼创合作,包含推出了原型的Micro LED车用显示,以及高解析度柔性Micro LED显示器等,开拓新兴的显示应用领域,同时也积极的准备进入量产阶段。


至于群创,在母公司鸿海集团的支援下,也开始调整相关的供应链,并发表了Micro LED的汽车显示应用产品。同时也针对旗下的LCD显示器基础设备进行产业升级,一方面活化G3~G5小世代面板产能,另一方面也升级G6以上世代产品价值。


而针对Micro LED的显示关键技术,群创也正在建立横跨TFL、LED、半导体封装及高阶光电材料产业的跨领域一条龙生产链。


晶电与隆达成立控股公司 加速供应链成形

晶电与隆达的合作,更是台湾Micro LED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仅管各有专长,但这两家业者在Mini/Micro LED领域的竞争早已处于白热化阶段。而站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两家公司整合旗下的资源,并投注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才会是最佳的发展策略,而用成立合资公司,并双双申请下市的方式,更加彰显了彼此的决心。


根据双方的合作声明,两家业者将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各自的专业分工。晶电专注在上、中游,隆达成为晶电的主要客户;隆达则聚焦下游,晶电成为隆达的重要供应商。此外,双方将加速扩大Mini/Micro LED的应用,使客户、供应商与消费者,共享资源整合所带来的效益。


未来双方深化合作后,晶电将成为隆达重要的晶粒策略合作伙伴,隆达则专注发展封装与模组产品技术,提供国际的终端应用客户更即时服务。


至于即将成立的新控股公司,将会专注在即将快速成长的Mini/Micro LED显示应用市场,以及5G生态所带动的显示需求,以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隆达本为明基友达集团转投资的LED制造厂,而晶电与隆达成立控股公司,等于是直接与友达显示供应链进行合作。加以近期市场盛传,苹果已在台湾成立次世代显示技术中心,并携手晶电与友达共同研发相关的显示技术。此次双方的合作,更让这个三方伙伴关系显得坚实而具体。


迈向一条龙 錼创角色更显关键

新创公司錼创科技(PlayNitride)从成立以来,几乎就与Micro LED画上了等号。这家公司集结了台湾LED产学研的能量,并有晶电、三星、联电与铼宝等重量级的股东加持,是当前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Micro LED技术供应商。


此外,晶电乃是錼创的主要股东,而且彼此的关系紧密,錼创的生产能量有很大的比例都是仰赖晶电的支援。也由于晶电的协助,目前錼创已逐渐发展成具备研发、制造与量产的一条龙业者。


而在主要股东晶电与隆达合作成立控股公司之后,预期也将会以更大的力道支援其在Micro LED的生产与研发上,甚至提供更多的市场销售与应用开发的机会,使之成为引领台湾Micro LED发展的重要领头羊。



图二 : ??创有信心可以在5年内降低95%生产成本,加速Micro LED的终端产品上市。
图二 : ??创有信心可以在5年内降低95%生产成本,加速Micro LED的终端产品上市。

根据錼创执行长李允立博士所说,目前錼创已经具备了巨量转移与巨量修复的技术,而为了解决Micro LED晶粒供应的问题,也已建立了自有的产线。尽管当初是希望朝向技术输出的商业模式,但基于市场的发展需求,也逐渐发展为具备完整解决方案的业者。


他特别指出,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5年内Micro LED最重要的发展关键,而錼创有信心可以在5年内降低95%生产成本,加速Micro LED的终端产品上市。


而在终端应用上,錼创已分别与铼宝和友达合作,推出穿戴式、车载资讯用显示、以及高解析柔性显示等产品。未来将会持续往电源效率、大尺寸显示、生产设备等三大技术方向发展。


巨量转移技术走向多元化

过往认为「巨量转移」是发展Micro LED显示的主要挑战,而时至今日,巨量转移的问题已被克服了,与其相关的巨量修补和测试等等问题,都有相应的对策。所以可以很肯定的讲,目前Micro LED只有成本的问题尚待克服。


然而巨量转移技术仍是十分关键且敏感,几乎是等同一家公司生存命脉。也因此,几乎所有的业者与研究机构都三缄其口,不愿透露更多的细节,仅仅用「我们已具备」来回答相关的问题。


而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讯,巨量转移的技术类型,会因为不同的Micro LED显示应用,而采取不同的对策。例如穿戴式的小萤幕和大型显示器就会使用不同的转移技术,其不仅是因为前段所要转移的目标尺寸不同,同时也会后段工序制程的也会影响巨量转移方式的采用。


所以对一家Micro LED显示业者来说,除非是仅针对特定尺寸的特定产品,否则同时具备多元的巨量转移技术,将是基本的要求。錼创李允立就表示,巨量转移的方式有很多,也各自有适用的尺寸和应用,因此并不会只采用其中一种,而是依照适用的尺寸来使用不同的转移方式。


他也透露,目前錼创的转移技术已十分成熟,以一个智慧手表的显示器来说,100万颗的Micro LED晶粒转移,大约20秒就能完成。至于更大的尺寸,也同样都能进行转移,但因尺寸的差异和所采用的转移技术类型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


整体而言,巨量转移已不再是生产的瓶颈,但整个Micro LED显示器的制造仍有许多其他工序,因此在生产仍有一定的挑战存在。


结语

就如同李允立所说,有不少人怀疑Micro LED显示技术可能是场骗局,因为它不仅生产难度大,同时成本也难以被市场接受,因此可能永远不会问世。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目前它已经是一项扎扎实实具备清晰技术路线与应用蓝图的次世代显示技术。


但最为次世代显示技术,Micro LED真正的挑战恐怕不是在生产技术上,而是如何找到自己最佳的显示应用地位,以及真正的区隔市场。李允立也认为,Micro LED并不是朝着取代现有显示应用的方向前进,而是要找到自己清晰的识别。因为目前的主流显示已十分成熟且经济,去取代他们实在不是件合理的事。


**刊头图:PIDA举办的「Micro LED技术蓝图发表会」,工研院、隆达、友达、群创、錼创的高层皆出席与会。 (source:PIDA)


相关文章
驱动技术谱新章 Micro LED跃居最隹显示技术
最後一块拼图?终极显示技术Micro LED助攻面板业转型
创新驱动电路设计 挑战Micro LED显示效率极限
提高产业韧性 智慧制造扮演关键角色
台湾医疗显示器10年内有机会达阵得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多元事业引擎发威 友达揭示零售、教育、医疗高值化方案
» 友达冲刺Micro LED市场 将展出智慧座舱、零售、医疗多元应用
» 友达完成收购德国BHTC 跨足智慧移动服务商
» 晶电获TOSIA AWARD三大奖 巨量转移技术赢得创新优胜
» 林业保育署屏东辖区以太阳能建置打造绿能环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J5ZM2FQSTACUK3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