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CAD/CAM业者的同中求异于精采呈现
生态系统、网路社群与硬体IT各是关键

【作者: 姚嘉洋】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16744】

CAD/CAM产业的主要业者们的发展策略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从生态系统、网路社群乃至于硬体IT领域的合作,不难看出是相同的概念。

若仔细观察目前的策略成果而言,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刊头 : (Source:www.wallpaperup.com)
刊头 : (Source:www.wallpaperup.com)


CAD(电脑辅助设计)/CAM(电脑辅助制造)等业者们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在自家的软体工具竭尽所能进行高度相容与整合,除此之外,也必须兼顾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相容性。但也因为主要业者所采行的产品策略极为雷同,在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势必就要采取其他的行动来塑造出与对手们不同的竞争优势。问题在于,主要的大厂们所采取的策略似乎大同小异。这些策略不外乎是开拓自家的生态系统、发展网路社群或是进入3D列印,亦或是投入云端运算,更甚者,亦有PTC投入物联网的例子。


PTC CAD部门技术总监蔡坤祥就透露,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各有其市场区隔或是鲜明色彩,PTC会比较倾向全方位的平均发展,所以不会像达梭系统特别擅长于航太领域、 Autodesk(欧特克)侧重于娱乐动画与智慧城市等。


Autodesk大中国区技术总监唐明德则是谈到,对于半导体或是建筑领域等业者而言,使用CAD/CAM软体的机会不会太多,但又有其必要使用的情况下,对客户而言,用「专案式」的作法或许就较为适当,永久性购买的作法并不是相当的友善,所以改采「租赁」的策略,会相对适合这类领域的需求,目前会针对某几项产品开始采取这样的作法,未来会慢慢扩大,然后在各个区域市场陆续推行。对于全球学术与教育领域,就会提供免费版本下​​载,希望为该领域贡献一份心力。



图一 : 相较于其他对手的不同市场策略,就是Autodesk在学术教育领域方面进行相当程度的投资。(摄影:姚嘉洋)
图一 : 相较于其他对手的不同市场策略,就是Autodesk在学术教育领域方面进行相当程度的投资。(摄影:姚嘉洋)

第三方业者合作 还是软体取向

如果对CAD产业有一定的了解的话,过去像是达梭或是Autodesk等,都有提出类似的概念,蔡坤祥表示,PTC在三、四年前就已经提出过,而目前Creo来到了3.0的版本,合作伙伴的数量高达250家之多。接下来首款的App将会是一款针对震动分析的App,未来也会陆续在各领域或是生产流程上,与这些合作伙伴深入合作,但会有先后顺序。唐明德也提到,约莫在十五年前左右,Autodesk就推出Autodesk Development Network计画,其出发点与PTC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样也是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进而开发出该公司所需要的产品。


谈到与第三方业者的合作状况,蔡坤祥坦言,在PTC尚未转为Creo版本前,旗下的产品可以说是封闭系统,约莫在2010年,Creo正式推出后,情况便有了改观,PTC近期在市场策略上有颇多的规划与布局,其中一个计画是将Creo的核心层开放给合作伙伴,依其Creo的架构开发出厂商所拿手的软体工具(又可以称为App)。他更谈到,这与提供API(应用程式介面)的作法还是有层次上的差别,在合作上是更为深层的。


即便是策略相同,但细节上的不同,就能看到不同的结果呈现。

这还是取决于公司决策的背景与心态是什么。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业者的努力,使得这个产业变得更加活泼而精采。

硬体IT促成了软硬体整合

另外,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些业者与CPU、GPU乃至于PC大厂们,也有不少合作,唐明德就谈到,一般在向客户推广产品时,在必要的时候,会与HP或是DELL等合作伙伴,一起向客户展示产品性能,但若要更进一步看到图像显示的渲染效果,就动用到GPU(绘图处理器)的资源,此时,AMD与NVIDIA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蔡坤祥也提到,在作法上,PTC会把系统开放给合作伙伴们的QA部门,进行测试验证,没有问题后,就能对外公告,所以也就能知道与自家软体相容的硬体系统清单有哪些。他强调,CAD/CAM业者十分在意系统性能上的表现,像是大量开图的速度或图像呈现的能力,一旦表现不佳,就很容易被客户所淘汰。所以早在Creo2.0时代,其软体设计的概念就会朝向「轻量化」,来节省作业时间,进一步与对手形成差异化。


达梭系统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皓峰进一步表示,达梭系统多年以来一直有跟IT业者如BM、HP、DELL、NVIDIA有密切的合作,像CATIA LIVE RENDERING渲染的功能是基于NVIDIA Mental Images iray 的技术所开发出来的拟真渲染,让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能真实的体验3D的造型设计。在云端解?方案方面,达梭的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的合作业者是Outscale和Amazon Web Services。达梭也有跟IBM与HP合作,提供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导入的顾问服务。在虚拟现实的技术上,我们与A.R.T.、Cyber​​Glove、Haption与HMD等硬体业者合作以结合3DVIA的虚拟现实模拟。



图二 : 要展现CAD软件的性能,硬件业者的协助至关重要。
图二 : 要展现CAD软件的性能,硬件业者的协助至关重要。

(摄影:姚嘉洋)


富士通株式?社产业流通系统PLM统括部经理今井 悟也表示,富士通因为有自己生产并贩卖PC,我们会在富士通的PC上试用,并将结果与​​速度统计成资料公开给所有客户。另外,也与HP及DELL一同合作,在新的显示卡上确认运作状况,并一同进行发表。


云端与网路社群 代表的是互动性

单就云端而言,王皓峰认为,如果是间非常大的公司企业,内部有庞大的IT团队,并拥有私有云端,这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中国大部份的企业是属于中小企业,就无法建置庞大规划的内部平台,但若要希望具备这样的竞争力,迎向云端技术应是最好的解?办法。蔡坤祥则是谈到,目前PTC的作法会侧重私有云领域,与Citrix合作。在作法上,就是建置一台超级电脑,内建多套软体供私人企业使用。在公有云方面,PTC的确有意以往该领域发展,但目前还在规划当中,不便透露太多细节。


从云端方面,也可以衍生出另一个议题:网路社群方面的经营。蔡坤祥指出,PTC的确也有社群功能,不过目前仅能开放给客户作为交流之用,不过,PTC会将Creo版本web化,并与Google Search结合,让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王皓峰表示,达梭系统的SOLIDWORKS社群在全球有超过两百万用户,同?有195,600多个客户,另有1,180,000的3D活跃用户。规模和质量是评估社群的重要指标,论坛成员人数多达13万人,还有大量的社交媒体包括视讯、Facebook粉丝数量、超过600多万的浏览次数,所以这个社群非常庞大,而且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社群。今井 悟也谈到,富士通本身拥有自己的交流网站,大约一年有2000家左右的企业相继利用此功能,而此交流网站也是富士通直接与客户交换资讯与情报的重要场所。另外,富士通一年约有两次在东京、名古屋、或是大阪举办研讨会,收集客户运用富士通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并供业界同行一起交换资讯与意见。



图三 : 由于设计乃至于生产流程,需要透过沟通讨论,才能达到密切的配合,网络社群在这方面扮演了平台角色。(Source:www.cad-forums.com)
图三 : 由于设计乃至于生产流程,需要透过沟通讨论,才能达到密切的配合,网络社群在这方面扮演了平台角色。(Source:www.cad-forums.com)

3D列印成CAD业者发展目标之一

至于近期最近相当火红的3D列印,不论是达梭、PTC与Autodesk等,都在耕耘该领域。蔡坤祥直言,PTC的确在3D列印领域投入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但目前不便透露具体的进展。延续了过去Autodesk在公开场合所谈到对于3D列印的期待,唐明德继续说明,2014年五月,Autodesk推出了免费软体Spark,后来也投入了1亿美金的基金,来协助投入3D列印的中小企业,在美国也开始着手,整合该领域的材料、软体与硬体等领导业者,希望为3D列印打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进而产生产业标准,供业界参考。


结论

由此可见,CAD/CAM产业 在主要的市场策略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只是在步调或是速度上乃至于结果上,各自有着不同的呈现。但换个角度来看,也因为这些业者采取的策略并没有太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先进者就成了被仿效的对象。确定的是,由于这些业者们的努力,使得CAD/CAM产业变得更五花八门而精采许多。当然,这就归功于它们不断努力于生态系统、网路社群与云端运算等的发展,同样的,短期内虽然看不出太明显的变化,但长期而言,CAD/CAM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值得我们持续观察。


相关文章
资通讯技术加持 数位治理加速实现智慧城市
开启创新:5G与智慧城市的未来
辅助机器人制造再辟新局
电脑辅助设计超前增效减碳
无线技术使罪犯无所遁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友通推出嵌入式系统模组 搭载Intel处理器新架构进军AI IPC
» AI浪潮来袭!伺服器面临高热密度挑战 Vertiv协助矽谷主机代管商在既有机房突破散热瓶颈
» 资策会打造节能数位生态 携手产业推展主动式节能服务
» Fortinet 资安嘉年华:人工智慧协作守护未来资安
» PTC提供Codebeamer ALM解决方案 成为Volkswagen集团策略供应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H3S00Z4STACUKT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