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AI资料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
AI+系列报导(四)

【作者: 高煥堂】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6413】


台湾AI发展策略之1:Vertical AI

人工智慧(AI)的发展逐渐朝向人人「不知而亦能用」,而不是人人都变成AI能手,就如同人人都有牛奶可喝,而不是人人都会养牛。兹回顾一下,近年来AI的蓬勃发展主要得力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表现,起初大家都专注于演算法的开发,其竞争力来自于更优秀的演算法,带来更好的深度学习效果。


然而,随着像Google的Tensorflow等开源平台的推出,以及更多科技巨头们(如Amazon、百度等)逐渐将AI的深度学习环境加以标准化和商品化,让众人都可以利用这些AI技术来改善机器学习效果,让机器学习的系统训练能力的技术差异化越来越小了。因此,以演算法作为AI企业竞争优势的时代已成为过去,让当今的AI产业逐渐进入资料来源(data source)的竞赛时代了。


在「资料来源」的竞争时代里,有些中小规模企业逐渐转向「垂直行业的AI应用(Vertical AI)」发展路线,并不再拿机器学习演算法的技术做为其公司的竞争优势了。同时,许多某应用领域里的大型专业公司,也开始利用AI技术来强化其竞争力,利用AI深度学习工具协助强化原有产业的服务内容。换句话说,AI领域的技术型公司已经逐渐转换成为垂直领域的行业应用型公司。


台湾AI发展策略之2:AI + Vertical Platform

虽然垂直行业的AI应用是一条脱离科技巨头网路效应的逃生之路,然而却又面对该行业领域的大型公司挑战,这些大公司也会建立自己的AI部门,或者直接收购这些中小型的垂直行业AI公司,于是这些新型的AI公司有可能消失了。因此,我提出另一条发展路线:「AI资料平台型企业」。


这种平台型企业将会建立其能掌握的资料平台系统,并提供API来衔接到某行业里的各个资料来源,将一群资料来源整合成为行业的巨量资料(big data),成为一个垂直行业的AI资料平台(AI data platform)。


接着,基于这行业巨量资料,搭配优秀的AI训练能力,成为自家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与科技巨头合作互补,另一方面又成为行业领域内大型公司的机器智慧提供者。其中,各个资料来源犹如棉花田,科技巨头提供纺织机,「AI资料平台型企业」则是纺织厂,而行业领域内大型公司就是成衣制造商。


由于在现阶段的AI产业里,AI技术尚在飞跃成长中,然而行业的巨量资料取得成本很昂贵,且花费大幅心力去耕耘用户,是吃力不讨好、既无丰富短利又无长尾效益的。所以在现阶段里,台湾不宜过度偏执于应用和用户观点、或以AI的效益挂帅,否则费尽心力争逐微薄短利,又无长尾效益,用户一夕变天而后知后觉。这个阶段,台湾反而要更积极设计平台当成鱼饵和鱼钩,让各行业资料拥有者尝到鱼饵的甜头,纷纷上钩,成为台湾各行业AI资料平台企业的抬轿者。


无论是技术公司、应用公司或资料平台型企业,都是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义。过去的AI技术公司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而大型企业AI部门则可能会面临「为了喝一杯牛奶,自己去养一头牛」,或「为了穿衣服,自己去种棉花田」商业效益的困境。此时,若将「Vertical AI」商业模式加以修正,成为「AI+ Vertical Data Platform」商业模式,则能成为中小型AI企业的赢家策略。兹做个比喻,如果各行业的企业自行找资料做AI,犹如自己想喝牛奶,自己找饲料养牛,而各行业的「AI资料平台型企业」就像牧场企业,有羊牧场、牛牧场等,于是人人天天有羊奶喝,也天天有牛奶喝。


如何开创台湾AI的产业聚落

如果将台湾的AI人才分散到各垂直领域的企业里,一位AI人才只为特定的企业服务,可能会呈现大材小用的现象,因为一般企业大多希望透过AI来节省成本。事实上,AI的导入是需要企业配套的,就如同企业导入ERP或工业4.0系统一样,需要很专业的顾问咨询经验和技能,他不仅仅是资料特征注记、机器学习和Python编成的纯技术而已。


一般领域里的企业AI部门难以吸收这种高级人才,何况台湾普遍的低薪现象以及利用AI节省成本的心理,很可能会导致台湾高级AI人才的外流现象。那么,该如何有效化解这种窘境呢?其实很简单,依循ERP或工业4.0的模式,建立各领域的AI资料平台型企业,各自汇集一群熟悉该行业的AI专家们,组成非常专业的咨询顾问团队,对内建构及维护一个行业别的AI资料平台,汇集该行业的巨量资料,并进行AI机器学习来服务该行业的各个企业(如图1)。



图1 : 行业别的AI资料平台
图1 : 行业别的AI资料平台

这种AI资料平台型企业如同一个牧场,机器学习出来的AI智慧,就如同可以喝的鲜奶,各行各业只需要买牛奶来喝即可,不必自己学习养牛了,这样可以避免各企业「为了喝一杯牛,却要去养一头牛」,AI反而可能给各企业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成本。


由于这种咨询顾问团队可以服务众多的企业,又利于不断创新来提炼更精致的智慧和服务,而获取更高的收入,将非常有利于留住台湾AI人才,甚至吸引全球AI高手来台湾共襄盛举,开创台湾AI的产业聚落(如图2),打造东方AI福尔摩沙。



图2 : 台湾AI的产业聚落
图2 : 台湾AI的产业聚落

如何经营AI平台型企业

本质上,AI的创新是一种数位化(digital)创新,其经营框架和逻辑仍然离不开数位化经济的本质。这种数位化创新的特性就是要能规模化,其关键并不在于技术上的优势,而在于能否有效掌握市场的需求方经济。


数位化经济会创造出一些像Google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强权,其除了技术之外,其特性在于发挥网路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和边际收益递增(increasing marginal revenue)两种经济效应,这种经济现象通称为枢纽经济(hub economy)。随着(互联)网路外部性的不断增强,并藉由数位化知识和技术的开源与开放来促进网路效应,激发生态圈的迅速扩大和蓬勃发展,这种商业模式已经逐渐蔓延到各行各业了。


枢纽经济是一种平台经济,其幕后就是一个系统平台(platform),提供开放API,支撑(也掌控)蓬勃发展的生态体系(ecosystem),产生了需求方规模经济。藉由平台来产生:跨边际网路外部性。当平台的两侧都存在着「跨边际网路外部性」,而且其效应是正向的和谐状态下,就会引发「鸡生蛋、蛋又生鸡」的互相加乘效应,而让平台经济飞速成长了。


只要我们擅长运用数位化知识的资源分享性,能有效激发边际效益递增,同一项数位化知识可以让许多人同时共用,其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消损效益,还会在利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因此,数位化知识资源在大量共用的重复使用过程中,其成本会持续递减,也带来了收益的递增效果,而且会引发「鸡生蛋、蛋又生鸡」的互相加乘效应。


君不见,科技巨头们会持续将最尖端技术不断的开源、共用,就是因为这些开源的软体代码是数位化知识,可以持续强化「网路外部性」和「边际效益递增」的效益,创造企业的真正竞争优势。这项加乘效益会形成数字经济中的「大者恒大」现象,例如Facebook、Amazon和阿里巴巴等几家公司不断吸引顶尖的知识型人才,产出更多新科技产品,业绩也持续成长,这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枢纽经济。


这种「大者恒大」的经济现象,对于小规模企业的成长,反而是一种不利的经济环境。例如一些新创团队凭着技术的创新在市场上找到生存机会,但却常常面临科技巨头企业庞大的网路效应,因而被边缘化或被收购,此种情形在AI领域也不例外。于是,笔者提出另一条发展路线:以AI资料平台型企业来掌握资料平台系统,并提供API衔接到某行业里的各个资料来源,成为行业的巨量资料,做为机器学习的基础。


如何经营「平台」,创造外部性效益

平台就像花轿,必须用心设计利益给抬轿者,才会有商业价值,才会繁荣发展。反之,做平台如果只盯着客户和平台上的货品(或服务),都可能会徒劳无功!


打造平台就像建造一个菜市场很简单,找一块地就行了,但不能有了消费人流才做平台,反而应先有平台才汇集消费人流。所以,抬轿者是平台生命力的来源,然而抬轿者往往不是直接关系人,许多人都将之遗漏了。由于是把利益给抬轿者,如同做一个套餐给客人享用时,发现自己?有产品不一定充足(例如少了可乐),于是从协力厂商(如可口可乐)取材结合自己产品,组合成客人可享用的套餐;于是支援平台的供应商愈来愈多,提供的套餐也愈来愈完整、趋于多样化了。


以上说明「AI平台型企业」透过平台的支撑,逐渐位居盟主地位,心胸要宽大、眼界要高远,先设计卓越方案来帮抬轿者谋中利,帮协力厂商谋小利。于是,所有抬轿者、协力厂商都离不开这个共用平台,一起替整个产业谋共利。


虾网大战给台湾AI产业的启示

从上述可知,台湾AI产业的成功之路,很可能不在于行业应用,而在于行业平台。从虾网大战,台湾PCHome毫无招架之力,可以给台湾AI产业发展一些赢家策略的启示:没有够大的市场规模,专注于应用很容易引来外患或入侵。


那么,没有大规模腹地市场的台湾该如何避免遭受外来竞争者的入侵呢?古人想到了建立万里长城、都市城墙、客家土楼、四合院围墙等来避免遭受外患入侵。试想,台湾AI产业的万里长城、四合院围墙等又在哪里呢?没有坚固的城墙,只专注于打造自造机器人基地、以人工智慧学校培养行业AI人才,岂不是等待成为外来入侵者的鱼肉呢?


《孙子兵法》有言:「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目前台湾推展AI产业的策略,很可能是一条没有设防的战线,随时因外部入侵而全军覆没都未可知。至于解决之道,自古以来,都没变过:建立城墙,重兵驻守,这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打造系统平台(城墙)来保护各行业的AI应用。有了平台(城墙)保护,行业应用是有保障的,台湾AI的投入和辛苦耕耘,才是有保障的,前途也是光明的。


**刊头图 (source:http://s3.amazonaws.com)


相关文章
开启边缘智能新时代 ST引领AI开发潮流
NVIDIA人工智慧专家看2024年
你的下一个运动教练可能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晶片设计工程师的神队友
以强固、可靠为本 德承打造工业嵌入式运算方案最隹品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宜鼎独创MIPI over Type-C解决方案突破技术局限,改写嵌入式相机模组市场样貌
» 鼎新电脑串连生态系夥伴 数智驱动智慧低碳未来制造
» 鼎新电脑携手和泰丰田解缺工 以数位劳动力开启储运新时代
» Fortinet SASE台湾网路连接点今年落成 全台巡??落实云地零信任资安
» Ansys模拟分析解决方案 获现代汽车认证为首选供应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4P26E72YSTACUKE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