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2100萬枚比特幣之外的區塊鏈契機
區塊鏈全球商業佈局和各國發展策略

【作者: 吳雅婷】   2019年10月31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5886】

處在大數據主宰的時代,資料被視為下一代的石油,帶來無限商機和市場應用。然而,僅僅開採油井是不夠的,石油的價值是在探勘原油、提煉製成汽柴油等成品油、運輸和銷售後才確立的。挖掘資料價值的過程也是如此。


運算效能和儲存容量越來越驚人的硬/軟體就是又大又深的油井,如何取用黑金並從中獲利,就需要提煉和包裝的過程,換言之,將資料進行驗證和模組化。


那是因為經過驗證的資料才具有可信度,而可信的資料才算是可用的資料;模組化的資料則是針對某一用途而重新篩選過的可用資料,人工智慧其中一項重要應用便是利用演算法建立模型,這些模型就算是一種模組化的資料,符合特定應用的資料使用需求,標示資料的主題性和應用場域。


在歷經全球金融海嘯後的2008年,一位自稱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人士,發表了一篇有關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數位貨幣的論文,在科技金融(FinTech)領域掀起一片譁然。隨後隔年初,第一批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在網路上發放,讓業界專業人士乃至一般消費大眾對區塊鏈更是興致盎然。


區塊鏈帶來人對信任機制的革命。以往,凡是需要認證的資產(諸如貨幣、有價證券或不動產等)或資訊,都需要有公信力的個人、機構或認證程序來授權,才會被視為具有可信度的資料,像是親筆簽名、印鑑證明、通過所屬機關或第三方的認可。但是區塊鏈不同,在區塊鏈的認證機制中,資產或資訊不需經過第三方見證或交易對象雙方的實體證明,就能完成認證,成為可信任的資料。


而區塊鏈的運作原理可說是越來越複雜,不同的區塊鏈平台有不同的認證架構和規則,但基本上都是運用密碼學,實現了在具備充分安全性的前提下,資料輸入與認證之間最簡化的流程。某方面來說,透過網路和大量的電腦運算,機器取代了人力,更快速地以低成本建立了人與人之間對資料的信任。


運用區塊鏈抗審查(censorship resistance)的特性,凡是需要認證的資料,都可以被大量且相對快速地完成認證。區塊鏈不僅能更有效率地協助現存的線上資料庫累積可用資料,更能結合物聯網和雲端系統,誘發紙本資料數位化,或是降低資訊數位化的成本和時間。有鑑於此,區塊鏈成為全球各大企業和各國科技暨經濟發展藍圖中的關鍵之一,將影響各科技應用的進程和帶來革新。


政府組成聯盟 打造跨國區塊鏈網路

在這張藍圖上,各國政府及其國內業界透過對內整合對外聯手,爭相統御出地區性的區塊鏈生態系。歐洲是以洲為際整合度最高的地區,除了歐盟外,還有去年四月成立的歐洲區塊鏈合作夥伴(the European Blockchain Partnership,EBP),這個區塊鏈跨國聯盟和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將合力發展「歐盟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the European Blockchain Services Infrastructure,EBSI),目標是以國家級的維度,建立橫跨歐洲各地的區塊鏈分散式節點,連結成提供公共服務的區塊鏈網絡。



圖一 : 2018年4月,21個歐盟會員國和挪威同意簽署一份建立歐洲區塊鏈夥伴關係(EBP)的宣言,隨後又有5個歐盟會員國加入,目前共有27國簽署這份宣言。(source:ec.europa.eu)
圖一 : 2018年4月,21個歐盟會員國和挪威同意簽署一份建立歐洲區塊鏈夥伴關係(EBP)的宣言,隨後又有5個歐盟會員國加入,目前共有27國簽署這份宣言。(source:ec.europa.eu)

今年兩大組織針對「歐盟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EBSI)」計畫,已選出四大應用場域來打造該基礎設施,包含資料驗證(notarization)、學位證書(diploma)、歐洲身分自主權(European Self-Sovereign Identity)和可信賴的資料共享(Trusted Data Sharing)。而這項基礎設施中的區塊鏈節點將分為兩個層面建置—針對特定應用場域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針對基礎設施本身的通用網絡。



圖二 : 2019年獲選為「歐盟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EBSI)」的四大應用場域,包含資料驗證(notarization)、學位證書(diploma)、歐洲身分自主權(European Self-Sovereign Identity)和可信賴的資料共享(Trusted Data Sharing)。(source:ec.europa.eu)
圖二 : 2019年獲選為「歐盟區塊鏈服務基礎設施(EBSI)」的四大應用場域,包含資料驗證(notarization)、學位證書(diploma)、歐洲身分自主權(European Self-Sovereign Identity)和可信賴的資料共享(Trusted Data Sharing)。(source:ec.europa.eu)

而在亞洲地區,日本及台灣皆成立了產業的自治組織,分別為日本區塊鏈協會(Japan Blockchain Association,JBA)、日本加密貨幣事業協會(Japan Cryptocurrency Business Association,JCBA)、亞太區塊鏈發展協會(APAC Blockchai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和台灣區塊鏈自律組織(Taiwan Blockchain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TBSRO)等。這些自律組織(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RO)為產學界廠商和專業人士有感於區塊鏈相關之政府法規和所屬機關的創制時程較緩,而自發籌組的產業聯盟。借鏡於歐洲地區的國家級區塊鏈策略,亞洲各國政府也正籌備相應的政策,未來發展可期。


企業導入區塊鏈技術 推升平台即服務

至於已是國際知名的個別科技大廠和金融集團,有的積極發展自家的區塊鏈服務,有的對虛擬貨幣抱持懷疑,對區塊鏈在金融科技應用上的安全性態度保留。美國的IBM、Amazon、Microsoft皆積極建立區塊鏈雲端平台,提供客戶及合作夥伴便利且可靠的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機制。


其中,較早提出「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BaaS)」概念的IBM和微軟,皆在其原先提供的雲端系統上導入區塊鏈服務,至今分別累積了相對豐厚的區塊鏈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IBM的區塊鏈解決方案主要應用在食品生產履歷、跨境支付、金融機構、ID保護機制、醫療照護和運輸產業等領域,合作廠商包含美商都樂食品公司(Dole)、美國零售供應商沃爾瑪(Walmart)、法國零售集團家樂福(Carrefour)等。



圖三 : IBM Blockchain Platform的服務架構。(source:cloud.ibm.com)
圖三 : IBM Blockchain Platform的服務架構。(source:cloud.ibm.com)

而微軟更是針對不同產業的作業流程差異,設計了不同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架構。此外,微軟也開放讓其他公司的區塊鏈平台導入其雲端系統Microsoft Azure。今年5月,該公司便宣布和資產管理公司J.P.摩根(J.P. Morgan)合作,將J.P.摩根為企業開發的以太坊(Ethereum)區塊鏈服務平台Quorum加入Microsoft Azure中。


谷歌則採取不同的區塊鏈戰略,它開放了企業級雲端資料庫Google Cloud Spanner,提供區塊鏈服務供應商所需的資料保護和儲存軟硬體,降低客戶的建置成本。目前谷歌和英國加密貨幣軟體新創公司Blockchain.com合作,降低了其30%的資料庫營運成本。利用區塊鏈新創公司和全球科技巨頭在特定領域的技術優勢,大企業和新公司的合作將能建立區塊鏈全球佈局的重要節點。


金融機構方面,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勤業眾信(Deloitte)在去年發表了「區塊鏈證物管理系統」,將證物資料數位化,提供會計和司法取證所需的資料可靠性,同時提升作業效率;該公司上個月還發表了展示型區塊鏈示範平台BIAB(Blockchain In a Box),透過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讓客戶更了解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實際應用。


電商是另一項受人矚目的區塊鏈應用,龐大的交易量和對財貨流通的效率需求,正呼應著區塊鏈公開、快速且安全的交易認證功能。舉例來說,日本的樂天(Rakuten)和雅虎(Yahoo! Japan)分別在今年三月和五月推出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這種加密貨幣平台的應用也開始觸及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韓國的三星(Samsung)今年三月推出的旗艦手機Galaxy S10,便結合了加密貨幣錢包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DApp)商店,表達其進軍區塊鏈在消費性電子應用的決心。


區塊鏈新創公司鞏固金流與資訊科技

在這張各大企業和各國的發展藍圖上,因為區塊鏈帶來的龐大應用潛能,也增加了許多新創的區塊鏈服務商,遍及全球,能提供科技大廠、中小型企業或其他領域的新創公司客製化的區塊鏈服務,建構虛擬貨幣支付平台、應用程式介面、公/私鏈或混合鏈。


這些區塊鏈新創公司大致分為兩類:專攻科技金融的加密貨幣平台供應商,以及強調去中心化的點對點(peer-to-peer)平台供應商。兩者的共通點是利用區塊鏈不需第三方的認證機制,就能確保交易具備一定的安全性,同時減省交易作業流程,達到高效率的資料流通。


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萊特幣(Litecoin)等虛擬貨幣的發行屬於前者應用,所謂的「挖礦(mining)」熱潮因之而起。因為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不需銀行等金融機構就能完成資產移轉。然而,也因為這些交易在較公開的虛擬平台操作,就浮現了潛在的駭客危機。自2014年起,國際發生了數起虛擬貨幣竊案,引發諸多對區塊鏈下的資料安全性疑慮。其中,損失最大的數位貨幣竊盜事件發生在去年一月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該公司遭駭客偷走了價值約5.4億美元的虛擬貨幣。


除了駭客問題外,虛擬貨幣的合法性也是各國當前政策規劃的重要議題之一,考量面向包含稅務、洗錢、金控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國家經濟穩定性的要素。



圖四 : 2018年1月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駭客偷走價值約5.4億美元的虛擬貨幣,成為目前損失最大的數位貨幣竊盜事件。(source:statista.com)
圖四 : 2018年1月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Coincheck遭駭客偷走價值約5.4億美元的虛擬貨幣,成為目前損失最大的數位貨幣竊盜事件。(source:statista.com)

然而,虛擬貨幣帶給經濟體制的不只是衝擊而已,潛在危機也可能是轉機。相較於Google和Apple這兩大科技巨擘對加密貨幣採取觀望的態度,Facebook正在著手計畫發行虛擬貨幣Libra。Facebook相信區塊鏈技術建構的虛擬貨幣系統能實現低成本、去中心化且跨國的金融平台,透過分散式且安全的貨幣轉移和交易過程,未來以全球為單位的經濟體可望高效率且穩定運行。


但這幅願景以目前虛擬貨幣的發展而言,還要歷經一大段崎嶇的路程,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諸如比特幣的數位貨幣幣值浮動率大,持有者不乏投機客,而「穩定幣(stablecoin)」的發展尚在起點,如何讓虛擬貨幣的價值在區塊鏈的信任機制下達到自主平衡,還是個未知數;此外,潛在的駭客危機仍需更完善的區塊鏈架構來防範。


但若將這套區塊鏈套用在單一企業的金流系統上,帶來的作業時間和營運成本的節省,將會是大大的好處。2014年成立的美國加密帳本系統新創公司Chain Inc.便致力於為銀行和金融機構在私有鏈上創立、發行、儲存和轉移數位資產;提供類似區塊鏈服務的新創競爭廠商包含BlockCypher、Factom、Digital Asset等。


另一方面,聚焦區塊鏈去中心化特性的點對點交易平台新創公司,則在運輸、能源、醫療、保險等領域大展身手。以2015年成立的美國企業區塊鏈新創公司R3為例,該公司和全球貨櫃航船運輸龍頭Maersk、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Ernst & Young,EY)、英國數據安全公司Guardtime和微軟,共同建立了全球第一個用於航運保險的區塊鏈平台Insurwave。


由於航運保險的費率受到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甚深,再加上保險業務涉及多方的權責關係,複雜的溝通過程也就耗費較多的時間成本,使得航運保險向來相對高昂,而運用區塊鏈安全且自動同步資料的功能,就能大幅改善航運保險費率和作業效率的問題,實現智慧合約的應用。



圖五 : 全球第一個用於航運保險的區塊鏈平台Insurwave運用區塊鏈安全且自動同步資料的功能,大幅改善了航運保險費率和作業效率的問題。(source:ey.com)
圖五 : 全球第一個用於航運保險的區塊鏈平台Insurwave運用區塊鏈安全且自動同步資料的功能,大幅改善了航運保險費率和作業效率的問題。(source:ey.com)

而在台灣地區,則有分散式帳本新創公司BiiLabs,該公司利用沒有區塊的分散式帳本DAG技術(Directed Acyclic Graph,有項無環圖),這項技術同樣得以去中心化架構進行資料認證和安全存取,差別在於其拓樸結構並非鏈狀式。



圖六 : 台灣分散式帳本新創公司BiiLabs利用IOTA Tangle系統的DAG技術,建立應用程式介面,廠商僅需訂閱BiiLabs在AWS Marketplace提供的區塊鏈服務就可以導入區塊鏈技術。(source:biilabs.io)
圖六 : 台灣分散式帳本新創公司BiiLabs利用IOTA Tangle系統的DAG技術,建立應用程式介面,廠商僅需訂閱BiiLabs在AWS Marketplace提供的區塊鏈服務就可以導入區塊鏈技術。(source:biilabs.io)

因此,擁有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大的資料擴增空間。BiiLabs目前使用IOTA Tangle系統,建立應用程式介面,並將之在AWS Marketplace上架,廠商僅需訂閱BiiLabs提供的區塊鏈服務就可以導入區塊鏈技術。


刊頭圖(source:amaboston.org)


相關文章
大數據和AI預測助力 快土石流不只一步!
加速供應鏈轉型 區塊鏈為軟體服務提供新商機
Web 3.0左右數位貨幣發展 元宇宙與加密產業密切聯繫
數位轉型跨向深水區 大數據加速人工智慧落地
為大數據與各種工作負載設計的解決方案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Rohde & Schwarz 行動通訊測試高峰會聚焦無線通訊最新發展 – 現已提供線上回放
» 報告:企業面臨生成式AI詐騙挑戰 需採用多層次防禦策略
» 精誠「Carbon EnVision雲端碳管理系統」獲台灣精品獎銀質獎 善盡企業永續責任 賺有意義的錢
» IDC:2025年台灣ICT產業將面臨AI減碳5大趨勢
» 善用「科技行善」力量 精誠集團旗下奇唯科技榮獲「IT Matters 社會影響力產品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9.235.1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