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 次系統 自動控制 |
最新動態
|
產業快訊
|
|
UWB的基本傳輸原理與特色
UWB基本上在是在很寬的頻段中,以極短的時間內,快速的發出脈衝來進行資訊傳輸(可達到1秒發送10億次),而脈衝間的時間即代表"0"與"1"的數位訊號,由於這一連串的脈衝不需要轉成高載波來傳送,因此UWB又被稱為「Carrier-Less」的技術。
傳統無線通訊系統的傳輸方式以連續的正弦波(sine waves)來傳送資料,並以正弦波的振幅作為調變的方式,而UWB並不需要依賴正弦波,主要以時間調變方式為主,其以極精確的時間傳送脈衝,可傳送極大量的資料,詳如(圖四)、(圖五),就理論上而言,UWB技術同時可支援的用戶數可達到無限大(Time Domain公司宣稱可同時與4,000萬個點進行超高速傳輸)。
|
|
當然,UWB之所以相當吸引人,還在於其具備有以下的特點:
1.低耗電量:
典型的無線區域網路產品(Wi-Fi)耗電量約為33~100毫瓦(milliwatts),而UWB一般來說都不超過200微瓦(microwatts),即可進行高速傳輸,尚不及Wi-Fi的千分之五,因此極為省電(Time Domain宣稱其UWB晶片耗電量僅50~100微瓦)。
2.具高度安全性:
UWB的脈衝非常短(通常不超過十億分之一秒),也非常弱(遠小於一般家電),因此在極廣的頻段間傳輸時,非常難以被偵測,同時其收發器之間由事先確認的辨識方式進行轉換,接收端必須知道傳送端的脈衝序列(Pulse Sequence),方能正確收到訊號,因此具備高度的安全性。
3.高速傳輸:
許多廠商的第一代技術都可達到100Mbps的速度,例如:XtremeSpectrum宣稱其產品可在10公尺的距離,提供100Mbps的傳輸速度;Intel的UWB原型產品的傳輸速度可輕易達到100Mbps。而Time Domain甚至已開始研發可達數百Mbps的第二代UWB晶片,因此可滿足高容量的多媒體串流傳輸應用。
4.不易產生干擾:
由於UWB的脈衝非常短,頻段非常寬,因此能避免多路徑傳輸的訊號干擾問題,同時短而弱的脈衝也使UWB與其他無線通訊技術(行動電話、802.11x、微波等等)間產生干擾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因此可與其他技術共存。
5.精準的定位功能:
UWB系統具備良好的時間解析能力,使其能發展出精確的測距能力與定位功能,因此過去軍方即將其用在雷達的偵測系統上。
6.低成本的晶片結構:
由結構上來看(圖六),UWB晶片所需的成本應低於使用載波傳輸的無線通訊技術。由於UWB直接採用二進位的傳輸方式,因此將零組件大幅減少為四個(射頻、基頻、天線、內建的軔體與通訊協定),而且UWB的射頻收發器架構很簡單,相較於Wi-Fi,UWB的晶片不需經過RF/IF的轉換步驟,不需要Local oscillator、mixer,以及802.11x常用的超外差所需額外的表面聲波濾波器(SAW filters)。除此之外,也可將射頻設計成不需要功率放大器,同時也可以使用CMOS製程,因此具備低成本的晶片結構。
|
UWB標準制定
UWB標準制定由超寬頻工作小組(The Ultra Wideband Working Group;UWBWG;www.uwb.org)所主導,並於1998年開始接受有興趣的業者加入,而且也不需要繳交入會費,即可參與產業標準的制定活動,截至今年11月底為止,會員數已達到1198家,部分成員名單如(圖七)。
|
UWB的支持者希望其能為IEEE 802.15.3a所採用,而負責SG3a成員中又有大部分與UWB會員有關,例如:SG3a的主席與秘書長是XtremeSpectrum的代表,技術編輯是Time Domain的成員,而General Atomics、Time Domain、Eastman Kodak、Intel、Sony、TI、XtremeSpectrum也都是SG3a的CFA(Call for Applications)成員,因此未來UWB極有可能成為IEEE 802.15.3a標準的基礎。
UWB的可能應用領域
至於UWB初期可能的應用,則預期會包含以下幾個領域:
1.娛樂應用:
基本上,傳輸速度高達100Mbps的UWB能同時搭載視訊與音訊串流,進入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有極大優勢。以HDTV為例,其應用的基本需求為20Mbps以上的頻寬,而目前802.11x的傳輸速率並無法容納2組以上的HDTV串流,只有具備UWB的多媒體裝置,方能滿足2006年HDTV時代的需求。而且UWB具穿透能力,並不受牆壁阻隔,因此更適合家庭環境的需求。
2.定位應用:
對於企業而言,UWB的測距與定位功能,特別適合倉庫的管理,透過脈衝的發送,可追蹤零售貨物的精確位置,使企業更便於進行存貨的管理。另一方面,UWB也可以為汽車建立防止碰撞的功能,例如,透過相對位置與速度的感應,UWB裝置可為車主提供前車與來車的資訊,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事故,而這樣的裝置可以內建於車牌或是保險桿中。
3.其他應用:
UWB的穿透能力也可以協助警察(偵測建築物內的罪犯)、搜救人員(瓦礫堆內的人員探測)、醫護人員(醫療影像掃描)、軍隊(更精準的雷達系統)完成工作,不過,由於受限於FCC的規範,目前UWB的穿透能力僅能發揮到20英呎的距離,除了醫療影像掃描之外,此類應用可能還要等待FCC放寬對UWB的功率限制,方能大幅提高其穿透距離與能力。
主要廠商發展現況
雖然目前已加入超寬頻工作小組的會員達1198家,但實際投入UWB技術與產品發展,並已有具體成果廠商仍在少數,而且大部分都曾經參與過軍方或政府的UWB計畫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因此這些公司雖然對於進入家庭網路市場存有高度興趣,但首先必需思考如何由軍事產品進入商用市場。
依照各業者目前的投入發展技術動向來看,在定位應用最積極的業者就屬Aether Wire & Location與Pulsicom兩家公司;XtremeSpectrum、Time Domian、General Atomics等業者則積極投入家用娛樂市場;而在軍用市場方面,則以參與過軍方UWB發展計畫的Pulse-Link、General Atomics、MultiSpectral solutions(MSSI)、Time Domain等公司發展較久。茲將UWB的主要業者發展現況整理如(表四):
公司名稱 | 產品型態 | 投入發展技術 | 目標市場 |
Aether Wire & Location (www.aetherwire.com) |
即時定位系統裝置(Real-Time Location Systems;RTLS) | 100公尺內誤差在10公分以內(未來希望能達到1公里內誤差在1公分以內) | 軍用與商用化市場 |
General Atomics (www.gat.com) |
IC零組件 | <10公尺:hundreds of Mbps>10公尺:與WLAN相同>100公尺:可達到感應器應用的需求 | 家用消費性電子裝置、軍用雷達、家庭與企業的無線網路(PAN、LAN) |
MultiSpectral solutions (MSSI) (www.multispectral.com) |
IC零組件 | >20Mbps | 軍用與商用化市場 |
Pulse-LINK (www.pulse-link.net) |
IC零組件 | 第一代:500碼,80Mbps 第二代:1000碼,100Mbps 第三代:數公里,100Mbps |
軍用與家用市場、LAN與WAN的應用 |
Pulsicom (www.pulsicom.com) |
即時定位系統解決方案(包含軟硬體) | 定位系統開發中 | 定位與測距的商用市場、家用即時定位系統 |
Time Domain (www.timedomain.com) |
IC零組件 | 家庭應用:10公尺,40Mbps定位系統開發中 | 軍用、家用(消費性電子裝置)、警用市場 |
XtremeSpectrum (www.xtremespectrum.com) |
IC零組件 | 10公尺,100Mbps 20公尺,25Mbps |
家用(消費性電子裝置)與企業用(存貨與資產的追蹤管理)市場 |
Intel (www.intel.com) |
IC零組件 | 未定 | 將UWB作為USB 2.0的無線版本 |
Skycross (www.skycross.com) |
天線 | 自行開發的天線專利技術 | 商用化市場 |
Fractal Antenna Systems (www.fractalantenna.com) |
天線 | 可用於多種無線傳輸技術的萬用天線(如:WLANs、UWB) | 軍用與商用化市場 |
Farr Research (www.farr-research.com) |
天線、感應器 | 戶外大型天線IRAs、CIRAs田野調查用的感應器 | 軍用市場 |
整體而言,UWB市場具有極大潛力,包括Intel、Cisco、Fujitsu、Motorola、Pansonic、Sony、TI、Toshiba等公司對其未來的應用都極有興趣,預計第一款UWB的產品將於2003年問世,主要應用將會在家庭劇院與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LCD與電漿顯示器、電視、數位錄放影機、機上盒、MP3、攝錄影機等等。因此,未來隨著UWB應用產品的增加,預估到了2006年,部分短距離家庭無線網路的多媒體應用市場將開始由UWB廠商所掌握。
結語
由相關廠商的產品發展時程來看,2003年的聖誕節將可望見到ZigBee與UWB的商用化產品在市場銷售,不過距離大量普及的目標仍需要一段蠻長的時間。在未來WPAN技術各自的競合上,短期內仍將是以互補為主,因為目前尚無任何一種無線傳輸技術可滿足每個人所需的無線傳輸需求(距離、速度、成本、耗電仍存在trade-off的情況)。
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在資源充足的條件下,適度投資有潛力的技術與產品原本就是降低風險,並提高獲利的必然原則,反之則應跟隨市場的主流趨勢而行,因為技術的優劣與否,往往並不是產品成功的必要因素,尤其是短距離無線個人網路領域中,如何建立完整易用的WPAN環境,並提昇消費者的使用經驗是極為重要的,因此能否吸引眾多廠商的支持與投入,才是決定市場起飛的關鍵要素。
(作者為工研院經資中心產業分析師)
|
||||||||||
|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