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Utility Computing在賣什麼藥?
實現技術類同,行銷各執一詞

【作者: 陳隱志】   2004年04月25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5507】

自從1996年Microsoft提出*.asp的動態伺服網頁(Active Server Page)技術後,認為集中運算將重回主流,所以資訊軟體將可能類似水電瓦斯的公用(Utility)服務事業一般,以集中方式執行,透過網路給予末端用戶服務,自此Utility Computing一詞開始出現,但當時並未成為熱潮。


而比1996年更早幾年,美國的家庭娛樂市場開始提出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的想法,透過有線電視同軸電纜的雙向傳訊,可以針對每一家庭提供不同節目的播放,省去奔波於錄影帶店間的麻煩,然後每月依據選看節目的帳單來額外收費。


同樣的概念也有其他應用延伸,如隨選傳真(Fax On Demand,FOD),撥入傳真號碼後,透過選擇可列印出電視節目預告、球賽賽程預告、旅遊地圖與推薦,甚至是食譜等各需求。


到了2000年,由於電子商務正發燒,Sun的UNIX伺服器熱賣,為了讓購買Sun電腦的用戶因應電子商務的尖離峰運算需要,特別提出了Capacity On Demand,COD的制度,倘若一部UNIX伺服器內可裝置32顆CPU,但用戶只買8顆,依然以滿裝的32顆出貨,但僅有8顆可使用,一旦用戶希望即時調用更多的CPU來加入運算,則可向原廠索取「啟動序號」,輸入序號後允許啟動內藏的其他CPU,然序號有時間性,用戶與原廠約定超用一個月,那麼一個月後8顆以外的CPU又重新恢復藏眠狀態,不能使用。最後用戶依據超用的CPU數與超用時間,付費給原廠,同樣的概念也適用在其他運算資源,如記憶體、硬碟、I/O卡等。


COD概念相當好,可讓用戶彈性因應尖離峰運算,後來COMPAQ、IBM、HP都跟進仿效。


到了2002年,IBM認為透過Internet這個「世界級連接器」,讓全球與Internet相連的電腦都可以分享運算及儲存資源,此即為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如此COD的資源調度彈性,便從單部電腦延伸到整個Internet。


不過,“Grid Computing”這詞對企業主而言太艱深,且1996年IBM提出的e-Business(電子商務)一詞太成功,所以將Grid Computing的技術味道包裝起來,改以隨選電子商務、隨需應變(e-Business On Demand,eBOD)來稱呼、推展。


IBM提出eBOD後,過往的對手HP也不甘示弱,正好2002年收併了COMPAQ,COMPAQ在收併前提出可適性基礎建設(Adaptive Infrastructure,AI),然同樣的,這個詞對公司老闆太陌生,後來改包裝成可適性企業(Adaptive Enterprise,AE),HP台灣翻譯成:活成長企業。AE於2003年5月提出,好在氣勢上能與IBM抗衡,但據知具體的內容與技術,即便到同年11月(半年過後),全球HP CEO也說不出所以然,看來行銷煙霧大於實際突破。


與IBM同屬技術硬底的Sun,其實早於1999~2001年就有相當大的網格技術發展與成就,但一直在行銷上處弱勢,但由於Sun硬體業務不斷下滑,Sun的軟體部門便開始擔負起更重任務,加上自1997年Sun因收併Cray Research後,用其技術推出Sun Enterprise 10000型的高檔UNIX伺服器(E10K),不僅造成熱賣,也掀起伺服器統合(Server Consolidation)的風潮。


有了深厚的統合實務經驗與技術,加上琢磨已久的網格技術,兩者合併成Sun的網際管理方案:N1,雖名為管理,但其實也包含運算資源的跨網、跨平台彈性調度,與IBM所提的eBOD詞雖不同,願景與目標卻相同,實現技術雖不同但也接近。


到此為止了嗎?還沒!前述的IBM、HP、Sun等都是具伺服器硬體業務的業者,另有兩家純軟體業者(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ISV)也積極推展此一新商務資訊技術(願景),即CA與Veritas。


CA過去見長於大型主機用的軟體,更具體的說是IBM的大型主機,所以CA在許多策略是與IBM同調,甚至同步,例如IBM支持Linux,CA也會支持,IBM提出eBOD,CA便提出On-Demand Computing隨選運算,與之搭配,當然!對應的實際行動,就是用CA過往知名的管理軟體:Unicenter,以此為主軸來實現網際資源的調度管理,而在此之前,CA本就看好Internet Data Center(IDC)、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的發展模式,而轉投資發展iCanSP的運算用量計價軟體,讓IDC、ASP業者有「電錶」記錄,然後依用量記錄向用戶收費。


至於Veritas,在過往的資料防護(Data Protection)市場站穩腳步後,也開始尋求新的延伸發展,如儲存資源管理(Storage Resource Management,SRM)、高可用性(High Available,HA)、異地備援/災後復原(Disaster Recovery,DR)網際資源調度也是其目標,後來更躍升為主目標,為實現此目標甚至併購多家其他軟體業者:Precise、Ejasent等,而Veritas的口號比較平實不花俏,就叫:公用運算(Utility Computing),繞了一圈,1996年的詞再度展露。


另外還有一家也提倡此願景及技術,即EMC,不過EMC因積極從儲存硬體業務轉成軟體業務,遂收併多家資訊業者(Legatto、VMWare等),EMC雖也強調Utility Computing,但似乎成為嘗試新拓展的一部份,而非全部,其他也推展資訊生命週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ILM)或另外方案,其對Utility Computing的支持推展,力道與感受似乎較弱。


最後,還有一堆中立超然的調查分析機構,也早在這些業者之前發過言,例如Forrester於報告中提出有機資訊科技(Organic IT),認為資訊資源的活化調度、運用是未來大趨。同樣的,更具知名度的Gartner Group也提出即時企業(Real-Time Enterprise),認為不單是底層運算資源要靈活、即時調用,包括上層的企業資訊、資料存取,也必須符合靈活、即時的要求。總之技術詞、願景詞一堆,但所指的目標與實現效果卻近似,這也是多年來資訊界的通病,每家資訊業者礙於立場,不可認同另一家業者所創提的詞,必須自樹一格,加上行銷資源充沛,自然發展成各自營造差異,這反而讓用戶困擾,不過整體而言,各業者似乎愈來愈趨向認同“Utility Computing”為共通詞。


相關文章
您的開源軟體安全嗎?
企業創新契機 永續經營與數位轉型並行
永續是企業創新契機 與數位轉型並駕其驅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IBM公布企業AI治理手冊 協助AI治理速啟動、穩落地
» 數發部攜手後量子資安產業聯盟 共同強化產業資安聯防
» TXOne Networks升級Edge系列3大核心 呼籲半導體強化資產生命週期防護
» 鼎新攜手群聯首發AI私有化方案 揭開數智工廠ESG、AIoT運行新模式
» Fortinet強化OT安全營運平台 更新安全網路抵抗威脅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98.80.143.3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