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商業與開放社群的時代交會點
 

【作者: 歐敏銓】   2003年09月2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7419】

開放源碼運動發展至今已近二十年,但由於標榜著“freeware”的名號,與主流商業軟體之間長久以來維持著一種對立關係。但這樣的關係在近幾年中卻快速改變,商業軟體公司從過去的不屑一顧,到漸漸承認值得觀察,直到今日,各大商業軟體大廠當中除了微軟一家外,幾乎都已宣布支持開放軟體了。


相較於前兩年國內幾家Linux廠商的消聲匿跡,今年商業軟體大廠的支援確實顯得盛況空前。在七月底「2003開放源碼國際研討會」、八月底「第二屆建開放應用環境論壇」這兩場剛辦過的國內開放社群年度大會中,包括IBM、HP、SUN、ORACLE、Novell、宏碁等廠商紛紛派出“長官”級人物出席,同聲信誓旦旦的大力支持開放源碼社群的發展。


此一現象相當令人玩味。雖然業者對開放社群的分享文化頗為肯定,但我們也清楚所謂「在商言商」,若說“開放原始碼”這種作法對他們來說毫無威脅的話,那是難以置信的,尤其是像ORACLE資料庫這類動輒上百萬的商業軟體,要他們開放自己的原始碼幾乎等於宣布退出市場。因此,他們的支持與把“原始碼”開放這件事應該是兩回事,這是有必要先分清楚的。


商業軟體業的擁抱開放動機

那他們的支持從何而來呢?從「商機」來看還是最解釋地過的理由。


此一「商機」或許並非近在眼前,但商場的模式一向如此:觀察、佈局、行銷與收成,而佈局的早晚與力道,就看業者對潛在市場的看好程度了。從這一點來看,IBM可以說是眾家廠商中對此一開放模式最重視,也著力最深的,早在三年多前(2000年)即已揭竿力捧Linux,並以實際行動投下大手筆的資金,在全球各地成了研發中心與服務團隊,其產品上也幾乎做到全面化的支援。有藍色巨人IBM的背書,對整個軟、硬體產業來說不啻是一劑強心劑。


《圖一 開放軟體的授權模式》
《圖一 開放軟體的授權模式》

從開放軟體的身上,IBM及其他廠商看到了什麼商機?以他們的獲利模式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商品(軟/硬體)的銷售、系統整合規畫、教育訓練與維修服務,在這些獲利模式背後(尤其是中、低階的市場),存在著一個極大的包袱──也就是微軟這套獨大的商業作業系統。近十年來,它在資訊業的各個環節中分食掉業者的利潤,並扣住系統的發展彈性而讓業者顯得縛手縛腳。


開放軟體──特別是Linux這套作業系統,正提供他們一個跳脫枷鎖的絕佳機會,讓他們可以放手而為。業者並不用真的開放自己的原始碼,而只要做到“支持”Linux作業系統即可;也就是可以在Linux上頭運作,並保證原來的應用功能與效能。這樣的好處很多,由於作業系統這部分的成本大幅降低,對於刺激硬體的買氣大有幫助,此外,而業者仍能銷售他們的應用軟體,並從教育訓練與諮詢服務中獲利,確實一舉多得。


此外,Linux等軟體的市場切入點也相當理想,正是高階(Unix)與低階(Windows)之外的廣大中階市場。向上,它具有取代Unix的極大潛力(事實上也已經發生);對下,雖然很難打入固入金湯的個人用戶視窗市場,但對於渴望中、低階硬體(Intel-based)並享有更高檔作業系統環境的中小企業用戶來說,Linux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IBM、HP、Dell或宏碁,甚至是固守Solaris的SUN,紛紛推出Linux PC或伺服器,從32位元的初階電腦到多CPU的64位元伺服器一應俱全。事實上,這些業者也承認,目前他們從開放軟體得到的最大獲利正是硬體的銷售;處在PC市場萎縮與高階伺服器投資凍結的寒冬期,Linux的商業化讓他們成功殺出一條新的獲利門路。


企業用戶樂觀其成

對於用戶市場來說,自然也是樂觀其成。過去企業IT主管對Linux等開放軟體可能並不在意,並認為那不過是電腦玩家的遊戲。但在企業IT成本不斷緊縮而執行任務卻日益吃重,加上不少重量級廠商的背書的情況下,也讓他們不得不正視此一軟體業的新浪潮。


在去(2002)年由CIO雜誌對美國375家企業所做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其中有54%的CIO表示開放軟體將在五年後成為他們主要的伺服器平台;至於使用的動機與疑慮上,近六成的CIO指出整體擁有成本(TCO)的降低是開放軟體的主要優勢,但也有52%的人指出缺乏商業公司的支援是開放軟體的弱點所在。


很顯然地,降低擁有成本與提升系統彈性是今日企業IT系統的兩大訴求,只要能滿足這兩點,採用何種作業系統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而開放軟體/Linux正好都切中這樣的需求。


以成本而言,購買商業軟體因得負擔製造商的研發成本及行銷推廣費用,價格上自然不會便宜;不僅如此,為了賣到更好的價格及持續進帳,商業軟體市場的操作手法不外乎將有的沒有的通通包成一包賣給用戶,再三不五時地推出更新版本。這該是多數企業IT人員心中的痛,而開放源碼運動則發展出一套全然不同的模式,也就是將軟體的各個部分大體拆解,以“元件化”的形式讓使用者各取所需、任意組裝,而不用受限於商業軟體的版本及授權數;除了幾乎可以免費享用外,更重要地是,原始碼完全透明──只要你也承諾分享,就能夠參與版本修正的核心工作。


這種從全盤通吃到軟體元件化、開放化的變革,對於整體資訊產業勢必將造成極大的衝擊。據Boston顧問集團最近的研究顯示,有58%的社群人士是專業的企業IT主管或工程師,他們愈來愈常利用開放軟體來解決一些工作上遭遇到的問題。而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開放軟體,這個趨勢將大幅改變軟體的開發、銷售與支援模式。


當然,商業軟體是否會此消彼長,甚至成為夕陽模式,目前還無法下斷言。畢竟商業有商業的強勢手法與一定的服務品質保證,很難否定這樣的優勢與市場需求。因此,問題或許不在於要靠那邊站,而是在什麼地方使用何種軟體的選擇智慧。


目前來說,正如上述報告所指出的,開放軟體對於一些企業內部如ERP或CRM等關鍵性應用軟體的支援還相當有限,不過像是SAP就已推出Linux版的ERP,而ORACLE也有對應的企業級資料庫,其他廠商則紛紛提出支援的時程。看來不久後這一弱點將會克服,而企業對開放軟體的信心與使用度也會大幅提升。


但在今日,開放軟體在一些領域中早已發展地相當成熟。由於開放軟體與Internet的發展一直是同聲相應,所以舉凡是與網路相關的系統,如作業系統(Linux)、網站伺服器(Apache)、郵件器(SendMail)及資料庫(MySQL)等等,大多是網路架構上的主流了,這當然也是新用戶最佳的切入點。至於企業應用的下個階段則可邁向內部網路的管理系統,如網管、入侵偵測和應用伺服器的中介軟體(middleware)等,在這部分也已開發了不少功能強大的應用軟體了。


開放軟體的宿敵 - 微軟

談開放軟體,就不能不談談它的命中宿敵 ─ 微軟。眾所皆知,從過去的高慢姿態,微軟也開始坦誠開放軟體對它的威脅;雖然從未鬆口捍衛私有軟體模式,但在一些動作上卻出現了自打嘴巴的尷尬情景。最明顯的例子是它也提出了自己的開放源碼計畫,對象限制在政府單位及大型企業,讓參與計畫者能夠有限度地看看它的原始碼。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據網路服務公司Netcraft的消息指出,由於不堪近幾週來連續三隻病毒的襲擾,微軟Microsoft.com網站決定將自家的系統換下,改用Akamai的Linux快取伺服器,進而能對抗來自各方病毒、病蟲,及阻斷服務等攻擊。雖然這項消息並未得到微軟官方的證實,但微軟視窗作業系統及相關應用軟體的安全漏洞眾多是不證自明的事實。目前這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若有不錯的替代方案,自然有很多人願意試試(看來也包括微軟)。


此外,對於微軟的不滿不只限於個人或企業,近來連國家級單位都站出來要與微軟打對台。日前在柬埔寨舉行的東南亞國協(ASEAN)經濟部長會議上,日本貿易大臣即代表日本、中國大陸及南韓政府提出了一項以Linux這類系統作基礎,打造一套既便宜又值得信賴的開放源碼作業系統計畫,為的是讓使用者能免費地複製和修改。


微軟對此當然感到如同芒刺在背,立即對外表示此舉可能有違背公平競爭原則之嫌,並呼籲各國政府不應介入市場,該由市場自行決定誰是軟體業的贏家;其亞洲政府關係經理Tom Robertson在日本東京更指出,微軟和日本政府已建立「直接和開放的溝通管道」,可共同談論軟體安全性、標準和發展議題。


此一“市場決定論”讓人聽了啼笑皆非,微軟已證明它在市場行銷上無人能敵,以及打遍全球“反托拉斯”(我國是公平法)也能安然無恙的堅強實力,在此點上確實讓人折服;如今似乎更上層樓,準備與國際性的合作組織抗衡並瓦解其威脅。其實樹大難免招風,更何況微軟層層綑綁的商業手法不只讓人頗有微詞,更引來廣大地杯葛反彈。即使國家政府不出面,當前開放社群、資訊產業及企業用戶的開放潮流也該夠微軟受了。這或許是微軟多年來呼風喚雨的風光下,唯一無法扼制的發展趨勢 ─ 最終恐怕也得向它靠隴才行了。


《圖二 未來將在各個環節看到開放軟體》
《圖二 未來將在各個環節看到開放軟體》

結論

在愈來愈多商業廠商支援與更多企業打算採用的趨勢下,開放軟體看來將走向一個新的轉捩點──除了更為壯大外,也將逐步改變資訊產業的商業模式。此一影響是全面的,從上游的軟、硬體廠商(甚至是更上游的IC設計製造)、開放軟體社群,到下游的企業或個人用戶;從軟體開發、發行與授權,到系統整合、支援、教育訓練與諮詢服務;從高階的大型主機、中階的工作站與伺服器,到個人電腦及多樣的隨身電子設備等等。這些環節都將見到開放軟體的身影,而且份量愈形吃重。


但資本式的商業模式與開放軟體在精神上或運作上仍有很大的差異,而從歷史上我們已看過太多因商業介入而喪失理想性的例子。卻不知開放軟體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例外,而且是反向推動商業結構走向分享精神的“歷史轉折大例外”呢?


相關文章
您的開源軟體安全嗎?
企業創新契機 永續經營與數位轉型並行
永續是企業創新契機 與數位轉型並駕其驅
挾ICT與半導體優勢 台灣生技產業將趁勢而起
教育筆電因材施教 彈性配置與新興網路需求急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宜鼎獨創MIPI over Type-C解決方案突破技術侷限,改寫嵌入式相機模組市場樣貌
» 鼎新電腦串連生態系夥伴 數智驅動智慧低碳未來製造
» IBM斥資近70億美元研發AI、量子、半導體
» 鼎新電腦攜手和泰豐田解缺工 以數位勞動力開啟儲運新時代
» Fortinet SASE台灣網路連接點今年落成 全台巡迴落實雲地零信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7.165.6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