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整合性商業智慧應用趨勢
 

【作者: 鍾榮峰】   2006年07月1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0226】

什麼是商業智慧

20年前,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概念還是從屬於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DSS)或是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僅限於資本雄厚的大企業與特定專業使用者採用。當時的解決方案,是以昂貴且複雜的統計分析套裝軟體和標準報表系統為主要內容。當時BI的功能是把資料庫儲存中的數據資料(data),整理成商用業務人員所需應用的資訊(information)。簡言之,BI只是資料倉儲處理機制(data warehousing)的一環。


如今報表系統不再是BI的全部,而只是開始而已:資料分析與資料挖掘在報表分析的地基上,構築了BI整體的系統內容。加上網頁界面和資料處理語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DML)的標準化,更簡化BI設計與應用。


從現在開始,BI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一套綜合型系統的概念,是以事務性系統為基礎,朝向建立一套整體而高度分析體系之目標前進的規劃解決方案。BI需要以企業各業務部門系統龐大而繁雜的資料庫來源作為基礎,從而對其進行各種條件前提預設後的交叉組合分析。


所以,BI從累積各式各樣的報表資料分析 (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開始(包括CRM、ERP、SCM等資料庫),形成資料大賣場與資料倉儲 (Packaged Data Mart / Data Warehouse)之後,以擷取轉換傳送資料方式(Extract Transform Load;ETL),藉由線上即時分析(Online Analysis Process;OLAP)、資料採礦(Data mining)、統計分析等技術工具,整合資訊形成知識(knowledge),表現為概念(concepts)、規則(rules)、規律(regulations)、模式(patterns)等形式,以支援滿足在銷售、行銷、財務、人力資源、生產、研發等各個層面的企業決策需求。



《圖一 架構Business Intelligence示意圖》
《圖一 架構Business Intelligence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IBM>


資料報表、資料分析、資料挖掘是BI的骨架,仰賴中層業務尖兵、IT技術專業與高階決策主管三位一體的高度合作,進而形塑企業業務、資訊、決策部門三合一的協調作業。



《圖二 三位一體的商業智慧示意圖》
《圖二 三位一體的商業智慧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資策會>


整合型商業智慧應用平台的特色

一般而言,BI軟體強調將所有功能整合於單一架構,包括共用同一後設資料(Metadata)、使用單一安全架構等。軟體功能大致可分為報表(Reporting)、分析(Analysis)、查詢(Quarry)、平衡計分卡(Balance Score Card)、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多維分析等架構,包含商業智慧入口網站(BI Portal)、分析引擎(Analytic Engines)、Metadata及安全功能的商業智慧平台(Business Intelligent Platform)等內容,藉以串接後端提供資料整合的資料倉儲系統、與前端績效管理與資料整合等系統。


更新版BI軟體更強調可不受限於OLAP資料儲存對稱式結構的非對稱式多維分析,應用在加入不同的分析欄位,如選取季別、地區、促銷分析等資料進行交叉分析,提供更精準廣泛的分析知識。


整體來說,BI軟體均朝向Web-based介面為主,注重操作方便、易親近等性能;無須在用戶端電腦安裝任何程式或再另外開啟Windows環境中的應用系統,便可直接在瀏覽器上編寫、管理或建構報表。同時BI軟體亦可支援Unicode多語言環境,使用者產出的報表格式可應用於各類語言環境中。


《圖三 商業智慧系統整合示意圖》
《圖三 商業智慧系統整合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鼎新電腦>


一個整合型商業智慧應用平台至少要達到下列要求:


  • ●完整的建置及管理機制(Full Functions Scope of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例如OLAP系統建置也需注意交易完整性、資料安全性、環境版本控管性等考量。


  • ●無障礙之使用者介面(100% Customizable Interface):商業智慧分析已不再侷限於高階決策主管專屬服務,如何藉由其應用達到協助決策主管作最適化決策、深化客服關係、降低整體營運成本、提升企業獲利能力,才是其最終目標。


  • ●嚴謹且多層次的安控機制 (Multi-Tier Security Functions):企業若要將資料轉換成資訊,進而成為決策知識,使用層面勢必由企業內部延伸至外部合作夥伴。影響所及,資訊安全、使用者身份授權認證、支援多層式防火牆架構等安全機制,便成為BI產品設計是否周密的關鍵。


  • ●滿足多重需求的分析技術架構(MOLAP vs ROLAP Architecture):企業也會面臨資訊爆炸的難題,伴隨分析複雜化、分析需求即時化及使用需求多元化,BI應用平台便要因應跨部門的分析多維角度、即時且巨量的線上分析、以及數以千計上線人數等多種挑戰。


  • ●無縫的軟硬體效能整合(Seamless Performance Interface):具競爭優勢的商業智慧分析應用,就要包含多種軟硬體產品及技術的結合能力,例如後端巨量資料的儲存引擎或中介資料庫、快取機制等效能整合機制。如何將每一環節所支援的連結技術效能發揮最佳效果,是BI應用平台的另一挑戰。


  • ●系統整合工具組及內建分析函數(SDK & Plug-in Functions):從BI應用平台角度而言,如何與企業之入口網站整合?如何與企業之OA整合?如何與企業之Applications整合?都是BI應用平台能否滿足客戶需求的關鍵。




《圖四 建立企業級資料倉儲示意圖》
《圖四 建立企業級資料倉儲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IBM>


BI研發主軸內容:企業智慧平台嵌入式設計

一般大型解決方案廠商希望透過原有的客戶基礎,進入整合性應用平台市場。為解決企業整體營運需求,解決方案供應商們未來針對企業所提出的整體績效解決方案,將更緊密結合BI與BPM之應用,從不同面向提供企業制定決策的有效訊息。例如Business Objects連結Oracle應用程式家族,更新BI工具組在資料庫、 OLAP多維度cubes、PeopleSoft、JD Edwards、Siebel、以及電子商務等套裝應用程式,支援完整的存取功能,即是顯例。


近來簡化和實施BI工具的新技術,便是將其直接嵌入用於驅動商務的操作性應用軟體之中,亦即BI分析嵌入式設計應用。例如Java和.Net開發商在建立客戶應用軟體的時候,同時建構報表性能工具;在BI入口網站可以展示圖形和表格資訊功能,而這些功能都是由入口網站內部的報表工具所產生等等設計已經開始。


開發嵌入式分析工具的方便捷徑,便是利用既存的軟體作業平台,使第三方開發商(Third Party)能熟練地掌握BI相關服務,並可自由地在螢幕上操作。嵌入式分析工具不但可簡化加速驅動應用軟體的開發作業,並可讓BI分析工具獲得充分利用。


什麼是BPM

商業績效管理(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BPM)是一種評估企業營運策略績效的管理工具,可連結現有會計應用、企業資源管理(ERP)、客戶關係管理(CRM)等系統資料,拓展出更多元的應用,包括預算編列、資源規劃、財務預測、內部整合、平衡計分卡與營運模式分析等。


平衡計分卡是BPM的精髓,是以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及學習成長四大構面為基礎,透過企業管理準則關鍵績效指標(KPI)提供企業經營策略參考依據,也是BPM與BI相互結合應用的關鍵媒介。


一般而言,BPM是屬於IT的進階應用,當企業現有IT應用已達一定程度,為有效應用現有資源以輔助高階主管進行市場營運成本決策時,便產生導入如BPM、BI等企業資源管理進階需求的空間。BPM較常用於金融單位、製造業、零售、流通業等大型企業,做為各式生產、財務等報表合併統計之用。


以在BPM市場耕耘許久的Hyperion為例,其BPM應用軟體同時包含績效平衡計分卡(performance scorecard)、模擬商務模式(Business Modeling)、預算編列或資源規劃應用、財務管理軟體(financial management)等模組化應用。


市場預測

根據IDC亞太區2005年BI及BPM軟體追蹤報告中顯示,亞太區BI市場年營收達2.68億美元,BPM達2700萬美元;台灣BI與BPM市場年營收則分別為1200萬美元與230萬美元。與歐美等國相比,除澳洲及新加坡購置率較高外,亞太區的BI及BPM市場並不算成熟,市場銷售營收與其他企業應用軟體(如資料庫管理、企業資源管理軟體)相較,所佔比例不高。並且在BI軟體中,亞太區企業的購置內容仍以管理及分析型報表為主,資料探勘及相關分析工具的導入比率較低。使用者查詢、報表與分析軟體目前仍是多數企業導入率最高的工具,而資料探勘工具則以香港(19%)、中國(18%)及馬來西亞(18%)的購置率最高;依其產業結構的不同,產業對商業智慧相關軟體有不同的需求,台灣2005年以金融業、製造業及政府的導入最多。



《圖五 亞太各國產業導入商業智慧分析圖》 - BigPic:700x450
《圖五 亞太各國產業導入商業智慧分析圖》 - BigPic:700x450

<註:資料來源:IDC(2005)>



《圖六 亞太各國產業導入商業智慧分析圖》
《圖六 亞太各國產業導入商業智慧分析圖》

<註:資料來源:IDC(2005)>


結合BI與BPM應用

不過企業因為面臨需快速回應市場制定決策的壓力,因此要求能盡快縮短取得資訊知識的時間,便需要更多自動產出的有效決策指標,於是透過BI與 BPM 軟體來協助企業建立完善的決策輔助及資訊擷取機制,相形之下就更為迫切。


BI軟體廠商諸如Business Objects、Teradata、MicroStrategy、SAS、Cognos等,便分別以既有Data Warehouse與BI平台為基礎,投入架構BPM市場應用軟體的研發作業。BO主要是藉由結合企業資料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EIM)平台作為地基,整合各類系統資料,再架構BI平台作為分析之用,前端則串接各式BPM應用以作為企業績效管理之用。MicroStrategy同樣也是以BI平台為基礎,再結合各式企業績效管理應用作為進軍BPM市場的策略。其他廠商包括SAP、甲骨文(Oracle)、PeopleSoft等ERP供應商,則在ERP系統上順勢發展BPM功能,Microsoft則是提供平衡計分卡的解決方案。


就趨勢來看,BI可視為BPM工具應用的一環,未來BI軟體廠商將朝向結合部分BPM應用與BI平台的模式,例如應用平衡計分卡功能,便可讓BI平台連結後端系統,以作為底層的分析架構。


BI與BPM結合應用的發展趨勢

根據IDC去年2005年對亞太地區BI與BPM管理所做的追蹤分析,可歸納出BI與BPM軟體的重要發展趨勢如下:


  • ●更新技術及演算法:解決方案廠商將推出更多支援不同技術 (如64位元運算、開發環境) 、標準與架構 (如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和演算法(如迴歸、群集分析、時間序列、人工智慧)的多功能產品,並更新增加更多資料管理機制,支援由上至下及由下至上的資料分析、檢視、指標監控與自動控管等功能。


  • ●提高系統自動化比重:運作良好的系統機制將取代部分的人工分析,使決策過程轉變為由系統自動依所設定週期產生一般決策資訊,如自動採購資訊、庫存管制監控、自動分析物料成本以制定產品標準價格…等。


  • ●建立整合性平台:解決方案廠商最終目的,均在提供一套完整商業平台及架構其上之應用,以整合原有BI、BPM及財務分析(Financial Analysis;FA)軟體,以供應更完整的企業解決方案。


  • ●持續推動商業法規:為因應商業法規的制定與修正,企業將會持續關注BI及BPM等功能應用軟體。


相關文章
甲骨文預測:2020-2025年十大雲端趨勢
完善、整合-從手機功能的變化發展看資料庫效能的擴展
企業績效管理(BPM)概述
服務導向架構(SOA)商業應用趨勢
商業智慧平台面面觀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善用「科技行善」力量 精誠集團旗下奇唯科技榮獲「IT Matters 社會影響力產品獎」
» 《2025全球資安威脅預測》威脅手法將更強大複雜 挑戰資安防禦極限
» 加速開發電動車流程 富豪汽車採用3DEXPERIENCE平台
» 第二屆TAS威脅分析師高峰會登場 齊聚專家構築資安聯防戰線
» 數智創新大賽助力產學接軌 鼎新培育未來AI智客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52.15.35.12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