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無線企業雙趨勢:Liquidity v.s. Mobility
賽貝斯台灣總經理 陳敏智:

【作者: 巫姿惠】   2004年05月26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8270】

本刊總編輯黃俊義(以下簡稱黃):請您先為我們讀者介紹一下,Sybase歷年來的經營方向與變革,以及目前的定位。


Syabse總經理陳敏智(以下簡稱陳):Sybase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了,最早幾年是以管理式資料庫為主,大約在八年前開始轉型,併購了iAnywhere這家公司,轉為研發行動式資料庫,讓無線終端設備在存取資料的技術上一大邁進。


具體地說,Sybase已經不再將自己定位為專作資料庫的公司了,轉為以提供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解決方案為主,我們的目標是希望透過IMS的相關科技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再以競爭的角度來看,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說:「Sybase跟IBM有什麼差別?跟HP有什麼不同?」,Sybase和這幾家競爭對手最主要的差異就在於,我們所有的IMS產品都架構在開放的基礎上,而且沒有任何的預設立場。


我曾經到新竹科學園區拜訪客戶,有些客戶是我在Lotus服務期間認識的,這些客戶喜歡問到:「Sybase賣的產品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什麼都賣」。Sybase依客戶的需求提供服務,客戶缺少什麼、Sybase就賣什麼,重要的是,Sybase提供的新產品不會和舊有的系統發生格格不入的狀況,具有兼容並蓄的優點。


流動與行動打造成功的無線企業

黃:Sybase近年推出的行動式資料庫在業界相當有名,似乎也推廣的不錯,目前是不是有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在進行?


陳:Sybase現階段最重要的策略是Unwired Enterprise(無線企業),架構出Unwired Enterprise有兩個重點必須做到,第一是Liquidity - 流動性,它的意義就是:資料能夠像液體一般,流動於企業的各個角落。第二個是Mobility - 行動性,做到讓所有終端能以無線狀態無障礙地存取資料。


標榜出這兩項重要特質的原因,在於資訊科技的技術歷經一代一代進步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例如企業在導入了多種技術之後,卻發現不同系統間的資料無法流通,比如說有些公司的MIS與ERP作業沒辦法連動,就會造成企業執行不同系統的困難,以Liquidity的角度來解決,即把不同系統之間的Data串連起來,跨越不同領域的執行程序共同工作。


而為了要達到Liquidity的境界,除非所有公司使用的系統都一樣,或者只限於採用某一家公司的產品,否則很難達到,這時候就要採用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機制,讓不同公司之間的系統可以做連結。EAI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但是仍有不少公司在EAI這個項目未做到很成功。比較成功的案例如政府推動的B計劃,它以RossetaNet為共通標準,建立會員企業之間的供應鏈(Supply Chain),但以金流為主的C計劃,還是需要EAI機制來作控管。


若要站在較為宏觀的角度來看資訊如何流動,則需要由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架構著手,好比說ERP產生的資料,應該如何啟動CRM,CRM的管理又牽涉到Supply Chain的運作,這一層層資料流動的規則,應該由BPM架構幫它定義出來。Sybase將這些整合的工作視為達到Liquidity境界的主軸,重點在於讓公司內部的訊息交換如液體般流動。


至於Mobility的實現,Sybase已投資相當多時間在Mobile的研發,希望在未來不只是Database的用戶,非Sybase database的用戶也能因此創造更多價值。由於Internet的發展,Wi-Fi的重要性就像是民生必需品一般。透過協定與Wireless的技術,Sybase針對Mobility推出的解決方案是iAnywhere,目前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許多壽險人員能當著客戶的面將交易完整處理,大幅提高工作的質與量。


黃:資料庫的使用必然會遭遇資料交換的問題,在資料交換的過程中,特別是不同資料庫之間進行交換所產生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陳:不同資料庫的資料傳輸亦即異質資料傳遞,Sybase在異質資料方面的策略主要是仰賴New Era Of Networks這家公司的技術,Sybase在幾年前買下這家公司,它在四年前是一套非常熱門的產品,當時受到許多系統整合公司的青睞,而Sybase利用它旗下的十幾種異質資料應用軟體,整合在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與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的系統之中,達到異質資料互通的功能。


《圖一  異質資料交換除了須建立在EAI的技術基礎上,也應該加入該產業特有的規格、行規,兼顧該行業的內涵。》
《圖一 異質資料交換除了須建立在EAI的技術基礎上,也應該加入該產業特有的規格、行規,兼顧該行業的內涵。》

較近期出現的RossetaNet同樣在EAI的基礎上進行,這些資料交換擁有非常完整的標準。由於每一家公司所使用的資料庫不可能全都一樣,就算使用相同的資料庫規格,也很難在同一時間直接以資料庫作連結,因為可能影響到正常的運作。


EAI與即時傳遞訊息不同之處在於,它經由一個訊息傳遞的Message Box,當新的資料產生需要Update的時候,會先傳到這個Message Box,以Box來傳送,接收方透過Box作存取的動作,因此不影響到正常運作。


HiPPA 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不同醫院在看診時可以調閱病患的資料,例如X光片,HiPPA就是醫療體系的病例交換系統。異質資料交換除了須建立在EAI的基礎上,也應該加入該產業特有的規格、行規,除了技術上的標準,也應該兼顧該行業的內涵。


以資料儲存角度看知識管理

黃:從您的經歷中得知您曾經投入在知識管理的領域,未來當資訊量越來越多的時候,您認為應如何將這些資料進一步變為有效的知識管理?或利用何種方案將資料交換升級為知識管理呢?


陳:目前Sybase也投入在Business Intelligence(BI),同時是BI的重要廠商。Sybase提供將data資料轉變成information資訊的方法,也希望進一步將它轉變為Knowledge知識。


企業中常見的資料充斥、數量的確很多,Email、各式檔案,比如一個成本分析表,這些資料當中可能蘊藏了許多寶貴的知識,並且是屬於結構性的資料。另外也有許多非結構性的資料,例如一張圖片、一張廣告稿,這些資料在儲存之外,也應該要能透過搜尋引擎,在需要使用的時候立刻被找到。Sybase以作資料庫起家,所以我們會將結構化的資料整理成一系列資訊,作有效的分析,進而產生一些知識,同時更是一種判斷的工具,提供給決策者。


知識管理包括了文件管理、文件的生命週期、資訊的生命週期等等,知識的來源不僅止於一般MIS的資料,這些資訊涵蓋許多寶貴資訊。Sybase的領先技術中有一項是Adaptive Server IQ,運用column-wise技術,讓大筆資料能夠快速被處理,抓取出大筆資料夾、作快速地分析,將這項技術應用在各個領域,就成了目前最流行的資料庫形式,以最省的空間將操作性的資料存放其中,以供不特定的存取,在某種程度上也牽涉到知識管理。


但我認為,如果知識管理的工具無法顧及非結構性的資訊,就不能稱之為知識管理。


Open不受限 有選擇更有價值

黃:那麼您對Open Source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陳:關於“Open”,可以從開放的程度及開放的原因來看,例如「是不是為了Open而Open?」「開放了以後,對企業是不是一個福音?」「是否因此需要花費較大的成本支援企業內部的RD人員、且另外需要成立實驗室來管理?」


我認為Linux的優點就在於能夠建置在共通的平台之下,一旦有Bug被提出,都能以很快的速度解決。


或許OS層面可以依照這樣的方式,但對所有的元件來說,就並非必要將Source Code全部分享出來。進一步解釋的話,我認為Open應該是硬體不受限、OS不受限,也因為每一種系統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Open能避免系統間格格不入的情況,不同系統、廠牌之間的相容與互通才是真正的Open。


如果限制客戶所使用的產品必須「一以貫之」,就無法帶給客戶很大的方便,以 Sybase的Portal產品來說,架構於J2EE的基礎上,底層一定存在著J2EE的Server,Sybase所推出的EAserver讓底層的平台不必受限於Sybase的產品,包括Weblogic、Websphere、Tomcat全部支援,可以給客戶更多種選擇,才是Open。


黃:依您的觀點,技術公開、資訊公開了之後,消費者(企業)可以拿各種軟體、硬體、套件組合出自己的需求,那麼選擇服務廠商的依據又會是什麼呢?應該如何選擇讓哪一家公司提供所需的服務?


陳:回到剛才的問題,什麼才是真正的Open呢?各家公司提供的技術也許都是公開的,雖依從的也是公開的標準,但仍舊無法和其他公司的產品完全相容,我想,觀察現在許多大公司都有這樣的傾向,販賣的產品與技術存在著「一氣呵成」的特性,由最先的Portal的建置開始,接下來AP server也必須採用同家公司產品,然後是軟體,東西越帶越多,讓購買服務的公司完全都得依靠同一個系列的標準,雖然號稱是Open的,但實際上,這些大廠的排他性都比較強。


我個人認為,未來「服務導向」仍是最受重視的,買硬體送軟體雖是必然的趨勢,但許多公司仍需要out-sourcing,例如金融界就可能全數委外作業。不過現在很多公司都還有健全的IT部門,保有某種程度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尤其在科學園區的廠商更是如此,因此純粹購買服務的時代應該不會這麼早到來。


《圖二  如果限制客戶所使用的產品必須「一以貫之」,就無法帶給客戶很大的方便,可以給客戶更多種選擇,才是Open。》
《圖二 如果限制客戶所使用的產品必須「一以貫之」,就無法帶給客戶很大的方便,可以給客戶更多種選擇,才是Open。》

此外,定位清楚也是一個重點,Sybase目前的定位是一家軟體供應服務商,提供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而非從硬體、軟體到服務都要通包的公司。雖然我們也提供專業服務,但只針對較高階的、複雜、高難度的技術作顧問諮詢,其他的交給別的廠商來作,比如HP、EDS。有清楚的定位之後,才能善用每一樣產品讓客戶得到利益。


科技讓人挑戰極限 唯有No Complain

黃:就資訊科技的發展來看,現在日本講求的是「Anywhere」的觀念,更前瞻的觀念還有「消失的電腦」,另外像是手錶、電燈未來也都可能附有Senser,具備On Line功能,不只是Device與人的溝通,也有Device之間的相互溝通,您覺得這樣的進步為人的生活帶來哪些價值?


陳:我相信這個時代會進步得越來越快,例如RFID的發展、晶片越作越小,未來藍芽裝置也可以穿戴在耳朵裡面。各式各樣的資訊設備不只具備Mobility,同時也更加Flexible,讓資訊的產生更快速、更爆炸,因而啟動更多的後勤作業,資訊的互動越來越快。


科技本身就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而前進,雖然科技所帶來的東西有時候讓人無奈,但因為要面對競爭對手,沒有使用資訊工具的人自然就面臨淘汰的危機。現代人有了科技的幫助變得更聰明,同時壓力也更大了,但我覺得學會“No Complain”是很重要的。拿現在與十幾年前相比,每一天我所能夠做的事情增加了,對我來說,就其中的意義是讓我能不斷挑戰極限,因為懂得善用工具,讓潛能得以發揮,因為我生在這個時代,就應該充分去運用科技的工具,讓生活更有效率、更富裕、更快樂。


陳敏智小檔案

學歷:

畢業於淡江大學,並為美國Tulane大學EMBA碩士班候選人。


現任:

賽貝斯台灣總經理,負責台灣市場的整體業務、行銷、技術支援、財務和人力資源。並以深度的跨產業知識和豐富的高科技管理歷練,帶領台灣區團隊繼續深耕既有客戶基礎,並拓展製造和金融等領域市場。


重要經歷:

在加入Sybase之前,陳敏智曾擔任Lotus台灣總經理,成功開創在知識管理和數位學習(eLearning)解決方案市場的第一品牌,並在IBM併購Lotus之後,擔任業務協理時,成功締造Lotus 在協同市場(Collaboration)高達57%的市佔率。


在任職Lotus之前,陳敏智擔任Sybase的資深客戶經理,負責警政署、交通部、國防部與中華電信等大型政府客戶;並於更早之前,任職於CDC的業務開發部門,擔任業務代表和業務經理等職。


專長領域:


包括關聯式資料庫(RDBMS)、無線通訊(Wireless)、入口網站(Portal)及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等專業領域,具備多年、豐富的市場經驗,並於多家高科技領導公司,針對政府、軍方、電信、製造和金融產業等市場,擔任過業務開發、行銷管理等高階主管職務。


相關文章
高效能與低功耗雙軌併進 工業MCU注入智能工廠新動能
體現智慧與MES的雲端移轉
電子與傳統產業跨界醫材轉型
經AOI蒐集全製程資訊 加速傳產數位化轉型
軟體結合生管流程客製化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農業策略聯盟推動跨域交流 聚焦產業加值創新
» TXOne Networks榮獲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 孵育台灣與世界OT資安專才
» 研華上半年營收年成長4.49% EIoT、ICVG事業群表現最佳
» Fortinet報告:75%的OT企業組織曾遭駭客入侵 將交資安長強化治理成熟度
» 瀚錸科技引進門市RMA及資安系統 讓管理維運服務變得更輕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2.171.18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