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電子書-進入閱讀新體驗時代
 

【作者: 魏裕昌】   2003年09月25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8825】

面對建構知識社會大潮流下,新的資訊科技開啟了全新閱讀視野,讓我們重新體驗認知人類歷史經驗的一場知識饗宴已然開始。二十一世紀的閱讀與出版,電子書是談論的焦點,電子書的問世,無疑地將掀起一波閱讀革命。


根據近年來研究結果,發現超過93%資訊是以電子形式創造出來,面對大量數位內容產生,使得電子書的發展愈來愈受重視,然而電子書產業的發展卻仍存在著諸多障礙,一部成功的電子書取決於數量、品質、製作成本以及閱讀感受等因素,此外,數位著作權保護的問題也仍待解決。僅管如此,電子書的未來展望仍然是樂觀而值得期待的。


電子書的發展歷程

Step1

電子書發展的歷史背景可追溯至二次大戰時期,在1940's年代後期,由維內瓦‧布希(Vannevar Bush)提出一個新構想,建立一部名為「MEMEX」的裝置,能快速且便捷的查詢個人書籍、記錄、信件等大量資料,並以網狀聯結方式處理資訊,且會與原有已建資料結合成完整的資訊體系,提供輔助擴大人類思維脈絡的通路。此一構想開啟電子文件技術(Electronic Document Technology)發展的里程碑,也可視為電子書技術的濫觴。


Step2

1968年,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在舊金山電腦會議 (FJCC)上,發表了「線上系統」(On Line System;NLS)的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人與電腦連結(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構想的初始研究,如今被稱為超文本(Hypertext)系統。這項技術提供許多前所未見的功能如線上編輯企劃、超文本鏈結、電傳會議、文書處理、電子郵件、使用者編譯程式等,配合這些功能的發明有滑鼠、單手輸入鍵盤、視窗軟體、線上諮詢、公用人機介面等重大成果。


超文本(Hypertext)的具體化則是於1962年時,由泰德‧尼爾遜(Theodore Nelson)完成,利用電腦螢幕上文字或圖形標記作為索引,直接用滑鼠點選連結至相關的文章或圖畫。而超文本(Hypertext)系統普及化,卻是在1987年以後,才逐漸推展開來,主要是因為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技術的關係。


Step3

接著是個人電腦的概念,亞倫‧柯(Allen Kay)於1977年時發表了“Personal Dynamic Media"一文,提出“Dynamic Book”的構想,它是一部能像人類一般作視覺與聽覺上選擇的機器,不受資料量的限制,甚至可動態模擬,隨時更新再儲存,並且輕薄短小,便於攜帶,視訊、音訊品質均達到人類可接受的標準。世界上最早的個人電腦-ALTO,是由全錄公司PARC研究中心製作出來,後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Co.)引進技術,並於1984年改良後推出「麥金塔」(Macintosh)電腦,正式引發「桌上出版」(Desktop Publishing)革命的風潮,但當時出版品仍以印刷形式為主流。


蘋果電腦公司於1987年運用Hypertext技術開發出Hypercard軟體,並成為麥金塔電腦的標準配備軟體,正式將Hypertext技術與個人電腦結合。1991年菲利普公司推出互動式光碟(Interactive CD;CD-I) 後,光碟電子書(Electronic book or CD book)便成為當時電子書的主要形式,1992年日本便運用Hypertext技術出版光碟版「世界大百科事典」。


Step4

隨著美國政府將國防部使用的網路系統(ARPANT)移轉至學術及商業用途,自1993年迄今,以ARPANT為基礎,運用超文本語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加上網路通訊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al;HTTP)結合個人電腦所建立的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 席捲全世界,一時之間網際網路(Internet)成為專有名辭,新興的概念如網路圖書館(netLibrary)、網路出版(Net Publishing)與網路電子書(eBook)成為最熱門的議題之一。


軟硬體研發及技術規範成焦點

電子書技術的研發更成為業界重點科技項目,吸引許多軟硬體廠商投入研發,見(表一),遂引發了有關如何建立網路上內容格式(Content Format)與文件交換(Document Interactivity)標準的重大課題,如Adobe PDF、Microsoft LIT、HTML、RTF及DOC等格式。而在華文出版市場中,中文電子書的發展,除了中文化PDF、HTML、RTF及DOC等格式外,另有朱邦復開發EBK格式以及北大方正Apabi系統,但目前仍未見中文網路電子書的標準。


1998年,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結合硬、軟體業界成立一個開放電子書研究會(Open eBook Forum) ,於1999年9月制定了開放電子書出版品架構規範(Specification of Open eBook Publication Structure;OEBPS) ,但仍未能解決標準問題,目前最新發展是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相關技術為基礎來建立標準,並於2003年提出新的規範(ebXML for OEBPS),已漸為電子書技術的發展趨勢。


表一 電子書閱讀器與內容格式
閱讀器/瀏覽器 內容格式
Acrobat Reader PDF
AportisDoc AportisDoc format
MobiPocket Reader OEBPS, HTML, DOC, PCF
Microsoft Reader OEBPS, HTML, LIT
Palm Reader PDB
EveryBook Viewer PDF, RTF
Eroket OEBPS, RoketEdition
朱邦復 eBook Reader(中文) EBK
Founder Apabi Viewer(中文) Apabi format, OEBPS
Japan eBook Reader OEBPS, JepaX
Korea eBook Reader EBKS
資料來源:Lee, K.H, Guttenberg, N & McCrary, V. (2002). “Standardization aspects of eBook content formats”, Computer Standards & Interfaces, 24, p.p. 227~239.

電子書技術現況與新閱讀體驗

創造截然不同的閱讀經驗

超文本(Hypertext)技術為電子書帶來功能性、加值化的閱讀方式,能透過內容的超連結(hyperlink),不斷地讓讀者進一步去發掘更詳細的資料,並進行知識彙整與詮釋。當內容數位化後,經過適當的分類編碼程序,所有的內容字句就能跳脫傳統紙本書固定章節的限制,讓讀者可依個人不同需要,予以重新組合,不再只侷限在傳統書本的篇幅。電子書便是一個知識庫,知識庫裡的資訊彼此關連,讀者透過使用各種搜尋、重組的功能,本身也成為了編輯,在編碼重組的彈性中,不斷重構文本,使得讀者藉由超連結閱讀方式參與主題意義的創造。


例如2003國科會數位典藏科技計劃成果發表會中,元智大學羅鳳珠教授所開發「以XML可延伸式標注語言建立文章標誌系統研究-以蘇軾詩詞為範圍」,有系統地掌握蘇軾一生的來龍去脈,所有作品的詳細資料,甚至配合地圖資訊系統提供蘇軾十一次出遊的路線圖,構建出一個文學時空,讀者便可以透過點選的方式,深入體驗蘇軾作品創作緣由與背景,提高閱讀樂趣與深度。


適用於網路時代

一般來說,電子書較紙本書在資料儲存量、轉換與傳輸效率與近用性等方面具有優勢。電子書因數位資料可以被壓縮,就實體載體容量而言,比同尺寸的紙本書資料容量大的多,而且除了文字外,還可以與多媒體(Multimedia)與超文本(Hypertext)的資料型式連結,增加內容呈現的豐富性及脈絡性。由於電子書可透過網路下載或線上閱讀,近用性很高,作為提供大眾使用的資訊媒介的確非常適當,隨著資訊通訊科技之精進,未來圖書館便可以有線或無線的方式來提供電子書的遠距服務,如正推動中的線上圖書館(Online Library)、顧登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等皆然。


電子書發展遭遇難題

目前電子書發展仍存在一些技術障礙,如下說明:


  • (1)閱讀習慣-一般讀者仍無法接受長時間從電子書閱讀器螢幕讀取資訊,受限於顯像品質、解析度、反差、使用彈性、成本及易用性等因素的影響。


  • (2)缺乏標準-由於電子書製造廠商各有技術專長,造成不同廠家的電子書版本格式未能完全相容,使得知識流通受到阻礙。


  • (3)數位著作權保護-數位內容加密技術(Encryption technolgy)的使用愈來愈盛行,同樣的缺乏標準,反而降低介面易用性,不利於讀者使用。


  • (4)付費機制-一般作者因網路下載及複製太容易,很難追蹤,恐無法獲得合理版稅報酬,因此裹足不前。



其他發展議題

此外,電子書內容格式標準化的發展,除功能性(Functional)與技術性(Technical)需求外,還包括格式化程度(Formatting capability)與邏輯結構(Logical structure)上的要求,特別針對交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延伸性(Extensibility)、應用性(Applicability)及開放性(Opennes)等重要議題。


發展電子書的第一步為創造豐富的內容

90年代初電子書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市場首先想到的是開發掌上型的電子書閱讀器。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文部省推動電子書發展計劃,將出版社聯合起來提供內容,透過衛星傳遞內容,然後讓用戶下載到掌上型閱讀器閱讀。但是計劃並未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對電子書的概念是狹義的,以為有了閱讀器,自然讀者就會使用,市場也就形成,但事實上即使有了閱讀器卻沒有足夠電子書內容可供選擇,軟硬體的配套不足,導致供需失衡,因此日本的電子書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為了吸取了日本電子書產業的教訓,美國、歐洲與亞洲在分析問題後,發現沒有必要一開始就去發展掌上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因為目前的筆記型電腦其實是非常好的行動閱讀平臺,而以桌上型電腦為平臺的電子書閱讀市場反而發展非常快。當務之急是先將電子書的內容豐富之後,才會刺激讀者去買掌上型電子書閱讀器,讓電子書可與紙本書一般便於攜帶,又能無線上網蒐尋資訊,進入真正的行動閱讀(Mobile Reading)時代。


電子書產業發展模式與經營分析

電子書的內容與載體究竟是什樣的概念?基本上電子書有兩種觀點,狹義的電子書指的是閱讀器。廣義的電子書是指從寫作、編輯、出版、發行到閱讀的一個完整的數位出版產業(圖一)。電子書既可以使用閱讀器上瀏覽,也可以在電腦螢幕上閱讀。電子書不僅能展現紙書上的文字、圖片內容,保持紙書的原版原式,同時還可以增加音訊、視訊等多媒體內容(圖二)。



《圖一  電子書的特點》
《圖一 電子書的特點》資料來源

表一 Digital Paper 的實現形態


分類 平面型 捲軸型 書本型 Paper型 資料裝置 內藏 附屬 附屬 連接其他裝置 連接其他裝置 優點 可即時獲得 單一資料 閱讀性良好 媒體像紙一樣 所需資料 可小型化 缺點 小型化 一次只能閱讀 體積較Paper型 閱讀大量資料 有限制 單一畫面 厚重 需要多頁

為知識加值

數位出版(Digital Publishing)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知識加值化過程,透過知識工程技術,如資料探勘技術(Data Mining Technology),將知識庫中分散的內容,可以依主題意義整合在一起,提供讀者最有價值的閱讀內容。目前國家推動數位典藏科技計劃,主要便是要運用後設資料(Matadata)技術重構一個世界通用的知識庫架構,目前還是初始階段,有待長時間的累積,才能廣為應用。出版業者憑藉新資訊傳播科技建立新商業模式來改變價值鏈,傳統編輯、排版、印刷、裝訂、出書、行銷、讀者服務的繁複人工流程逐漸自動化與網路化,行銷和讀者服務將是獲利的關鍵,必須要重新定位為知識產權的管理者,思索如何將作品知識價值不斷提升,才是經營之道。


隨選出版

當書刊的內容數位化後,讀者可以藉由網路與出版社直接互動,選擇想閱讀的內容,而出版社則可依篇幅大小、作者知名度、文章受歡迎程度,向讀者收取不同的價格,不僅讓讀者以合理的價格,取得他們真正需要的資訊,也同時鼓勵了出版物型態的多元化,這就是所謂的選隨出版(On-demand Publishing)。網路隨選閱讀(On-demand Reading)的概念也備受重視,作者可將著作放到網站上,並自行訂定售價,讀者可透過網站購書,先選定主題,再指定想閱讀的頁數及內容的深淺度,挑選出適合的文章。另外有一些網站提供出版品編排的服務,作者可以運用網站上的各項軟體工具,完成以往可能要借助專業人士才能完成的版面設計及繪圖技巧。這種個人出版(Personalization)的模式,不僅讓出版型態更具多樣性,同時也開啟新市場。


電子書在台灣的發展

台灣網路書店在面臨網路產業從2000年4月大幅度的衰退,仍蘊釀發展電子書與線上出版,同時將市場從B2C跨入B2B,爭取企業訂單、機關學校的團購。台灣電子書的發展最早要追溯至1999年10月,由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嘗試推出Decobook網站,不過由於數位著作權交易、加密技術未臻成熟的情況下,於2000年3月宣佈關站。台灣第一個電子書網站的生命不到半年,但Decobook卻為台灣電子書發展播下種子,出版業開始思考電子書有可能為出版界帶來革命的模式,如博客來、華文網、遠流紛紛投入角逐電子書市場。


自2001年以來,由於數位著作權交易漸起,加上多項用戶終端閱讀產品的推出,不同格式的加密軟體的出現,及數位著作權管理機制(Digital Right Management;DRM)的推出,使得電子書的發表不斷。具有加密的電子書,除了公共版權的書籍以及部分知名作家嘗試性的推出原有著作的電子書版本外,配合個人出版的服務紛紛推出,網路原生的內容也漸漸成為主流。同時,分章節銷售的概念以及將雜誌內容線上銷售也成為新的行銷包裝。


智慧藏、華文網跟博客來電子書商品多是使用優碩開發的電子書格式,然而到目前為止,業者仍各使用不同的機制,有自行與軟體公司合作或是使用目前已經發表的,如朱邦復所開發電子書格式(EBK)、方正資訊的Apabi系統等,台灣電子書市場仍在摸索階段。至於電子書的價格至今還有爭議,所認定的成本結構不一,從跟實體書的定價相同,或是定價的3成到6成不等,但電子書的銷售額佔總營業額的比例仍是很低的。雖然電子書被視為不可忽略的發展趨勢,但電子書功能與格式、數位著作權的取得、加密機制的技術等,都還在研發以及討論中。博客來網路書店更在2003年3月宣佈退出電子書市場。


從美國出版協會發表銷售統計,2003年4月份電子書成長268.3%,銷售金額達90萬美金,過去一年則成長160.8%。總體而言,雖然整體出版市場銷售額是下降的,電子書市場卻成長快速,但相較其他書類總銷售額還是很低的。因此,電子書的發展仍處於初步階段,仍有待持續的投入資源來逐步推展。


表二 台灣電子書製造廠商與技術
廠商名稱 開發產品 功能特色
優碩 Neovue eBook System 128 Bit AES 加密、整合電子書製作、數位版權管理
漢世紀 古騰堡數位出版平台 PDF/XML技術、數位版權管理、在線離線閱讀、跨資料庫/平台整合
矽緯 Ark Builder電子書精靈 2048 bit加密、保護多種檔案格式、可透過其他媒體
諾亞方舟數位出版系統 (CDROM)傳遞、內容分級功能
威鋒數位(華康) DynaDoc 4.25 可攜式文件軟體,具整合、搜尋、表格等功能
棣南 文電通 2.0 PDF格式文件發展工具
資料來源:工業局數位內容產業推動辦公室

結語

電子書產業因應網際網路之趨勢,必須要面對上述課題。未來電子書閱覽器結合特定的軟體來讀取數位化內容,隨著技術的成熟,可以讓螢幕閱讀呈現出和紙張印刷一樣細膩的品質。應用軟體產品的持續進步發展,將促使出版業者推出更多能以電子書形式閱讀的數位出版品,有助於電子書的進一步普及。當一切內容都數位化後,透過網路的下載,讀者可以更方便地、以更低的價格取得閱讀的內容,並且以更有效的方式來儲存這些內容。透過電子書閱讀器,閱讀也不再僅止於平面的文字與圖片,而將結合更多影音聲光的素材,未來的閱讀會有更多的感官體驗,甚至是娛樂的效果。電子書最深刻的影響,在於它將改變我們對資訊的概念及形成資訊的方式。


這波數位閱讀的浪潮,逐漸形成一種新的閱讀行為,如何結合多媒體環境下電子書的影音刺激與傳統紙本書在純文字內容的感動人心?如何透過將隨選閱讀將讀者們對於文本的不同體驗,形成公共的評論與思想的交流分享?當電子書所提供的功能性閱讀,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形成過程,而這種新閱讀體驗,如果可以誘發人的深層思考,提升人文素養,引導更進一步的社會發展,電子書的未來展望仍然是樂觀而值得期待的。(作者現為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


延 伸 閱 讀

中文電書工業總集
這是由朱邦復工作室所發表的電子書技術文件,內容詳載了對中文電子書工業的分析,以及電子書系統設計規格的介紹,包括中文CPU的設計、系統軟體的設計,以及對蒼頡EBK規格及電子書網路通訊協定(EML)的說明等等,是一份對電子書設計來說相當有幫助的文件。

以XML建置詩的內容標誌在詩學研究上的發展性與侷限性
----以蘇軾前期詩為例

這是由元智大學羅?珠教授主導的研究計畫,以XML建立文章內容標誌系統(Content Markup System),以XTM(XML Topic Maps)主題圖的方式,建構有效呈現知識的理想環境。以XML可延伸式標注語言建構的知識結構,再與文字之形音義結合,建構語文知識網路,可以建立具備人工智慧的檢索基礎,是電子書發展的一大特色。
催生數位著作權集體管理機制
這是由賴文智律師所提出的文件,他指出數位著作權集體管理機制的構想,主要是先透過資料庫建置著作權交易資訊,將著作權資訊上網,以線上即時/離線的方式選擇授權方案,並結合金流機制提供使用者認證付費。在這個大的架構下,數位著作權集體管理機制運作的良窳,與其組織架構有非常大的關係。
The Future of Annotation in a Digital (Paper) World(電子書注釋的未來發展)
這是一篇由知名實驗室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所提出的論文,作者Catherine C. Marshall首先對電子書的注釋進行各種角度的定義,進而提出現階段及未來可行的電子書注釋介面技術與應用,例如VIKI的智慧分析技術及Information Triage實驗等,是對電子書技術進階認識的好文章。
相關組織網站
智慧藏百科線上
華文電子書
優碩電子書閱讀器PC Reader版(CNET下載專區)
美國開放電子書研究會(Open eBook Forum)
國外電子書推薦網站-Baen Books
相關文章
SOAP - 讓程式暢行於網路間
打造Web行動應用系統平台
數位家庭之互通關鍵 - UPnP應用分析
網頁發展的未來 – XHTML 2.0
小世界的朋友網路 - FOAF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宜鼎獨創MIPI over Type-C解決方案突破技術侷限,改寫嵌入式相機模組市場樣貌
» 鼎新電腦串連生態系夥伴 數智驅動智慧低碳未來製造
» 鼎新電腦攜手和泰豐田解缺工 以數位勞動力開啟儲運新時代
» Fortinet SASE台灣網路連接點今年落成 全台巡迴落實雲地零信任
» Ansys模擬分析解決方案 獲現代汽車認證為首選供應商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9.70.13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