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 次系統 自動控制 |
最新動態
|
產業快訊
|
|
大陸官方為提振半導體產業,祭出17%的加值稅優惠等政策,並且在以市場換取技術的前提下,藉由各種標案的發包權以及晶片規格的訂定權協助大陸本土業者取得國外的技術與產品,並逐漸搶佔原來被外商壟斷的市場;並在1993年以及1999年進行908與909工程電路設計專案,在財務上支持大陸本土業者;2001年又發布「十八號文件」強調加速軟體產業(如IC設計與軟體)與加速信息化,以稅收、融資、技術與出口等10個方向支持IC設計與軟體產業的發展,各研究機構採取定向單項研究的模式,並號召在美國矽谷的大陸人才回國創業。目前大陸共有100多家的IC設計機構,大部分不是大陸官方擁有就是晶圓廠裡的設計部門,如(表二)。
大陸IC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
大陸的IC設計產業雖然有許多國營企業與學術機關參與發展,但是在實際的商品化成績以及經驗上仍舊非常缺乏,很高的比例僅止於學術界的研發階段,實際生產上的SIP以及EDA的支援非常缺乏,中游晶圓的製造仍停留在6吋為主的階段;目前大陸的半導體上下游產業結構尚未完整,能夠商業運轉的晶圓廠數量也不多,大多數的IC設計業者還停留在0.5微米製程以上的階段,也因為國際「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禁止軍民雙重用途高科技設備輸入大陸,所以欠缺0.25微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就近支援,大陸的IC設計公司僅能投片到台灣或是日本的晶圓廠,無法密切合作使得設計人員對於半導體製程了解有限,投片交期嚴重落後。此外,大陸員工對智財權的不尊重更是令人敬謝不敏,仿冒嚴重的情況往往令客戶大為頭疼。
台灣晶圓廠西進將健全大陸IC工業體系
大陸現在是封閉式的市場,存在著稅負障礙及消費者購買習慣的非稅負障礙,現在如果不設法進去,將來有可能會失去這個市場。如今,台灣政府已經決定開放廠商前往大陸設8吋晶圓廠,而廠商基於未來在大陸IC設計客戶的佈局考量,勢必幫助大陸的IC業者在技術以及經驗上快速提昇,以便在未來成長茁壯時可以成為他們的客戶;日前TSMC就在大陸舉辦IC設計研討會,派出工程師講師與大陸IC設計業者交流,並且與海爾集成等廠商合作,指導大陸IC設計業者提早進入狀況,熟悉設計法則並加速成熟度,縮短產品研發時間與上市時程。換個角度看,大陸IC設計業者技術的提昇某種程度上對於台灣的IC設計業者是一項威脅,值得深思。
全球化趨勢下大陸稅率及低成本優勢不再
不過大陸加入WTO之後,開放市場是局勢所趨,現在大陸各地方政府對於各項投資的優惠承諾很多都是沒有法律基礎的,不僅不符合WTO的精神,甚至也違背了大陸國家的法令,這對廠商來說是極大的風險;而且大陸如果刻意提高IC進口關稅以保護大陸境內的IC工業,最後反而會因為採購成本的增加而傷害其成品工業。此外,相對於其他晶片生產基地,如日本和台灣,大陸的成本優勢並不明顯;因為晶片製造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工業,勞動力成本並不是關鍵因素,在人工等方面的優勢,可能僅會令整體生產成本降低3%左右,但這3%的優惠可能會被基礎設施的缺乏而抵消。何況IC非常昂貴且又具有輕、薄、短、小之特性,空運非常方便快速,相對成本也不高,因此未必要在接近市場當地製造,才能取得大陸市場。
台灣應努力成為研發中心並積極佈局大陸
強勢 | 弱勢 |
˙半導體上中下游完整供 鏈 ˙全球第二大IC設計基地 ˙龐大下游資訊、通訊電 子代工市場 ˙營運彈性大,效率高, 具成本優勢 ˙與矽谷互動佳,商品化 能力強 ˙政府矽導計劃重大投資 ˙財務實力佳,資金來源 多 |
˙無制定規格的市場和廠商條件 ˙業者產品同質性過高,彼此競爭激烈 ˙高頻、無線通訊、類比設計以及系統人才不 足台灣當局保守政策以及對人才的限制 ˙IP使用環境不佳 ˙缺乏軟體開發的環境 ˙對終端市場缺乏掌握,產品創新性不足 |
機會 | 威脅 |
˙國際手機、PDA大廠代 工訂單釋出到台灣 ˙國際大廠研發中心落腳 台灣 ˙通訊和消費性電子出現 新的應用市場 ˙與具潛力的大陸市場有 相同語言文化 ˙大陸市場提供訂定規格 可能性 ˙能利用大陸人才加強研 能力 |
˙國際大廠品牌擴散效應壓縮生存空間 ˙PC市場飽和,成本戰開打 ˙國際大廠利用SIP專利訴訟打擊台灣 ˙後有大陸、韓國、印度、以色列追趕 ˙WinARM架構正逐步統一手持式平台 ˙大陸、南韓等政府對自家廠商刻意的政策、 資金扶持 |
強化核心競爭力並朝多角化發展
台灣的IC設計業者應以自己做得最好的領域--PC相關的設計作基礎,然後再慢慢以此為中心發展出去。首先就是在自己設計的晶片上,整合更多繪圖、通訊功能,讓下游客戶在台灣就能找得到更好的替代方案。而在多媒體、無線與有線通訊、家庭娛樂等相關的範疇,由於IC 價格持續走低,在毛利率持續受到壓縮的大環境下,歐美通訊和多媒體公司也逐漸將研發部門移往成本相對低廉的亞太地區,這對台灣IC 設計產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台灣應該善用自己在PC相關晶片的成功經驗,轉移到通訊和數位消費性電子產品上,業者應加緊在無線通訊、類比、視訊和SoC等技術佈局,並結合台灣下游資通訊系統ODM/OEM優勢,積極轉進到高階設計技術的研發。
運用「快老二策略」可確保台灣優勢
美國是全球科技產業的先鋒,這情勢短期之內是無法改變的,台灣如果要去創造一個從無到有的東西,將不具任何競爭力,最好是能將既有的產品或技術做改善;就像PC雖然不是我們發明的,但是我們有辦法把它做得最好、最快、最便宜、最有效率。所以,台灣廠商能做的,就是追隨科技先進大國的腳步,找到下一波科技應用的重點,然後去把它做到最好、最便宜,不要想當老大,但是要當最快、最有效率的老二。以台灣和矽谷地區的頻繁互動,以及和電腦通訊品牌大廠之間密切配合的關係,加上能將技術商品化的高素質工程人員,並結合完整有效率的產業供應鏈,台灣將能持續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現在電腦與通訊間的連結,一直到今日才真正聚集在一起,在整合這兩項科技的過程中,產業將會有新的需求和技術出現,台商應加緊尋覓新創的機會才是。
兩岸優勢互補可共同制定產品規格
由於大陸在消費性電子與通訊產品市場成長非常迅速,如今大陸已經成為行動電話全球第一大市場,未來通訊前景看好,且大陸電視及網路的市場都很大,也由於市場夠大,因此產品規格可以自己定義;加上擁有如大唐電信、中興電訊等大型電信設備公司,無疑是提供了規格制定的發展環境;正因為大陸IC設計、製造能力的缺乏,台商可以掌握此一契機,利用語言文化和地緣優勢,搶先在外商之前提供優勢的設計能力以及先進製程技術,和大陸IC設計公司與晶圓製造廠商策略聯盟,再整合大陸國營企業或是系統公司衍生的設計公司合作,並聯合兩岸的軟體開發與支援工具開發的公司,從應用產品面切入,以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為基礎,應該有很大的機會可以規劃出全新產品的系統架構。
大陸市場為台灣IC設計業者的新機會
台灣政府應該積極開放IC設計產業赴大陸投資,以駐點搶訂單或設計研發中心的模式,充分利用大陸IC設計人才,或是開放大陸甚至是世界各地專業人才來台服務,以強化台灣研發IC的實力。大陸的IC設計公司雖然數目眾多,但是多屬低階產品,整體來說台灣IC設計擅長的PC以及周邊晶片產品相較於大陸有很大的優勢存在,因此台灣可憑藉較佳的數位設計技術和系統整合優勢,與大陸發展出上下游互補關係,或善用專業分工方式,將低階產品設計交由大陸進行;至於台灣則是轉往更高附加價值產品及系統進行技術開發。此外,因為大陸當地賣的最好的產品是當地品牌,台灣業者一來可以把IC賣給當地廠商,二來可與之合作開發手機、PDA等產品,畢竟以大陸市場的廣大、通路的複雜、產品的廣度等,都與台灣市場不同,台灣IC業者可藉此了解大陸的產業結構和市場趨勢。
(作者為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分析師)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