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資訊有價,收費有理?
 

【作者: 黃建智】   2001年07月01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6172】

前言

走入2001年,面對整體經濟的不景氣,許多網站開始採取「內容收費」的策略,積極開發網路廣告之外的營收。許多業者心裡的想法是,將虛擬的流量數字轉化成實質的收入。就一個網站經營者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應該採行的做法:積極多方開拓收入來源,為網站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以撐過這段黑暗期。


然而,對於長久以來透過網際網路獲得免費內容的使用者而言,內容收費不僅是難以接受,同時,使用者也對於付費之後所能得到的產品或服務相當在乎。因此,網站對於收費型態的產品,其內容與行銷方式,攸關收費成敗。網站收費策略之於網站而言,如同刀刃兩面,稍一不慎可能對網站的後續發展造成影響。


內容收費行之有年

其實,將資訊包裝成產品銷售,並非最近才開始。像是彭博(Bloomberg)、路透社(Reuters)之類的專業新聞提供者,藉由專屬的終端設備及線路,提供即時新聞與財經市場行情。另外像是國內的電子時報及拓蹼的全球電子報,自始即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收費的新聞內容。


新聞類型的收費網站通常以豐富的資訊、即時的新聞,遂行其網路收費機制。產品可分為兩類:將實體媒體累積數十年的資料數位化,藉由資訊科技的發達,提供搜尋、整理、分析等功能;另一類產品則是訴求新聞的即時性,提供24小時全球各地的新聞。


另一種收費網站為提供研究報告類型的網站,嚴格來說,這些並非是純粹的網路公司,早在網際網路盛行之前,這些提供研究服務的公司,原本就以接受專案委託,並且不定期出版相關的研究報告。一旦跨入網路模式經營後,仍遵循原本的經營模式,唯有在某些較早期的報告部分,採取免費讓使用者自網站下載。


不過,以上這兩種收費的產品,由於具有一定的專業深度,付費使用的族群有限,仍以公司用戶居多。而且在免費的新聞內容仍同時存在於網路上時,個人使用者較缺乏動機來訂閱這類型的產品,除非個人有特別的需求。


對於個人使用者而言,能夠讓他們從口袋掏錢付費的內容,主要以色情、算命、遊戲等三種類型的內容較為吃香。這三者的共同點在於,切合使用者的需求,並且具有某種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一致被認為現階段推動收費內容最為人所接受的模式。


「新」付費策略

不過,隨著網路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許多業者紛紛提出若干修正的策略。除了節流之外,推出所謂「內容收費」的策略,希望藉此增加收入來源。實際上的做法分為三種。


首先是加值服務,許多入口網站當初為了吸引更多的網友,免費的電子郵件信箱幾乎已是不可缺的服務。如今為求與現有的服務作區隔,便推出較大的信箱空間作為收費服務,其他像是一些個人化的專屬服務也是屬於收費的範疇。這種策略的擬定原則在於,原有的決不收費,一旦要求更多,網站業者已不再像過去一樣免費提供,而是收費、收費。


其次是加值內容或專屬內容,網站業者提供過去免費時代看不到的內容給付費使用者。這些內容通常在實體世界都是需要付費的,以過去網際網路經營的策略,在提供更多更好的原則下,是不可能有這種產品出現。但是為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既然願意付10元買一份實體報紙,相信付費閱讀完整的報紙內容應屬可行。目前這類付費服務的內容,多強調其獨特性及完整性。


此外,有些網站則乾脆宣佈,今後網站的內容全部都是收費的產品,直接跨入付費網站的行列。這類網站當然必須要有足夠的使用者,並且要顧及市場上同性質內容的收費情況及定價策略。


網站存亡大決戰

觀察一下這些業者所宣稱的業績估計,這些收費的定價大多不超過1000元,而他們的估計方式是將現有會員的數字乘以某一比例,即得到願意採付費方式的網友,進而估算出營收數字。事實上,這樣的估算方式與過去這些業者在估算網路廣告市場規模,以及流量數字上,同樣都存在著相當多的假設與疑點。


因為採行付費方式之後,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很多。首先是網友的接受程度,其次是所提供的產品,是否具有相當的價值。並且在市場上,相同類型的產品與服務的定價模式,一旦有人是以免費方式提供類似服務,那麼更將對收費服務的推展更加不利。


其次,就算營收數字一如預估般的流入,這些收入對網站營運的幫助仍待檢驗。許多網站宣稱,一旦能夠帶來如此的收入,將可減輕人事支出的負擔。根據一簡單的估算,每月若有2000人訂閱500元的收費服務,每月將可以有1百萬元的收入,若以平均每人每月薪資為40000元計,這些錢恰可養25人。依照過去網路公司的經營方式,人事規模絕對超過於此,因此免不了需要進行裁員的動作。然而,ICP一向以深具水準的內容自許,網站如何能確保用精簡的人力作出相同水準的內容?一旦內容水準的降低,又如何能吸引消費者繼續付費呢?


若再參考傳統媒體的經營,從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我們可以了解到,發行方面的收入,僅是構成營收的一部分,依照不同的媒體特性,所佔的比例亦略有不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一家媒體是打算只靠發行來求得生存。事實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以台灣市場為例,許多媒體紛紛降低發行價格,藉以吸引更多閱聽者。


從事過媒體經營的人一定知道,堅強的業務團隊,絕對是維持經營的重要基本要求,廣告絕對是媒體經營的重要生財工具之一。另一方面,整合不同媒體的行銷活動、週邊的商品、以及運用媒體內容開發出來的加值產品銷售(如資料庫),亦是近來媒體經營者為因應廣告環境日益艱困的靈活做法。


當然,網際網路上的媒體經營或許略有不同,筆者也認同目前網路廣告環境的景氣低迷,以及「使用者付費」、「資訊有價」等觀念。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許多網站再推出收費服務時,並非提供任何附加價值,僅就過去的免費內容,直接加上一條限制-「收費」。


這種做法將冒著一種風險:在網際網路尚未成為主流媒體之前,有可能提前將讀者阻絕於外。一旦「發行」減少,亦就是所謂「流量」的減少,將反過頭來影響廣告方面業務的推展。


因此,網際網路上的ICP業者,今天所面臨的競爭已經不再是dot com之間,而是不同型態媒體之間的競爭。再加上人類的閱聽習慣尚未完全改變,昔日網際網路擁戴者所宣稱「以網路為中心」的世界仍未降臨。因此網站業者在推出收費服務時,必須將網路所具備的特性納入考慮才有機會成功。


結語

筆者認為較有機會的收費服務首先是儲存空間的銷售,這一類型的服務與內容並未有多大的關係,但卻是網路資訊科技得以著墨最多的地方。其次是加值資訊,例如像是資料庫,或是一些具有獨賣性質的資訊如股市交易資訊。


以網際網路無遠弗屆、自由的特性,很難保證此處收費的內容無法在其他網站上以免費方式取得,甚至是轉而到其他類型的媒體來取得。除非所提供的內容具有相當的深度與獨特性,否則在替代品充斥的環境中,消費者所考量的將轉向使用的方便性。


另一個觀察的重點在於ISP,決定使用者上網的「最後一哩」(last mile),除了固網業者的電信線路外,提供連線服務的ISP業者佔有極重要的角色。雖然過去曾有業者推出免費上網的服務,但是最終還是因為成本不堪負荷而告停止。ISP業者可以說是網際網路盛行後,收費模式推行最為順利者。由於他掌握有使用者資料及付費的機制,欲推動付費內容的ICP,可以考慮與ISP合作,增加使用者來源,並可同時解決金流付款的問題。


相關文章
認識 EtherLoop 寬頻網路架構
散發熱力的發明家型掌舵手
家庭網路發展趨勢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 台達推出5G ORAN小型基地台 實現智慧工廠整合AI應用
» 歐洲航太技術展在德國盛大展開,全球吸睛 鐳洋推出衛星通訊整合方案,目標搶佔龐大的歐洲衛星商機
» 經濟部促成3GPP大會來台爭話語權 大廠共商5G/6G技術標準
» 經濟部支持跨國研發有成 台歐雙方分享B5G~6G規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56.23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