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瞭解你的虛擬訪客之「直問直答」策略
 

【作者: 蔡明哲】   2000年08月01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3026】

有一次筆者受邀到東海大學企管系演講,分享網路行銷的心得時,當筆者請同學們說明對網路的看法,原本以為有人會講網路是媒體、通路、或是社群之類的答案,結果卻大出意料,十個有八個說:「網路是虛擬的」。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並無正確答案,然而消費者對於網路虛擬的感受之強烈,超乎筆者的想像。透過網路所聯繫的人和人之間、企業和人之間,因為消費者看不到廠商,廠商也看不到消費者,消費者有「網路虛擬感」,網站企業經營者也是如此。


話說回來,描繪消費者的輪廓不僅.com公司獨有的行銷議題,對任何企業來說,瞭解顧客都是最重要的工作,唯有瞭解顧客需求才能滿足顧客。但是相較於傳統市調方法,其實網路上有更多的方法跟工具能將消費者「具像化」—釐清消費者輪廓、瞭解消費者心理、預測消費者行動。


瞭解虛擬訪客的三種策略

以往網站經營者僅關心網站流量、Page Views、會員人數、電子報發行量等「重量不重質」的議題,而近來探討網站訪客特性或瀏覽行為的聲音越來越多,顯示國人已經覺察到網站訪客「質」的重要性。各種挖掘網站消費者資料的方法中,依照其難易程度,大致上可以歸納成三種不同層次的執行方式:「直問直答」、「旁敲側擊」、「暗中觀察」。


第一招 直問直答—「請消費者告訴你他是怎麼樣的人!」

網路上到處都可以看到詢問個人資料的問卷,算命網站問生辰八字、人力仲介網站問性別、年齡、學經歷,交友網站問婚姻、交友狀況、休閒嗜好,汽車網站問購車預算,任何一個抽獎活動都請你提供身份證號碼及email帳號。你在網路上還有什麼資料沒被人問過?


瞭解消費者以區隔市場及定位產品,是行銷策略初期必須完成的步驟。而直問直答可以快速地蒐集到消費者的人口統計(Demographic)特徵,比如性別、年齡、居住城市、學歷、家庭狀況等。透過網路問卷,與資料庫程式連結,再經由統計軟體分析資料,是取得消費者資料成本最低的方法。


直問直答沒什麼不好,省了大家互相猜測的成本,不過,問題是消費者主動提供的資料到底正確度有多少?


如果只是為了參加抽獎,隨便填些假資料,這種資料庫又有多少價值呢?就筆者個人的經驗,只要不是要求身份證號碼或信用卡號碼的話,其他資料一切好說,但常常因為偷懶,就亂打一串自己也認不得的字串當作地址,真不知網站經營者看到這種資料作何感想!因此,為了避免消費者資料庫中充斥無用的資料,破除消費者填寫假資料的技巧就值得研究了。


一般來說,獲取消費者資料、並誘導填寫真實資料的技巧包括:


●舉辦抽獎活動,並且提供足夠大的誘因,沒有夠大的誘因無法促使消費者留下正確資料;


●透過交易或競標的方式來取得消費者資料,因為消費者為了購物,必須留下正確的送貨地址及電話,甚至信用卡號碼;


●或者也可以靠社群的經營來取得會員資料,某些社群的性質是由實體世界成員轉到網站上的,他們沒有理由填假資料,比如同班同學;


●透過會員推薦(Member Get Member)的方式,擴大會員基礎,通常會員推薦會員的過程中,至少會留下有用的email帳號,而且會員的推薦會使得下一個會員信賴度較高;


●或者運用「病毒式行銷」(Viral Marketing)手法,製作一些有趣而且易於傳遞複製的遊戲程式,在程式中夾帶資料蒐集的問卷,讓消費者在沒有心裡防備的情況下填下真實資料。


鑽研技巧不如贏得消費者信賴

但是技巧歸技巧,畢竟只是短暫治標的方法。與其投機取巧的獲取一萬筆無用的資料,還不如扎扎實實地獲得一千筆有用的真實資料。因為「Garbage in, Garbage out」,錯誤的資料將導致錯誤的判斷,屆時浪費的可不只是執行問卷調查的成本而已。因此,真正治本之道還是在於「網站品牌的經營」,讓消費者放心地填下真實資料。


網站品牌經營的最佳典範非Amazon莫屬,凡是曾經在Amazon買過書的消費者,一定對他們種種客戶服務的措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算還沒真正成為Amazon的顧客,經過其他管道的報導或口耳相傳後,新顧客在Amazon留下信用卡號碼時,一定不會拖泥帶水。原因就是Amazon這塊金字招牌,值得消費者信賴。


成功贏得消費者信賴的網站,並不是靠著花錢做廣告、舉辦抽獎贈品活動來賄賂就得以塑造,必須把許多對消費者有利的策略跟觀念徹底的落實。比如使用足夠嚴密的防火牆系統避免駭客入侵、全面地宣示網站的隱私權保護政策、確實做好消費者資料保護及保全工作、善用消費者資料在有益的地方等。而且網站品牌的建立,也需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方能達成。如此一來,消費者願意將真實的資料交給網站,而網站可以藉此提供更貼心的服務給消費者,消費者跟網站才能締造雙贏局面。


假使一時大意疏失,往往會造成網站信用難以彌補的損失。比如去年就曾出現駭客入侵網站竊取信用卡資料,向CD Universe線上音樂網站及英國VISA歐洲總部勒索的惡例;MSNBC記者曾經透過一個特殊連結,進入Globalhealthtrax健康產品直銷公司網站子目錄,並條列出客戶的電話、信用卡、銀行帳號等資料;最近,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正在調查ToySmart線上玩具零售網站,因為這家公司宣佈倒閉後,公開拍賣客戶資料,這真是對消費者信任的一大打擊。


由簡入繁按部就班,提供誘因換取資料

當網站已經有經營品牌,長期抗戰的決心之後,那麼應當蒐集哪些消費者資料,才是對的呢?這個問題也沒有正確答案,要獲取什麼資料,資料的範圍要多廣、要多深,端看行銷的目的而定。而且最好針對行銷上所需要的資料去蒐集就好了,網路問卷題目不要過多,以免造成消費者的反彈。


如果要蒐集的資料很多,其實也可以分段處理,我們看看集點積分網站的案例,國內的亞洲郵獎(HelloAsia.com)或點金網(Surfgold.com)都屬於這類廠商,他們特別需要詳細的消費者資料,以進行更準確的一對一行銷。


一般來說,集點網站不會一開始就要網友提供太多資料,第一次只請網友設定帳號、密碼,並留下email帳號,以資進一步辨認並完成實際註冊。當網友收到註冊通知郵件之後,必須連回網站完成註冊,此時,集點網站會根據這個新網友的身份,給予提示及積點獎勵,鼓勵網友註冊更多資料,包括性別、地址、電話、興趣等資料,另外還有各種不同的問卷,都提供網友獲得額外積分的機會。


由簡單的資料開始,消費者比較不會有戒心,皆下來輔助以誘因,再要求填寫較詳細的資料,讓消費者逐步去除心理障礙,只要重複幾次之後,消費者就會習慣這個網站。整個過程,就像是在與消費者玩心裡遊戲一樣!


直問直答的案例,實在多得不勝枚舉,再看看入口網站的作法。最近這些入口網站似乎不約而同地想取得更多的消費者資料。(表一)是Kimo、PCHome及Yam的問卷比較。



《表一 台灣三大入門網站蒐集網友基本資料比較表》
《表一 台灣三大入門網站蒐集網友基本資料比較表》

從比較表中,我們會發現三個網站所蒐集的個人基本資料差不多,完全一樣的有8項:姓名、性別、生日、職業、居住地區、地址、電話及Email都一樣。取得生日資料,而不是年齡,有個好處,這樣的資料不管多少年之後,都能夠計算出實際年齡。


Kimo和PCHome在該次活動中還蒐集家庭相關資料及有興趣的資訊類別。由於取得身份證的難度較高,三家公司作法不同,其中Yam因為登錄資料的會員,未來會牽涉交易付費,因此身份證號碼是必填的。


這些差異性,正顯示出不同的行銷目的。藉著「「直問直答」的方式累積消費者個人基本資料,再加以統計分析,網站消費者的輪廓就被描繪出來了。雖然這樣的調查方式,不見得涵蓋事實全貌,卻仍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對於網站廣告業務及電子商務的經營,有莫大的幫助!(待續)


(作者為自由作家,如有疑問,本文作者樂意與您一起討論,來信請寄到:richard_t@pchome.com.tw)


相關文章
低軌道衛星將為海上通訊帶來全新應用視野
氣候變遷速度加快 製造業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雲端服務需求激增 數據機房面臨綠色能源挑戰
異質整合推動封裝前進新境界
從雲端大廠AI佈局看台灣雲端產業機會與挑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宜鼎推出 iCAP Air 智慧物聯空氣品質管理解決方案 透過即時空品數據自主驅動決策
» AI浪潮來襲!伺服器面臨高熱密度挑戰 Vertiv協助矽谷主機代管商在既有機房突破散熱瓶頸
» 亞馬遜全球宣布新增37個再生能源計畫
» AWS為三種資料分析服務推出無伺服器功能
» 宜鼎AIoT策略佈局新篇章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92.23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