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Premium Radar SDK以演算法改進汽車雷達應用
 

【作者: Huanyu Gu】   2023年07月12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345】

配備雷達系統的汽車越來越多,每輛汽車攜帶的雷達感測器數量也在增加,形成對雷達干擾的擔憂日益增多。本文敘述恩智浦Premium Radar SDK如何通過在多域應用高階處理來解決感測器限制或損害功能的問題。



圖一 : 配備雷達系統的汽車越來越多,每輛汽車攜帶的雷達感測器數量增加,形成對雷達干擾的問題。
圖一 : 配備雷達系統的汽車越來越多,每輛汽車攜帶的雷達感測器數量增加,形成對雷達干擾的問題。

自恩智浦(NXP)於2022年4月首次發佈Premium Radar SDK以來,有多家客戶已開始對其先進雷達演算法進行評估,以用於干擾抑制、高級MIMO處理和角解析度增強。



圖二 : Premium Radar SDK——通過高級處理改進汽車雷達應用
圖二 : Premium Radar SDK——通過高級處理改進汽車雷達應用

抑制雷達干擾


雷達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重要。它實現了自動緊急制動、盲點檢測等安全功能,可達到NCAP五星級標準。因此,配備雷達系統的汽車越來越多,每輛汽車攜帶的雷達感測器數量也在增加,對雷達干擾的擔憂隨之日益增多。


大多數感測器的發射頻段在77GHz,可能會限制甚至損害彼此的功能。恩智浦Premium Radar SDK通過在多域應用高階處理來解決這些問題,它能抑制原始資料中的干擾信號,並以顯著改善的信噪比傳送原始資料以供進一步處理。


提升雷達性能


隨著汽車業自動駕駛水準的提高,感測器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及要求更加嚴苛的功能,將成為保護道路使用者(尤其是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等弱勢道路使用者)的重要手段。要求更嚴苛的功能為汽車OEM廠商和Tier 1供應商帶來進一步的挑戰,包括需要雷達感測器不斷改進性能,同時保持一定的成本效益。


增加硬體來提高性能,將增加雷達系統的體積、成本和複雜性。更優化且可持續的方法是應用先進的雷達信號處理,通過計算增強來提高雷達的性能,從而最有效地利用可用的硬體資源。恩智浦Premium Radar SDK中先進的MIMO處理技術,允許小型天線陣列擁有大型天線陣列的高程感測、更高解析度優勢,而成本只有大型陣列的幾分之一。


超級角分辨演算法是Premium Radar SDK的另一個突出特性。演算法允許雷達感測器突破感測器物理天線孔徑的角度解析度限制,無需增加雷達尺寸就能實現兩到四倍的性能改進。該演算法既支援統一線性陣列,又支援稀疏陣列天線,適用於多種客戶雷達天線設計。


從快速入門到應用


演算法的設計和部署是為了在未來推出的雷達處理器和單晶片(SoC)上以最佳方式運行,涵蓋從入門級角雷達到4D成像雷達的各種應用。演算法符合ISO 26262標準,安全級別最高可達ASIL-B/D。一旦評估決定採納Premium Radar SDK,客戶將收到演算法的完整細節,便於進一步定制並將其無縫整合到感測器設計中。


恩智浦Premium Radar SDK為客戶提供額外的選項以應用最新的雷達處理技術,與現有的雷達感測器解決方案互補,使得客戶能夠減少整體開發工作量,並加快產品和服務上市進程。因應S32R41和S32R45雷達處理器的Premium Radar SDK已提供量產。對新演算法、功能和其他恩智浦雷達晶片組的支援則在未來版本中陸續推出。


(本文作者Huanyu Gu為恩智浦ADAS產品市場總監)


相關文章
用科技滅火:前線急救人員的生命徵象與環境監測
221e:從AI驅動感測器模組Muse獲得的啟發
新一代4D成像雷達實現高性能
利用微小型溫濕度感測器精準收集資料
MCX A:通用MCU和FRDM開發平台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貿澤電子2024年第一季度推出逾10,000項新元件
» 宜特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突破10億元 高階晶片驗證訂單加持表現亮眼
» SAP加速AI驅動供應鏈創新 推動製造業轉型
» 宇瞻邁入綠色顯示市場 成功開發膽固醇液晶全彩電子紙
» 調研:2024年中國ADAS市場邁向Level 3自動駕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35.1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