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1年工業4.0問世迄今10年來歷經不同階段,CNC工具機也從最早期僅通過安裝sensor、IIoT蒐集傳遞關鍵資訊;到後來開始建構平台,或協助於雲、端資料庫累積足夠大數據之後,可用來建立預診相關零組件、刀具等耗材壽命的參數與模型。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動WFH潮流之下,接下來還可望加速產業OT與IT領域無接觸整合。
回顧2011~2016年在台灣推廣工業4.0(Industry 4.0)初期,許多機械業者在官方說明會上最常提出的問題,就是:「如果每部機器上都加裝了那麼大量感測器,售價要增加多少?」、「若客戶機器都用不壞,開發了新機要賣給誰?」殊不知機器初期加裝大量感測器,往往只是為了蒐集資訊;接下來還要等到融入軟體、工藝相關參數與模型、演算法之後形成專家系統,以有效預診維護設備或加值,才算實現真正工業4.0的核心理念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有助於最終轉型為數位企業。
圖1 : 目前終端加工業者(User)為了爭取市面上多樣少量、大批量客製化或難切削材訂單,還要克服24hrs不間斷作業與設備稼動率等課題。(source: img.directindustry.com) |
|
尤其目前終端加工業者(User)為了爭取市面上多樣少量、大批量客製化或難切削材訂單,還要克服24hrs不間斷作業與設備稼動率等課題。唯有藉著掌握所有工藝和預防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技術,來分析製程中蒐集與累積的大量設備運作即時資料;並搭配設備製造廠商(Maker)提供相關參數或量身訂作,才能產生真正有效的預防性維護模型,用於設備故障前有效預測、找出潛在問題並即時解決。「倘若預測越精確,便能縮短前置時間,以延長設備、零組件壽命,實現零意外停機理想,甚至滿足未來自適應智慧製造需求。」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