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WLAN市場飛向無限未來
無線魅力 引領風騷

【作者: 廖專崇】   2002年08月0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5274】

今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最令人感到安慰的,大概就是WLAN(無線區域網路)市場熱度的提升,其實WLAN的市場潛力早被看好,只是因為技術與價格等因素,而停留在高階應用領域,市場發展也一直未出現具爆發性的成長力道。不過,就Computex期間WLAN產品訊問度,與近來相關消息在媒體上披露的頻率看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WLAN絕對是高科技產業的當紅炸子雞。


市場潛力驚人

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價格的下滑,WLAN產品在不景氣的2001年中仍然維持二位數的高成長率,今年高科技產業雖未完全脫離景氣谷底,不過與去年相較已有相對好轉的跡象,所以WLAN產品今年的成長力道較去年更為強勁,根據Cahners In-Stat的預測,2002年全球IEEE 802.11x系列產品市場總產值成長率高達73%,2003年也有36%的成長率;另外,根據Dataquest的研究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約有4萬個地點提供公眾網路服務,每年在公眾網路中的無線區域網路基地台出貨量將達75萬台,因此無線區域網路的發展更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


而台灣在該領域的表現也相當精采,除了產品在去年底就已經佔有全球60%的市場之外,預計今年將進一步將佔有率提升至80%;至於發展較晚的晶片產品部分,國內相關廠商已經陸續推出產品,預計明年可以成為WLAN晶片組出貨第一大國,市場佔有率也將一舉突破50%。不過較令人遺憾的是,國內廠商在該領域中目前除了瑞昱擁有完整的晶片技術之外,其餘廠商在技術的發展上還是以基頻(BaseBand)與MAC晶片為主,再搭配國外廠商的RF晶片,國內廠商在類比技術上的弱勢瓶頸,依舊存在。


技術發展現況

無線區域網路的優點在於,不需廣佈纜線,並可充分滿足行動的需求,在技術的發展上,已逐漸朝標準整合以及提供多媒體、安全機制與服務品質等功能發展,在未來二年內將日益成熟。不論是企業、家庭或是公眾網路市場而言,都對短距無線通訊需求殷切,也是帶動該產業快速起飛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技術標準方面,目前WLAN產品主流技術有三個,分別為IEEE 802.11b、IEEE 802.11a與IEEE 802.11g,技術原理是利用射頻(RF)技術的無線電波來傳輸資料,使用的頻譜是根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所制定的範圍來選擇,利用的是ISM(Industrial、Science、Medical)免費公用頻段,包括工業用的902~928,科學研究用的2.4~2.4835GHz,以及醫療用途的5.15~5.825GHz頻段。


IEEE 802.11a

802.11a技術是WLAN產品中傳輸速度最快的(表一),最高速度可達54Mbps,其調變技術為OFDM(正交分頻多工)展頻技術,傳輸頻段位於5GHz,也因為該頻段的相關應用較少,所以干擾問題較少。不過,該頻段屬於醫療用途,為免干擾氣象雷達與衛星通訊,禁止在戶外使用,傳輸距離也只有30公尺,是否能成為下一代WLAN技術主流並不是非常確定。


表一 IEEE 802.11x技術規格
標準 802.11a 802.11b 802.11g
調變技術 OFDM DSSS PBCC&OFDM
頻段 5GHz 2.4GHz 2.4GHz
產品推出時程 2002Q4 1999Q4 2002Q2
傳輸速率 6~54Mbps 2~11Mbps 22~54Mbps
傳輸距離 30M 100M 100M
     ※整理 廖專崇

IEEE 802.11b

802.11b技術是目前WLAN領域中最為成熟的技術,雖然傳輸速度是最慢的11Mbps,不過因為發展的時間較長,產品與技術都相對成熟,目前市場佔有率高達85%,其調變技術是DSSS(直接序列展頻),傳輸距離100公尺左右,使用頻段2.4GHz,不過由於該頻段相關應用很多,所以,容易產生訊號干擾現象是其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


IEEE 802.11g

802.11g是802.11b技術的延伸標準,不過該標準的推出歷經一番波折,原因在規格訂定時Intersil與TI各有所屬,Intersil屬意OFDM,而TI則擁護PBCC,後來兩種調變技術同時納入規格中,才將紛爭解決。其傳輸距離在使用OFDM調變時,最快可達到54Mbps,傳輸距離和使用頻段都和802.11b標準相同。


國外大廠競爭日益白熱

目前WLAN晶片市場大多還是掌握在國外大廠手上,過去幾年由於市場規模較小,積極投入的廠商不多,而專注該技術多年的Intersil就成為主宰市場的廠商,市場佔有率超過九成。然而隨著一、兩年來市場逐漸擴張,爭食該市場大餅的廠商越來越多,目前全球晶片供應商前三大分別是Intersil、Agere與Atmel,另外,起步較晚的TI最近動作相當積極,還有已經發表產品,短期內就會導入量產的Marvell、Broadcom與Philips等廠商。


在產品的發展上,廠商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還是以802.11b產品為主,Intersil台灣分公司市場開發經理劉宗杰表示,802.11b產品至少還有兩年的市場光景,到了2003~2004年間市場可能出現技術主流轉移的現象,前兩大晶片供應商Intersil與Agere都對於802.11g技術較為看好,Agere台灣區總經理沈明坤指出,該公司今年第四季將推出802.11g的產品。


沈明坤進一步指出,未來的市場發展將走向雙頻、單晶片的趨勢,所以同時具備5GHz和2.4GHz的802.11b/g或802.11a/b/g解決方案,仍可在不同市場與應用上有不同的發展機會。另外,也有廠商將WLAN技術與其他通訊技術的整合,包括WLAN+Bluetooth、WLAN+GPRS或WLAN+56K Modem等應用,不過這需要搭配相關服務與應用,牽涉的層面比較複雜。


在市場的競爭上,近來一連串的殺價競爭,每個廠商都是受害者,市場領導者Intersil更是眾矢之的,劉宗杰表示,Intersil希望所有的廠商將競爭的焦點放在技術、效能的推展上,而不是惡性的價格競爭。儘管Intersil還是市佔率最大的廠商,但是包括Atmel與TI的低價策略,確實也在短時間搶得不少市場,Intersil的市佔率受殺價與產能不足的影響,已經跌到七成以下。Atmel台灣分公司業務經理楊晉銘表示,較晚進入市場的競爭者,為瓜分市場只好以低價作為銷售策略,而Atmel為保住市場佔有率,在合理的範圍內只好做部分犧牲。


國內廠商急起直追

雖然WLAN產品的全球市佔率,在國內諸多系統廠商的努力之下,又為我國增添了一個「全球第一」的頭銜;然而其關鍵零組件的晶片組,大多還是掌握在外商手上;不過,國內的IC設計廠商上源與瑞昱,日前相繼發表WLAN晶片組,市場預計這將進一步使WLAN產品的成本進一步下降,而帶動國內該市場佔有率更進一步的提升。


上元是第一個發表WLAN晶片組產品的台灣廠商,其產品以自有的MAC與基頻(Baseband)晶片搭配RFMD或Philips的設頻晶片,推出完整晶片組產品。而瑞昱除了8月推出的基頻與MAC晶片之外,自力研發的射頻晶片預計會在年底前發表,是國內第一家擁有WLAN晶片完整解決方案的本土廠商。除了上元與瑞昱之外,益勤與凌翔也計劃在今年底推出相關的晶片產品。


結論

技術應用一向是國內廠商的優勢,然而研發能力卻還是落後歐美大廠一段距離,所以儘管我國在WLAN領域產品全球市佔率第一,但是其中利潤最高的晶片還是落後於外商,在WLAN的產品中,晶片佔產品成本比重36.9﹪,毛利率高達50﹪,其餘包括週邊、系統與通路部分的獲利,都在20﹪以下,所以相較於歐美晶片廠商,國內廠商賺的都還是辛苦錢。所幸WLAN技術門檻不高,相關IC設計廠商也已經積極投入產品的設計研發,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國不只在整體出貨量是全球第一,而是從上游的晶片產品到下游的系統製造,都是切切實實的第一。


另外,由於國內廠商在類比技術上的劣勢,使得相關IC設計廠商以提供處理數位訊號的MAC與Baseband晶片為主,未來的努力方向應致力於射頻晶片的開發上。而WLAN市場在迅速成長的近幾年,儘管各個規格都有一定的優勢,未來的主流標準其實也還未確立,端賴技術成熟的時點,而多元化的應用則是技術成熟相當重要的關鍵,所以能在短期內發展出越多應用的晶片規格,就越有可能是下一個接替802.11b主流的技術規格。


相關文章
開啟HVAC高效、靜音、節能的新時代
準備好迎接新興的汽車雷達衛星架構了嗎?
以爆管和接觸器驅動器提高HEV/EV電池斷開系統安全性
低 IQ技術無需犧牲系統性能即可延長電池續航力
以霍爾效應電流感測器創新簡化高電壓感測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3.59.73.24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