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機械產業白皮書勾勒10年藍圖
產值3兆、附加價值35%、人均產值600萬元

【作者: 陳念舜】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2721】

面對近年國內外政經情勢快速演變,機械公會在今年初與工研院合作發表新版《台灣機械產業白皮書》,並勾勒出了2035年機械產業的發展情境及目標為:產值倍增突破3兆、附加價值率達到35%以上、與人均產值新台幣600萬元的10年藍圖。


基於當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景氣循環波動的時間與幅度都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包含2018年起歷經美中貿易/科技戰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俄烏、以哈戰爭爆發導致全球在能源、金融與原物料危機等地緣政治衝突,造就供應鏈已明顯產生變化,而由全球分工、亞洲製造,轉向更強調韌性的短鏈化、區域製造發展。


例如近期因為政府持續擴大禁止工具機銷俄羅斯、白俄羅斯清單,甚至波及土耳其市場,便導致廠商好不容易拓銷的新市場,可能拱手讓人,中國大陸工具機去年銷俄已成長6成。另有因為現今半導體製程設備需要高精密度及穩定度,台灣產製機械設備已進入半導體後段封裝及測試,造成台灣電子設備、檢量測設備長期居機械設備出口項目首位,未來也不排除配合護國神山位移,到世界各地布局生產基地。


還要加上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驅動節能減碳需求,包含在風力、太陽能、氫能發電,以及節能、儲能及電動車等領域所延伸出的龐大商機;並利用智慧化設備來提高生產能效,已成為機械產業重要發展利基。由於台灣機械業以出口為主,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具極高的性價比優勢,將是難能可貴的大好機會。



圖一 : 基於當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加上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驅動節能減碳需求,對台灣機械業而言,將是難能可貴的大好機會。
圖一 : 基於當前國際政經情勢快速變化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加上因應極端氣候變遷驅動節能減碳需求,對台灣機械業而言,將是難能可貴的大好機會。

機械產業十年磨一劍 白皮書勾勒3大主軸藍圖

然而,機械畢竟為工業之母和所有科技的基礎,更是展現國力所在,許多基礎關鍵技術、元件與模組、跨域整合應用領域等,皆須全國耗費十年磨一劍或甚至數十年累積的能量。為使業者能持續根留台灣深耕及永續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應有一份完善的產業發展藍圖規劃,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補足產業缺口,強化國際競爭力。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在發表2024年新版白皮書時,不僅有現任副總統及下屆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與產官學研各界代表出席見證,且先從政治、經濟、環境、社會、技術等5大面向,點出影響機械展業發展的重大趨勢。


根據台灣歷史最悠久,明年即將成立滿80週年的機械公會(TAMI)統計,如今台灣機械業從業家數超過1萬4,000家、從業人口更超過27萬人,而成為第三個產值超過新台幣兆元產業。雖然2023年機械業總產值約為1.21兆元,較2022年1.45兆元減少約0.24兆元,但是到了2024年元月已可見出口由負轉正成長的春燕。


白皮書中也邀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執筆,描繪出了2035年台灣機械產業的發展情境與目標:產值倍增突破3兆元、附加價值率達到35%以上、人均產值600萬元。魏燦文認為:「此由業界向政府建言,妥善擬訂長遠的產業政策,也是支持台灣機械業成長及永續發展重要助力。」並針對產業發展瓶頸及挑戰,彙整6大類政策建言:


1.支持產業深化關鍵技術差異化與產品研發創新;


2.建構高效能產學研協同合作網路,打造跨業平台整合資源;


3.協助產業人才延攬與培育,也是業界提出最多建言的項目;


4.國產機械設備方案導入補助,須從國安戰略考量,而不只市場機制,並強化自主供應鏈;


5.協助業界強化國際市場行銷;


6.強化營運及金融財政支持措施,鼓勵機械業上市(櫃)籌資。



圖二 :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左3)發表2024年新版白皮書,共有現任副總統及下屆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與產官學研各界代表出席見證。(攝影:陳念舜)
圖二 :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左3)發表2024年新版白皮書,共有現任副總統及下屆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與產官學研各界代表出席見證。(攝影:陳念舜)

2035年產值倍增 有賴數位與綠色轉型加持

機械公會秘書長許文通進一步指出,相信在產官學研多管齊下,2035年機械業可望實現數位與綠色轉型,達成產值倍增達3兆元目標;且有賴於利用智慧機械/製造來提高附加價值率至35%,推升生產力即人均產值達600萬元。為此提出機械業或製造業經營發展的3大發展主軸,以及各別支持的6項行動準則:


1.鏈結客戶,創造客戶應用價值:由單機銷售轉向提供解決方案協同合作,由生產方價值轉向創造客戶方價值。


2.洞察需求,加速拓展國內外市場:因應國際地緣政治新情勢,隨製造基地轉移開拓南向或中南美新市場、電動車或半導體領域,促使台灣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3.強化體質,持續提升競爭力:利用TPS精實管理、數位工具,提升企業在全球經營管理更有競爭力;並透過差異化、客製化技術,成為客戶信賴夥伴。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認為:「數位轉型是持續的過程,而非一蹴可幾。」工研院自2018年便開始參與協助機械公會編撰首版《智慧機械白皮書》以來,並經歷多年來全球產業劇變,增加了淨零永續ESG和人工智慧(AI)應用等議題。對於機械業同屬挑戰與機會,包括電動車等創新產品;以及機械業在大力推動數位轉型過程中,所需機聯網軟體、硬體、雲端平台,未來還須導入生成式AI科技發展。


身兼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會長的機械公會名譽理事長柯拔希,既是首版白皮書的發起人,獲得產官學研各界認同,並快速接軌5+2智慧機械、智慧製造等政策,推動萬機聯網上雲;接下來還要加入許多軟體、App,與工研院合作機械雲市集,實現數位升級輸出海外,達成數位永續發展。


且他也自知面對目前國際經貿情勢變化莫測,無法由機械業獨力完成,而必須結合台灣電電公會及ICT等產業聚落優勢,打造更具韌性的短鏈區域製造,克服中小企業轉型工業4.0困難,從而推動成立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更方便鏈結國際,行銷全球。甚至樂觀預期台灣機械業即將進入黃金10年,進而打造半導體之外的護國神山,未來台灣機械業產值可能不只3兆元,而是N兆元!


打造日不落機械產業 同步提升附加價值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3大指標中的提高附加價值率,即包含營業盈餘及受雇人員報酬等關鍵數據。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2022年上市櫃公司財報資料結果,顯示工具機廠商的附加價值率約為22.2%、半導體及面板等高科技生產設備廠商34.5%、智慧自動化設備廠商32.7%,其中差異即在於後者較高的企業獲利率與員工薪資支出。


在賴清德致詞時,除了認同白皮書的機械業2035年藍圖的3大主軸,強調「要創新,附加價值才可能高」!並對應提出他在競選時的「國家希望工程」3大策略,包括:以創新驅動經濟模式,有別於以往生產要素驅動模式,朝向高附加價值路線發展;利用公會作為平台、政府的幫手,彌補台灣逾150萬家的中小企業有60%欠缺獨立創新研發能力,加速推動數位化和淨零轉型,打造亞洲高階製造中心。


最後是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讓企業可以持續立足、加碼投資台灣;同時布局、行銷全球,而成為日不落的產業。「未來無論太陽是在何時何地升起,都可以照到台灣的企業。」賴清德說,政府也會持續與世界民主國家洽簽投資保證協議、加入CPTPP等區域經濟、推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朝雙邊貿易協定邁進,讓企業到全球布局都能夠受到保障。最後他也不忘呼籲機械業,於2035年目標再追加一項,就是讓從業人員的薪水倍增,以強化機械業動能。


奠定數位淨零基礎 工研院剖析AI、半導體智慧製造競爭力


圖三 : 建議台灣機械業可比照工具機大廠DMG為師,藉著降低企業數位應用方案導入門檻,建構客製化、整合服務能力;並透過數位化工具與知識管理等科技應用,來強化產業體質和競爭力。(source:EMO)
圖三 : 建議台灣機械業可比照工具機大廠DMG為師,藉著降低企業數位應用方案導入門檻,建構客製化、整合服務能力;並透過數位化工具與知識管理等科技應用,來強化產業體質和競爭力。(source:EMO)

為了及早因應地緣政治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淨零碳排、生成式AI等新興市場/科技驅動品牌商和供應鏈加速轉型,強化韌性的挑戰與商機,強化機械業永續競爭力。例如近期最熱門的台積電熊本廠落成,也可見即使歷經80年代半導體產業流失,日本仍因保留設備及材料廠商的競爭力,猶能從失落30年的谷底翻身的底氣。


因此,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系統組研究組長岳俊豪認為:「業者與其被動等待客戶要求或對手壓迫下轉型,還不如領先對手一步投入!」他建議可與客戶共同實現智慧化與數位化轉型,藉創造客戶價值,增加對於台灣機械產品接受度,提高產品價格與獲利。包含利用AI、數位分身等數位應用方案,提高機械產品生命週期效能;同時達成降低成本與碳排放製造,打造機械業永續競爭力。


進而建立數位化SOP,滿足無論是製造與非製造的新興市場需求;推動建立機械組件自主設計和製造能量,實現高價值進口產品替代。如此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裡,快速洞察需求,拓展國內外市場。


最終再利用降低企業數位應用方案導入門檻,有效控制成本;研發高價值產品,建構客製化、整合服務能力,創新商業模式;並透過數位化工具與知識管理等科技應用,增加人員工作效能,並持續提高生產力,來強化機械產業體質和競爭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系統組經理黃仲宏也表示,因台灣半導體設備長期以進口為主,台廠主要為前段製造大廠代工模組與傳統封裝設備為主,先進製程技術仍在追趕中,但也在政策方向與法人協助下,估計2030年仍有3,000億元以上商機。


但在近3年來發展歷程中,半導體產業除了循單一先進製程電晶體尺寸微縮、密度增加而降低能耗的定律持續發展之外,還有異質整合與3D IC等更多樣的製程架構設計與整合封裝手法,也帶動先進封裝設備大幅成長。應客戶要求的智慧製造,發展N3/N2製程量檢測設備、綠色製造,將成為機械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圖四 : 目前製造業生成式AI應用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後續必須推動更多產業應用案例驗證,並建立系統性、量化來評估方法,最後要在整體生態系中強化跨業合作。
圖四 : 目前製造業生成式AI應用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後續必須推動更多產業應用案例驗證,並建立系統性、量化來評估方法,最後要在整體生態系中強化跨業合作。

至於台灣電動車產業的機會,主要在於供應鏈以模組及次系統產品為主,但看好台廠具備成為重要的電動車供應商或整車製造代工的潛力。黃仲宏認為:「基於現今電動車製造設備商機龐大,台灣機械業應及早爭取及建立競爭優勢的契機,包括客製化配合能力、完整靈活的供應鏈、品質與成本控管能力。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機械與系統組研究副組長熊治民進一步指出,目前台灣在新興科技的AI領域發展,可建立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三層級生成式AI如下:


在「通用性基礎模型」,已有政府部門及軟體服務業者,已可支援建立產業和企業專用模型。


在「產業領域專用模型」上,可針對個別產業必須要建立使用較少參數的基礎模型,或是基於現有通用模型基礎上,經過標註產業資料訓練的專用模型時,結合產官學研能量,開發產業專用模型和服務應用平台。


甚至到了發展「個別企業專用模型」階段,可在基礎模型或產業專用模型上,與法人、軟體平台服務廠商等外部組織協同整合內部專業技術與資料,建構獨特、專有的企業專用模型。但他也提醒企業,務必要考量AI模型產出可信度、企業資料保護、人力/資金總體運作成本,且避免侵犯其他企業、個人智財權。


熊治民表示,目前製造業生成式AI應用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後續必須推動更多產業應用案例驗證,可由研發法人確認適合依序導入生成式AI的工作;個別產業與企業,也應該建立系統性、量化來評估投入/產出成效的方法,以提高投資效益;最後因為生成式AI涉及多方面議題,要在整體生態系中整合發展資源,並強化跨業合作!


**刊頭圖(攝影:陳念舜)


相關文章
政策指引境外關內布局
一起實現氮化鎵的可靠運行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機械公會鎖定淨零轉型4重點 產發署明年將建碳係數庫
» 新世代智慧交通應用 華電聯網5G C-V2X技術能力受肯定
» AI帶動半導體與智慧製造方向 促進多功機器人產業革新
» 打造綠能部落 臺東偏鄉建置防災型微電網強化供電穩定性
» 宇瞻量產最新工規DDR5記憶體模組,兼具高效與環保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9.255.2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