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AI創新研究中心
打造智慧台灣 科技部AI政策專題[3]

【作者: 籃貫銘】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8120】


整個來說,科技部的「AI小國大戰略」是一個涵蓋了AI硬體建置、人才培育、應用導入與先進半導體技術研發的全方面戰略,而AI創新研究中心就是負責其中最關鍵的一項:人才培育。


在執掌上,「AI創新研究中心」是由科技部的前瞻及應用科技司所負責。而根據科技部的計畫,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計畫以5年為期,每年預計投入10億元,總計50億元,將成立4個創新研究中心,主要目的為促進AI核心技術與應用發展,並吸引及培育尖端的AI技術人才。



圖1 : 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規劃表
圖1 : 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規劃表

負責統籌專案執行的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表示,4個創新研究中心的設立是依據不同的應用領域來區分,主題包括:生技醫療、AI核心技術、智慧服務及智慧製造。而這四個中心專案的執行目前將分別交由台灣大學(生技醫療及AI核心技術)、交通大學(智慧服務)、清華大學(智慧製造)及成功大學(生技醫療)來執行。


培育AI產業人才 滲透各行各業

楊琇雅進一步解釋,「AI創新研究中心」的成立目標,就是希望能在打造台灣AI創新環境機制、培育領導人才、研發尖端技術以及孕育新創AI公司。而設立AI創新研究中心則是希望能深耕AI理論研究與技術發展、開發創新智慧應用、加速台灣AI的研發能量與技術深度,當然也包含提升AI人才的質量。


至於研究的範疇,則包含:AI演算法、深度學習、語音辨識、影像辨識、大數據、開發平台架構,以及AI軟硬體的技術與理論研究。



圖2 : AI創新研究中心應用領域
圖2 : AI創新研究中心應用領域

楊琇雅特別指出,與過往的專案計畫相比,AI創新研究中心的計畫將更重視AI在跨領域的應用與整合,計畫的成果將會落實在各行各業。


「我們希望AI研究中心的成果,可以用在各行各業中;許多的企業都需要AI的人才,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我們都聽到業者有這樣的聲音。」楊琇雅說。


的確,台灣的AI產業想要壯大,光是有硬體的建置是絕對不夠,同時也必須要有相對應在應用面與技術研發上的人才,才能建立起完整的AI產業體系,真正把人工智慧落實在產業應用上,把人工智慧帶進日常生活裡。而這也是設置創新研究中心所想要達成的目標。


簡單的說,就是有了超級電腦之後,要怎麼用?該給誰用?這就是創新研究中心要解決的事。


楊琇雅進一步解釋,創新研究中心已有訂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包含:「培育AI跨領域人才,厚植人才競爭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能見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能見度」,以及「掌握關鍵發展議題,降低AI發展風險」。


在培養跨領域人才方面,創新中心期待能與國際頂尖AI研究機構做鏈結,以提供優質創新研究環境與實驗場域,培植AI各領域的年輕學者及領導人才,厚植台灣AI人才競爭力。


至於促進產業轉型與提升國際能見度方面,中心將致力於推動AI在智慧製造、智慧服務、智慧醫療健康及金融科技等實際應用上,同時鼓勵產業開創AI加值應用,孕育AI新創公司,提升台灣在AI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及產業競爭力。


「初期,由科技部主導建立四個創新設計中心,採用上到下的方式來引導台灣AI產業的發展,而到後期,我們就期望由創新設計中心所孕育出的AI種子能夠在各行各樣發揚光大,再由下而上,把應用成果回饋到研究中心。」楊琇雅說。


計畫徵件踴躍 生醫應用是大熱門

至於各創新研究中心的專案計劃主題,乃是由科技部向台灣各大學進行徵件,徵求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構想書」,構想書徵求共計538件,經審查共計131件通過。第二階段為計畫書徵求,分為「研究中心計畫」和「研究計畫」。


在研究中心計畫部分,構想書通過的主持人其所屬學校,得提出研究中心計畫申請案,每校至多提案二件,但每校最多核定一案。最後共有12件研究中心計畫提出申請,並已審查通過4個研究中心主題。



圖3 : 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
圖3 : 科技部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

 


至於企劃的審查團隊,楊琇雅表示,科技部的審查團隊約有80人,成員所屬的領域橫跨產官學研,且皆是具有相當的學識,能夠給予最務實與客觀的判斷。


而從獲選的4個研究中心主題來看,有兩所院校就各自負責了生醫相關的AI技術應用。楊琇雅解釋,其實科技部並沒有特別主導研究中心主題的方面,光在第一階段的構想書徵求時,在其538件之中就有超過一半的構想是屬於生技醫療方面的應用,因此最終產生這樣的結果。


楊琇雅表示,事實上生醫具有很高的AI應用潛能,例如X光片的判讀,若能導入AI的技術,不僅能夠協助醫生提高判讀的速度,也能夠降低誤判率,幾乎是能夠立即發揮效用的領域。而除了協助X光片的判讀外,也還有許多的應用空間。


不過,楊琇雅也指出,台灣在AI產業的起步相對較晚,加上自2000年後台灣的半導體與資通訊的新創公司數量大幅減少,因此協助產業孕育出能夠創新AI應用的動能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但她也相信,台灣擁有在資通訊產業優勢,尤其是在運算方面擁有厚實的半導體和IT硬體研發能力;其次,學界在AI演算法方面也擁有豐富且強大的能量,皆有助於台灣成為AI發展重鎮。


打造AI人才庫 發展形式無設限

而為了使台灣在AI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科技部的「AI創新研究中心」將扮演運轉AI產業引擎的角色,替台灣打造出AI的人才庫。其實施的方向包含以下三個面向:


1.建立跨領域技術團隊合作,培養科技領袖人才

由於台灣擁有完整的ICT產業生態體系與專業製造的優勢,AI創新研究中心將以此為基礎,致力發展AI核心技術。將透過整合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等多方研究資源,以跨領域、跨單位、跨國際的合作方式,培養關鍵技術的科技領袖人才。同時,透過AI創新研究中心計畫,打造AI創新生態圈,並鼓勵學研機構將研發成果導入新創公司及解決產業界需求,帶動產業再造。


2.打破薪資框架,吸引國際級AI人才

而為了吸引國際人才,科技部將針對專注投入本專案計畫的主持人,依計畫規模與績效,核給最高每月6萬元之研究主持費。研究中心也可自行訂定合理薪酬延攬海內外優秀專職研究與工程人才。


3.連結國際產學研能量

AI創新研究中心將鼓勵鏈結國際研究機構與業者,引進國際尖端技術與能量,提升我國AI技術與應用層次,進而提高我國競爭力及國際能見度。


除了打造人才庫之外,充分落實研究成果並具體的應用到產業界,也是研究中心的重要目標。楊琇雅指出,為了將AI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落實到實際的應用上,科技部也要求提案計劃中要在第2~3年裡,就必須要結合法人或者醫院進行實場測試,以確保提案的計畫能夠導入實際應用。


至於後續的發展,無論是轉成為新創公司或者研發服務公司(RSC),科技部並沒有給予限制,也都樂見其成。因為目前AI的發展仍在初期,也都還未具備雛形,給予一個過於具體的目標和形式,反而會限制了它的空間。


楊琇雅也期待台大、清大、交大與成大這四個取得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的大學,能夠打破自身學校與學校間的藩籬,以各自的應用特色相互結合,從自己就開始進行跨領域的合作,一起為台灣的AI產業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提升產銷兩端能效減碳
運動科技的應用與多元創新 展現全民活力
AI賦能智慧製造轉型
以「熄燈製造」心法實現全面自動化生產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從創新到落地!精誠AGP攜手8家新創搶攻企業AI商機
» 精誠「Carbon EnVision雲端碳管理系統」獲台灣精品獎銀質獎 善盡企業永續責任 賺有意義的錢
» 善用「科技行善」力量 精誠集團旗下奇唯科技榮獲「IT Matters 社會影響力產品獎」
» 工業AI與企業轉向RAG趨勢 將重塑2025年亞太暨日本地區IT業務環境
» PTC 與微軟和Volkswagen集團合作開發生成式Codebeamer AI Copilot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7.168.4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