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打造「無線全接觸」新時代
2004上海無線多媒體論壇

【作者: 歐敏銓】   2004年07月01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5936】

摩托羅拉集團的子公司飛思卡爾(Freescale)半導體公司,於5月28日在上海舉行了無線多媒體論壇(Wireless Multimedia Forum),此次的核心主題設定為“無線全接觸”,除了Freescale最新技術與佈局的介紹外,會中廣泛邀請了該公司來自美、日、台灣、韓國及香港的合作夥伴,分別介紹了新興無線多媒體的應用模式、技術與商機。


這個新興應用的商機龐大,也吸引了來自各領域的技術專業廠商投入其中,以這次論壇中邀請到的陣容,就涵蓋了無線多媒體軟、硬體上的多項技術。除了提供設計平台與應用處理器核心的Freescale外,還有提供核心音頻引擎技術的Beatnik,提供指紋感測器技術的富士通微型電子,以及圖形加速IC的晶門科技(Solomon Systech)。


在應用軟體上的重要性則有凌駕硬體的趨勢,這些技術供應商大多是新興公司,但在技術上的專業度及創造力,則讓人不敢輕視,例如Hantro公司提供合乎MPEG-4/H.263標準的硬體或軟體視訊編解碼工具,使視訊捕捉、重播、短信、視訊串流和收視電話等應用成?可能。言豐科技的語音識別技術則可將終端用戶的雙手解放出來,並?手持無線?品開發商提供差異化設計的途徑。RADVISION則是即時語音與VVoIP的專家。


《圖一 Hantro執行長Eero Kaikkonen》
《圖一 Hantro執行長Eero Kaikkonen》

無線多媒體的發展瓶頸與衝擊

隨著連網頻寬的提升,人們在家庭中取得與使用多媒體的方式,正在逐漸地改變;傳統的電視視聽娛樂與資訊網路的重疊度愈來愈高,加上顯示技術的進步,也刺激市場對於頻寬應用的需求。此外,家庭網路也在成形中,也就是讓人可以透過家中的各種管道來取得數位內容,這些內容及應用包括數位影像、聲音,家庭保全與管控、VoIP等。


然而,由於電視、手機與電腦等不同的設備採用了不同的影音格式,如何互通就成了市場發展的關鍵。例如數位電視採用MPEG-2,手機採用MPEG-4/H.263,電腦方面則由微軟與Real Player主導市場,未來則還有新興的應用,如行動TV用DVB-H等規格,有些智慧型手持設備則會用WiFi標準。這些格式在今日因各種服務之間的重疊程度還不高,問題還不大,但未來勢必會走向匯流方向發展。


Hantro執行長Eero Kaikkonen表示,用戶對高解析度及更多功能的需求將驅動設備間的整合,在3至7年後,這些服務幾乎會完全重疊,各種設備都得提供多樣的功能與服務。期待業界出現大一統的標準或許並不實際,關鍵將在於系統服務業者能否兼容並蓄,讓各種規格都能無礙的傳輸與溝通。


《圖二 Freescale副總裁Franz Fink》
《圖二 Freescale副總裁Franz Fink》

多樣化的行動多媒體服務

無線多媒體應用所牽動的市場商機極為龐大,涵蓋了軟體、硬體、服務、系統製造及內容提供商等。從設備面來看,除了硬體規格的提升外,軟體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甚至可以說是產品市場區隔的決定關鍵。也就是說,在足夠的運算、儲存資源,以及不錯的外型設計下,無線設備的特色將因應用軟體功能而更被彰顯,如VVoIP、無線遊戲、身份驗證等等。


若進一步來看行動多媒體服務,其應用愈來愈包羅萬象。目前較領先的服務商已能提供群組式視訊聊天及會議、串流視訊節目、影像信件(Video Mail, VM)、多媒體訊息(MMS)等服務;不久的未來可望再陸續推出遠端寬頻遙控或監控、隨選視訊(VOD)、多媒體即時遊戲、多媒體廣告等令人眼花撩亂的新功能。


這些功能或服務大致上可分為四種應用類型,即訊息內容的收發與展現、談話性多媒體應用、視訊內容的廣播或監控,以及多媒體的遊戲等,請參考(表一)。這麼多樣的功能所仰賴的已不是硬體效能表現,而是基於種種標準協定所發展出的應用軟體。這些標準包括了SIP/PoC、3G-324M、RTSP、JSR-180等等。


《表一 行動多媒體服務的應用類型與相關標準》
《表一 行動多媒體服務的應用類型與相關標準》

RADVISION技術與商業部門總經理Boaz Raviv表示,要讓這些功能成為無縫連結的無線服務,電信服務商能否解決規格標準間互通的問題,才是決定性的關鍵。此外,服務商除了能精通應用標準的十八般武藝,也得同時提供3G、WiFi、PSTN/ISDN等傳輸管道,或與其他服務商達成漫遊的協議;甚至還得建置資料庫,以便管理即時影像的內容。當然,當服務涉及更多個人隱私或金流,服務商更得負起安全管控的責任。


Freescale的硬體平台佈局

硬體設計平台則是設備發展的基礎。Freescale無疑是這方面的領導廠商,已在無線及行動市場進行了全面的佈局:在手機部分的i.200/i.250、i.300平台已為業界所熟知,目前則強調應用於視訊技術的i.MX21應用處理器,以及在郵票大小的晶片上整合了眾多功能的移動平臺架構—MXC(Mobile Extreme Convergence)架構;在嵌入式產品的無線連結上,則率先發表UWB和ZigBee的RF、PA、PM解決方案。目前除了TI的OMAP外,確實難在市場上找到能相抗衡的對手。


i.MX應用處理器系列

為讓行動設備用戶能獲得更優越的多媒體體驗和更長的電池使用時間,Freescale繼i.MXL、i.MX1後,再推出i.MX21應用處理器。


Freescale亞太區無線與行動系統部總經理Kenny Cheung指出,基於ARM926EJ-S內核的i.MX21,以提升多媒體應用性為目標。i.MX21能夠驅動智慧LCD顯示、提供更佳的視訊性能(包括多工 — 能夠在觀看視訊節目的同時發送電子郵件)、延長電池使用時間、透過USB OTG提供即插即用的連接能力,還增加了增強性安全性能,使用戶能夠完成線上銀行轉帳及其它的安全交易。


直接序列UWB技術

以UWB來說,由於具有高速(最高可超過1Gbps)、低耗電、低成本三大優勢,因此自FCC在2002年2月允許商業使用3.1到10.6GHz的非管制頻帶後,已吸引許多大公司及新創公司競爭開發IP、晶片及儀器等專利技術。


原來為軍方技術的UWB,是利用一系列非常窄的低功率脈衝,在較寬範圍的無線頻譜上傳送資料,因此所引起的干擾大大低於傳統的窄帶無線解決方案。它的傳輸速率非常快,在10公尺的距離能達100Mbps,在2公尺內甚至可超過500Mbps。


UWB的耗電可小於200mW,比起競爭性的802.11a技術小許多;在成本上預估到2010年時會從目前的20美金降到5美金,這可和藍芽模組媲美;此外,由於Freescale採用直接序列UWB(DS-UWB),這種利用盡可能寬的頻寬?生盡可能短的脈衝方式,有助於保證各設備之間的連接,而且各設備清楚地“知道”其他設備的位置,並得到最佳化的連接性能和服務質量(QoS)。


上述的種種優勢,讓UWB可望成為家庭娛樂環境中的重要無線方案,尤其是用在大容量的電漿電視DVD、DV播放或電玩遊戲,當然,也可用於MP3無線音樂播放,或取代傳統的有線連結,如投影機、PDA、滑鼠、顯示器等。


目前DS-UWB與Intel主導的OFDM(MB-OFDM)正在競爭IEEE802.15.3a的主導標準,Freescale無線及行動系統部副總裁兼總經理Franz Fink博士對此表示,Freescale的優勢是在產品化的腳步上領先對手,進而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產業鏈生態系。他相信這種形勢來自於市場不願等待,進而會形成一股既成事實的需求力量,因此他對DS-UWB成為業界標準很有信心。


Freescale日前已推出第二代的XtremeSpectrum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三晶片模組,由MAC、PHY Digital Baseband和PHY RF收發器三大關鍵元件所組成,讓系統業者不需再為系統整合而操心。


低功率Zigbee技術

當無線的應用被延伸到電器控制的領域,例如建築自動化、個人健康照顧、工業控制、消費性電子、PC週邊、家庭或商業控制等,由於資訊量並不大,傳輸的速度並非決定的關鍵,這時無線網路設計需要的是一個低功率、具有成本效益的、基於標準的解決方案。


ZigBee技術就是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無線網路解決方案,該方案支援低資料率、低功耗、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硬體上,整合MCU、感測器、DSP、MAC和RF modem的完整解決方案,能使設計過程更加簡單和有效率。ZigBee目前被定義在IEEE 802.15.4標準當中,該標準定義了物理層(PHY)和MAC。Freescale是該工作組的成員之一,並力促ZigBee聯盟定義相關網路協定、互操作性和認證測試。


結論

在網路化與數位化的進展中,我們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下一波的新浪潮,將會以「無線/行動」及「寬頻/多媒體」為發展的兩大主軸,而這兩大主軸的結合,則會以消費性生活為應用的中心,因此能帶著走的多媒體應用電子設備,即是這一波的主流產品。


然而,真正會受到市場青睞的應用與產品類型,則仍得經過一段摸索測試的階段,而這也意味著「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在這戰國時期,正適合有創意和堅實技術能力者進場打天下、試身手。這也是在這次的論壇中所感受到山雨欲來的產業氣氛。


值得反省的是,台灣廠商在無線多媒體市場的新興應用上,不論是在硬體設計或軟體開發上,似乎還未聽到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領先技術發表。在簡單語音功能的時代,我們或許還能做個技術的追隨者,並以低價、大量的生產取勝;但在多變的無線多媒體時代,若不能掌握一些與眾不同的利基優勢,那將失去爭勝市場的能力,不得不慎也。


相關文章
無人車為車載資通訊發展願景
[專欄]4G Small Cell晶片與軟體發展分析
解讀連網汽車DNA
飛思卡爾CEO:五年內平板將超越PC!
感測技術重塑仿生義肢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工研院通訊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AI創新應用助2025年通訊業產值破兆
» 資拓宏宇雲端永續智能方案 打造數位轉型新解方
» 工研院IEK眺望2025通訊業 網通安全產值破兆
» 嘉藥USR辦公室與柳營奇美醫院攜手推動偏鄉遠距醫療合作
» 報告:僅三分之一全球企業擁有24小時網路資安防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4.57.8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