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位创客的热情分享中,第三届的Android Day终于顺利落幕。

将「创造」、「创业」的棒子交到「创客」的手中,已是时代巨轮的大势所趋。(source: adigaskell.org)
将「创造」、「创业」的棒子交到「创客」的手中,已是时代巨轮的大势所趋。(source: adigaskell.org)

以电子技术为报导主体的CTIMES,因认同软硬整合的趋势,在三年前协同Moko365开始了Android Day的大型年度活动,如今,Android平台已在台湾的软、硬件产业中落地生根,在技术面上的竞争已不是重点,其新的时代意义已转化为如何在这普及化的平台上继续开花散叶,也就是这次大会的主轴:Open Innovation。

将「创造」、「创业」的棒子交到「创客」的手中,已是时代巨轮的大势所趋,而且愈转愈快。眼前,有一个重要的机会点,我们切入的方式对了,可望扮演关键性的要角;错过了,恐怕要再等十年。

首先,自然是做好对台湾创客/新创团队(Startups)的育成与扶植。这群人大多是年轻人,充满点子与热情,也掌握了网络及行动应用上的最新技术,但欠缺的是切入产业需求的knowhow,及企业管理、产品营销和销售的能力,以及形塑企业文化的深刻思考。如果说他们是Y、Z世代的新人类,则与X世代或更老一辈人才的接轨是必须积极促成的工作。

就如同廿世纪末,许多年轻人投入网络创业的行列,今日的创客大多是冲着行动App的创业而来。然而,纯手机App的市场已渐饱和,新一波商机则围绕着物联网(IoT)而来,手机仍是这一波的核心要角色,但新的App将需要与外围硬件整合,才能突显其独到的价值。一个成功的例子,即是Kickstarter上最红的Pebble手表。

也就是说,下一波的创业要成功,不仅要懂软件和网络,也要懂硬件,而硬件的设计与生产,不就是我们的强项?

未来几年,将是全球软、硬件产品供应链体系大重整的时期。在大量生产与手工客制的中间地带,社群性的小量客制化(Social Manufacturing)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成长,谁能满足这个需求,将成为下一波的供应链宠儿。

因此,我们现在该做的事,就是加紧与全球创客的紧密接轨:让他们知道台湾不但能实现他们的创意,而且远远超出他们的期待:不仅能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而且能帮忙营销到中国、亚洲新兴国家,以及全世界!

说起来容易,但要ODM大厂放下身段,却不简单。首先遇到的是如何先打造出「几」件创客心目中理想的产品原型(Prototype),毕竟创意是一回事,但要打动人心,还是得眼见为凭。问题是,从外观、UI到内部的软、硬件配置,都是很专业的事,谁愿意帮助创客加速跨越这些难关呢?

至于量产阶段,也有不小瓶颈。想将今日批次大量量产的产线变成小量多样的客制化模式,其中的风险与管理成本都不小。如果能导入更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到产线中,或许能大幅提升生产的弹性。

总而言之,产品「定义者」将逐渐转移到有创意的个人、初创团队,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涵盖育成、原型设计、集资平台、客制化生产及营销营运通路的生态体系?其中的关键,即在于将一个个相连的环节给接轨起来。

看起来,Android Day推广开放平台的时代意义已告一段落,下个阶段,该由Startup Day来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