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的Apple Watch,除在产业界引发穿戴式装置能否成为下一波杀手级应用的议题外,Apple透过穿戴式装置开发医疗应用的企图心亦隐然浮现,目前穿戴式装置大多仅能提供简易的运动健身应用,对于跨入高门槛的医疗领域仍力有未逮,但透过Apple在Apple Watch背后的布局,仍可窥知国际大厂在医疗应用领域的企图心。
观察过去Apple在发展新型态的硬体产品时,皆搭载创新的应用服务平台,并发展软硬整合的服务模式... |
单就Apple Watch的硬体规格而言,虽然各方已有不错的评价,不过整体而言,与目前市面上其他手表类型的穿戴式产品差异仍为有限,较为特殊的部分仅为内侧接触皮肤面的光感测器,采用测量精准度较高的绿光LED光容积技术,目前主要的应用在于与运动有关的量测纪录。估计未来或可更进一步应用于情绪、压力变化等健康管理功能。严格来说,从硬体规格来看,Apple Watch目前也并非可用作医疗等级的硬体产品。
但若跳脱硬体规格的角度,观察Apple在Apple Watch推出之前的布局,则可见Apple已在医疗领域耕耘多年,虽然现阶段仅以泛用型消费性电子终端产品如Apple Watch或iPhone切入健康管理领域,但此次与Apple Watch同时发表的医疗研究应用ResearchKit,却可见Apple透过专属应用App切入医疗领域的策略企图。ResearchKit是Apple与12 家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发的套件,其中包括了牛津大学和史丹佛大学等顶尖医疗学术及研究机构,并已推出专为乳腺癌、糖尿病、帕金森症、哮喘及心血管疾病等五款应用可供使用。
目前优先导入的五种疾病有几大特色:1. 为需要长期追踪照护之慢性疾病,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将影响疾病恶化程度,患者的自主管理与追踪显得格外重要;2. 遗传风险因素影响明确,病患之亲属与家族易罹患相同病症,曾有家族病史的高危险群,对于预防性的长期追踪监测有其需求存在。
医疗院所透过ResearchKit可发展专用的应用程式,且透过Apple iTunes/App Store可吸引潜在的研究个案,一则可借Apple ResearchKit来解决隐私权与个资安全等疑虑,再来可凭Apple Watch或iPhone等终端装置可即时、主动搜集参与医疗研究之使用者个人身体或生活资讯。
透过Apple Watch、iPhone与ResearchKit的组合,参与相关研究计画的使用者将可更为便利地自主纪录相关生理数据,不但解决了医疗机构在医学研究上的部分限制,同时也将借此使Apple建立与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关系。
观察过去Apple在发展新型态的硬体产品时,皆搭载创新的应用服务平台,并发展软硬整合的服务模式,如推出iPod时,同步发展iTunes服务平台,进而使Apple开创数位音乐的新经营模式;iPhone则搭配App Store,提供第三方软体业者发展应用程式的平台,并颠覆了传统行动电话的营运模式。在Apple Watch推出时,各界或许将焦点放在产品规格、外观设计、与手机间的互补功能等,但观察Apple的策略企图,恐怕不仅止于将Apple Watch定位于与iPhone互补的产品,反而可能是Apple借此跨入另一次异业整合的机会,以目前的发展动态而言,与医疗产业的深度整合,可能是其发展面向之一。
自Apple宣称将推出Apple Watch穿戴式产品之后,陆续挖角医疗专家及运动健康专家加入设计团队,其中包括曾任著名非侵入式体外血氧侦测仪器Masimo公司首席医疗事务副总裁Michael O'Reilly 博士、两位生物医药博士:非盈利生物医药研究机构Sage Bionetworks 的联合创始人兼主席Stephen H. Friend 博士及医疗技术新创Vanguard Medical Technologies 公司创始人兼CEO Dan Riskin博士。目前虽然尚未让Apple Watch直接导入医疗应用,但透过ResearchKit等异业合作发展策略,将使得Apple Watch及Apple未来的医疗应用增加不少想像空间。
Apple透过ResearchKit发展App应用程式的做法,再加上权威医疗院的合作背书,可能有机会使病患更愿意主动提供自身资讯,借此使所罹患疾病能获得更有效监控,并更协助专业机构加速研究出解决方案。此一异业合作方案,可望有效提升病患参与程度,甚至透过Apple Watch等穿戴式装置,主动提供特定疾病之个人资讯供研究使用。
目前大多数有意切入医疗领域的电子业者,多仅能局限于运动健身管理项目,难以跨足真正的医疗领域。 Apple则以穿戴式装置辅助医学研究的方式,针对在疾病以及新药的研究上所面临的难题,尤其是临床研究中有效样本难以取得等难题,Apple从解决医学研究问题、提供协助的方式切入,可望有助于如Apple等电子产业取得医疗研究机构的信任,并提升未来合作的意愿。对医疗机构、病患及电子业者而言,有机会创造三赢的局面,此一发展模式值得其他有意发展跨领域整合的电子业者进一步探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