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一月底开始到现在,全球科技产业一直接连丢出震撼弹,先是联想先后并购IBM x86服务器部门与摩托罗拉手机事业部,其后SONY也决定出脱PC部门与VAIO品牌,出售给日本投资基金「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JIP)」,意欲摆说连年亏损的窘境。而在台湾时间2/7的下午,更传出了Google入股联想的消息,动用了7.5亿美金,取得联想股份达5.94%。

/news/2014/02/09/2219108420S.jpg

虽然说,并购与出脱事业部门是科技产业中极为常见的企业策略,但从中日两大企业体接连丢出重大的讯息来看,这不难看出这背后的思维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何。

联想之所以会接连采取并购动作,其原因当然是既有的PC市场的获利能力已经十分有限,透过并购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与跨足欧美区域(智能型手机)或是进入新兴应用领域(服务器)来提升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就策略上并无不对。再者,PC、NB甚至是服务器所需要的组件大多都是来自相同的供货商,这也的确有助于联想对于供货商的议价能力的提升。换言之,这对于整体采购成本可以有效下降。问题在于,联想目前所面临的是,x86服务器或是智能型手机市场都处在相当激烈的竞争状况下。

以智能型手机为例,强如市场龙头三星尽管已经拥有高达30%以上的市占率,但也面临了毛利率下降的挑战。再加上智能型手机已经没有过去相当惊人的成长暴发力,再加上此桩摩托罗拉手机部门的交易案,Google也保留大部份的专利在手上,联想仅取得2000多项专利,这对于往后市场的专利战是否有利,大多数人的看法持以保留的态度,难怪众多外资法人都是抱持卖出的评等在看待联想。

如果再把时间拉长来看,不论是智能型手机或是x86服务器市场,终究还是会进入「低毛利」的产业阶段,照既有的产业发速度,相信这个光景很快就会来到,联想势必要针对这个问题作出因应,否则走上宏碁的老路只是早晚的事。有趣的是,Google宣布入股联想,对于联想来说,某种程度上应该多少可以解决联想在硬件低毛利与专利数量不足的问题。

理由在于,联想在全球智能型手机市场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虽然无法与三星及苹果抗衡,而市场传出三星与Google在台面下的不和,也不是第一次,尽管三星与Google先前宣布专利交叉授权,双方的火药味已经不是那么的浓厚,但Google入股联想后,联想在Android最新版本的取得上,相信会较为容易许多。这对于联想在智能型手机市场的竞争力相信会有所帮助,而这对于三星也有一定的警告意味,毕竟三星在全球智能型手机与Android阵营中,拥有绝对的发话权,Google拉拢第三方是必要的策略。同理,Google的Chrome Book策略,也有机会借由联想的手来完成,联想同时亦能强化其产品组合,并拓展海外市场。

再者,中国大陆官方长年对于Google在大陆市场的作为,一直有着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在,这也使得Google在大陆市场的发展并非相当顺利,这一点从大陆发展自有的手机操作系统便可窥见端倪,而联想在大陆PC与手机市场拥有不低的能见度。简言之,入股联想对于Google在往后的市场策略布局,其实有相当浓厚的战略意义存在。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SONY的PC之路。SONY与联想同样拥有PC产品,SONY选择将其出售给JIP,虽然就终端产品的生态系统上少了PC这块拼图,但SONY集团而言,如何能在最短时间让公司「获利」应该还是当务之急。的确,VAIO在市场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也有不少死忠的客户群,但毕竟市占率远远落后联想等领先集团,采取了切割策略,笔者相信,这是SONY集团决策高层相当沉痛的决定。

将PC(包含NB)与智能型手机的毛利率与之相较,我们都知道后者高于前者,SONY选择了切割,理由除了亏损外,集团本身仍然有其他事业群能维持整体集团的运作。从投资人或是股东们的考虑,企业获利本就是第一优先。

但联想自从并购了IBM的PC部门后,在全球PC市场就开始居于领先地位,这是联想营收的最大命脉,也无怪乎联想会喊出「PC+」的策略愿景,基于毛利率逼近于零的PC事业体,采取了其他市场的并购策略,甚至接受外资入股,这对于大陆大多数的本地企业一向都是相当本位主义的风格来说,联想此举无疑是相当大的突破。对联想而言,固守大陆市场是死路一条,如何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同,相信是联想极欲解决的问题。

从SONY与联想这两个案例来看,一者切割,一者并购,乍看之下就是天秤的两端。但两个案例的背景不同,当然面临的挑战也就各异。至于未来会如何发展,市场的反馈会给我们最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