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计算机(PC)的发展历史,大概已经30年了,其间的变化相当大,且是高潮迭起、澎湃汹涌又影响深远,实际的开拓发展至今仍未有歇息的迹象。一般而言,谈到PC得从Apple公司1976年3月开发的Apple I,作为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开端,然而真正的商业上使用,以及日后成为一种PC产业,还是得从IBM 1980年采用Intel 8088微处理器的PC/XT才是PC的滥觞。1983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破天荒地选出PC为1982年度「风云人物」,至此PC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日后的PC风云人物也就多不胜数,只能说是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多年。

OLPC创办人Negroponte在世界经济论坛展示OLPC的雏型机,让PC跨入另ㄧ个阶段。(照片/WEF提供)
OLPC创办人Negroponte在世界经济论坛展示OLPC的雏型机,让PC跨入另ㄧ个阶段。(照片/WEF提供)

如果要了解个人计算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除了集成电路的进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PC采开放性的架构,不论是硬件或软件都是如此。IBM把PC的两大核心CPU与操作系统,分别开放由Intel与Microsoft来提供,因此一下子就把计算机从高高在上的贵族地位与价位,普及到一般公司行号,乃至于个人都可以应用的范围。从此,PC软硬件的供应厂商百家争鸣,但由于两大核心CPU与操作系统,具有权威主导性,最后又形成了一个寡占性的半开放产业结构,一切以所谓的Wintel为标准,软件产业更是遭到相当地箝制,几乎没有个别发展的空间。

对一些没有机会参与这场信息革命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除了没有得到相关的利益之外,在各类生产力上也远远落后计算机化普及的国家,于是造成了数字落差的现象,长期而言更会产生对立与冲突,且不利于全球化经济的活络发展。因此,PC必须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破目前的瓶颈,重新思考PC工业之所以会成功的原由;现在的既得利益者,更要了解过去受惠于PC的正是原本开放的架构,如果想要一手把持,那可能会重蹈迷你计算机(mini-computer)业者的覆辙,得不偿失且一蹶不振。

很显然地,P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延续大中小型计算机的商业自动化应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以办公室的数据处理为主;接着进入通讯网络的时代,PC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商业目标,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沟通工具;近几年来则由于多媒体化的呈现,PC变得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加上轻薄短小与行动化的便利性,俨然是人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民生必需品。因此,也不应该窄化PC的应用接口,从计算机功能来看,它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运算处理工具;从通讯架构来看,连一般手机也都需要有PC的基本功能;从育乐消费性的效用来看,PC与周边软硬件也才是真正的主流架构。

PC的发展是由一股开放、自由的精神所创造出来的,任何逆向的操作都会因为违反本质而终归失败。既然PC演变至今已是那么重要,几乎每个人从学习阶段开始,都需要一台PC来帮忙,那么就不能剥夺任何人在立足点上的平等原则。因此,当2005年MIT媒体实验室主任Nicholas Negroponte,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起所谓One Laptop Per Child-OLPC时,立刻驱动了PC自由开放的本质,再一次把PC推向更平民化、普及化与低价化的目标,接着市场上激起了低价计算机的风潮,就自不待言了。

OLPC或其它继之而起的低价计算机系列,虽然以低价为主要诉求,但却是PC多年发展的工艺结晶,由于庞大的制造数量,才可以将单位成本降到最低,也因为数量大,又得以研发更精良的软硬件,将来OLPC想当然尔会比传统PC的功能还要强大。举例来说,现在的PC功能也不是当年昂贵的迷你计算机可比拟,只因为迷你计算机被封锁在既得利益者所主导的圈圈里。所以,不论是OLPC、Classmate PC或其它未来的PC如UMPC等,都会回归PC的本质-Popular & Cheap,也就是普及再普及,便宜再便宜,这是再简单不过的PC史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