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CES展的一大主題為穿戴式電子(另兩大主題為3D列印、汽車用電子),一般而言穿戴式電子指的是身上的配戴物,如眼鏡、手錶、耳機等,然廣義而言也包含鑰匙圈、自行車用電子(或稱智慧單車)等。

智慧單車的發展值得關注,圖為MIT的單車計畫(Source: senseable.mit.edu/copenhagenwheel/)
智慧單車的發展值得關注,圖為MIT的單車計畫(Source: senseable.mit.edu/copenhagenwheel/)

舉例而言,Garmin除推行汽車用的導航裝置外,也推行支援各種戶外運動的導航裝置,如跑步用GPS、高爾夫GPS、自行車GPS等,另也推出名為Vector的踏板式功率器,自行車換用此踏板後,可以偵測記錄(加速度感測器)騎乘者輪踏的主要施力位置與左右腳平衡度等,並透過無線的ANT+通訊協定傳輸到單車GPS上。

類似地,Motorola在尚未併入Google前曾推出Android智慧型手錶MOTOACTV(ACTV帶有Activity的意涵),該手錶的選用配件中,有一個是Bike Speed & Cadence Sensor,將感測器安裝於單車上,也可以偵測騎車的節律,並透過手錶即時顯示。

另外,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上募得1,000萬美元的Pebble智慧錶,可以環扣在單車上使用,或者是在另一個群眾募資網站Indiegogo上募資成功的Kreyos智慧錶,可將錶帶拆下,將錶芯鑲嵌在單車的固定座上,當成「單車用微電腦」使用。除此之外,單車用的電子照明(LED燈,具抗震性)、單車用的行車記錄器(影像感測器)等也愈來愈普及。

單車設計新走向

前述的技術與應用,多半與速度、定位、導航、計時、里程等記錄相關,至多提供音樂播放,但單車用電子的各方面仍持續強化提升中,如藍牙低能源(Bluetooth Low Energy;BLE)的協定正逐漸取代ANT+協定中,影像感測器也從CCD改行CMOS。

且目前尚少引進智慧眼鏡,若單車與眼鏡連線,則可以讓騎乘者不改變視線下取得相關資訊,而能更專注於運動。

也由於單車必然在戶外使用(健身單車不在此列),因此產品的防水防塵設計必須強化,同時要採行陽光下仍可清晰觀看的顯示器,以及要長時間使用(一路上沒有電源插座),如Pebble錶就使用SHARP特有的單色Memory LCD顯示器,雖為單色顯示器,但能在陽光下有較佳的觀看效果,以及較省電的特性,使系統業者寧可接受無法彩色顯示的缺點,也要提供清晰、省電的資訊顯示。

更大膽的設計:Smart Wheel、APB

除了高程度性保有單車原有機械結構外,也有業者開始提供更大膽的設計,例如Kickstarter上FlyKly公司提出 Smart Wheel的電動單車,將馬達、電池等都大幅縮小,縮至後輪輪圈內,使其外觀更逼近傳統機械單車,而不像過往一般的電動單車。該單車可用USB埠充電,可用藍牙通訊(iOS、Android手機或Pebble錶)遙控轉速、上鎖(不能啟動),內建GPS導航記錄與防盜(單車被移動,智慧手機/錶上會出現警示)等。

Smart Wheel最高時速20英哩(約每秒9公尺),電池可續航30英哩(約48公里),但在下坡時又可以自動為輪內的電池充電,電力不全然倚賴電源插座。Smart Wheel原目標募資10萬美元,實際募得70萬美元,高度超標,Smart Wheel的前期捐募者可用550美元獲得Smart Wheel,之後價位也略高於此。

或者泰國設計公司LIGHTFOG提出具空氣淨化功效的單車構想(概念車),稱APB(Air-Purifier Bike),在單車兩個把手間設置一個進風口,如此二氧化碳、污染、塵埃進入後會被過濾成純氧、潔淨的空氣,供騎乘者呼吸,而潔淨的功效是倚賴單車上的電池、電子系統,電力也可部分從單車上的太陽能發電獲取。這項設計在去(2013)年獲得知名的紅點(Reddot)設計獎。

看來,智慧單車的熱潮正在展露,未來將有更多令人驚奇的技術、功效與構想設計,大眾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http://www.garmin.com.tw/products/intosports/vector/

https://motoactv.com/home/page/accessories.html

http://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flykly/flykly-smart-wheel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23127/Bicycle-built-air-purifier-spares-cyclists-exhaust-fumes.html

http://spectrum.mit.edu/continuum/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