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及電子產業一直以來所擁有的產業完整性,近年來,在產業南進、西進現象下,似乎有慢慢結構性瓦解的危機。眾所周知,高科技產業非常注重生產成本的控管,這其實也是市場競爭機制下,相當正常而普遍的現象,因此廠商往勞力密集、原料人力成本低的地區發展,這個概念,我國政府與企業應該早就「心知肚明」。

所以,高科技產業政策的擬定,有關當局即使抓不清楚未來的方向,但總不會看不清依現有軌跡所必然產生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結構還是以製造生產為主,那麼追求生產成本的降低,以維持一定的競爭力,而引發廠商各自的外移或遷廠考量,應該也是商業行為運作下的「必要之惡」吧?如果以樂觀的角度來看,這應該是產業發展自然的蛻化過程,只是我們必須確切知道,我們希望蛻化成什麼模樣。

但話說回來,就一國經濟的主要命脈而言,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外移(包括資金、人才等)現象畢竟是不健康的,因此調整步伐,重新檢視、擬定產業發展重點,並以國家資源結合民間力量,加上台灣目前仍擁有雄厚的高科技全球知名度與影響力,一定能再開創新的格局,找到新的定位點。這絕非是口號,事實上,就算是大方向能確定,台灣仍須「臥薪嘗膽」潛心發展幾年,這當中,中國大陸的掘起、國內政經局勢等演變,都在在地考驗著我國繼PC產業之後,是否還能在國際舞台上再扮演另一重要角色。

現在,廠商忙著各自找出路或生路,因此,政府有關單位必須主動積極介入、規劃及整合政策,台灣再小,面對全球性的競爭,還是必須打整體戰、組織戰。更何況,台灣有成功的經驗,甚至手上還有幾張王牌。但是最重要的,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