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重要的兩個消費性電子展,一是每年1月在美國賭城的International CES,另一是每年9月在德國柏林的IFA,除此之外或許會有人在提日本CETEAC,但指標性仍不如前二。

HDMI陣營在IFA期間發佈HDMI 2.0
HDMI陣營在IFA期間發佈HDMI 2.0

IFA期間除了Samsung、Qualcomm發表的智慧錶成為焦點外,HDMI陣營也藉此發表HDMI 2.0標準,在此之前HDMI陣營(以Silicon Image為主的一群業者)已經發佈MHL 3.0,但兩項新標準的時間相近,選擇在IFA之前發佈MHL 3.0,並在IFA期間發佈HDMI 2.0,顯見HDMI標準的產業地位、重要性仍高過MHL,畢竟以累積裝量(Install Base)而言,目前HDMI遠多於MHL。

HDMI 2.0嚴格而論已延宕約3季,HDMI陣營的HDMI Licensing, LLC在2012年初就宣稱2012年底會完成訂立,但實際上到2013年9月才完成,這個延誤也若干影響4K UHD視訊的普及,雖然主影響還是H.265壓縮格式及原生4K製作的影片內容。

HDMI 2.0功效內容

HDMI 2.0有8項新功效:

1. 支援4K UHD解析度(2160p)播放,每秒50或60張畫面,相較過去1080p每秒60張畫面,快上4倍。

2. 32個聲道,提供多維度滲透的音效體驗。

3. 音效取樣率最高到1,536kHz。

4. 可同時傳輸兩組視訊內容在同個一螢幕上。

5. 可同時傳輸四組串流音效。

6. 支援廣角的劇場級長寬比例(21:9)。

7. 動態同步音訊與視訊串流。

8. 提供CEC extension,可用來擴展延伸消費性電子裝置的命令與控制,讓單一控制點進行更多操控。

8項新功效最具意義的是支援4K視訊,至於32聲道、1,536kHz取樣率、支援劇場長寬比等則屬伴隨,倘若未來直接用8K系統在電影院播放,才需要支援32聲道、1,536kHz取樣、21:9長寬比,且還不見得必要,甚至規格已過高,以Sony 劇院級的SDDS(Sony Dynamic Digital Sound)而言,亦不過8個聲道。

至於支援兩組視訊、四組音訊,則有部份對抗DisplayPort的意味,但DisplayPort能夠同時多組視訊輸出,且輸出至不同螢幕,但HDMI目前為兩組輸出,且必須在同一螢幕。此外此功效除對抗外,確實可支援電子看板、遊戲對戰等應用。

傳輸率仍有提升空間

這次HDMI 2.0之所以能支援4K UHD,主要是將傳輸時脈再次提升,過往1.0/1.1/1.2為165MHz,1.3/1.4提升成340MHz,如今2.0提升成600MHz,如此傳輸率也從4.95Gbps增至10.2Gbps,如今2.0更增至18Gbps。支援Full HD約需要3Gbps,而支援4K UHD則需要12Gbps,HDMI 2.0的18Gbps確實可滿足傳輸需求。

然要更進一步問,HDMI有可能再提升傳輸率嗎?答案應是肯定,HDMI是透過3組通道在傳輸視訊內容,18Gbps等於是每組通道貢獻6Gbps傳輸率,若以銅線極限10Gbps而言,未來有可能到30Gbps。不過,這裡尚未考慮傳輸協定中的部份耗佔(Overhead),若考慮進去,則1.0/1.1/1.2的實質傳輸約3.96Gbps、8.16Gbps、14.4Gbps。

新版標準廣邀業者參與

除支援4K UHD延宕約3季外,HDMI似乎欠缺後續發展的頭緒,HDMI Licensing, LLC在官網上發佈,期望廣邀各種新功效特色的提案,以便能納入新版HDMI的研擬訂定中,且歡迎新加入的業者提案。

相較於過往,HDMI陣營(包含MHL)屬於少數業者主導的技術標準,多僅有5~9家業者主導發展,其餘業者只能加入與採行標準,不易左右標準發展,而此次廣邀新業者加入與提案,與過往的態度截然不同。

對此筆者推估,有可能HDMI標準已至極致,需要其他業者共同提出新的擴展延伸方向,事實上與HDMI相同,是以TMDS傳輸技術為基礎所發展成的介面,如SATA、DVI等,也早已發展至瓶頸許久,而後SATA逐漸被PCIe取代,DVI也被DisplayPort取代,若HDMI不能思考新出路,未來恐怕會步上SATA、DVI的老路,或被其他相近的競爭規格(DisplayPort、DiiVA)拉近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