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華人農曆春節前,一位貴賓 - 英國開放式數位研究所執行長Gavin Starks在英國貿易投資署(UK Trade & Investment, 簡稱UKTI)的安排下來到台灣。這位英國紳士的背景很特別,除了是多家網路公司的創始人,及具有天文科學家身份外,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是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的成員之一。

英國倫敦科技城集結了大量極具創意的科技、藝術及文化工作者
英國倫敦科技城集結了大量極具創意的科技、藝術及文化工作者

在訪談中,他提到一個他深深喜愛、已生活了十五年的倫敦區域:「這裏集結了大量極具創意的科技、藝術及文化工作者,我們彼此吸引,也激盪出許多火花。」這個地區位於倫敦東區,而這種極富科技創意、充滿生氣的特色,近年來讓它有了個速配的新地名,即為倫敦科技城(Tech City in London)。

就如同歐巴馬重視新創事業而推動Start America,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也看到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兩年前我即承諾要將倫敦科技城打造成全球最優秀的科技中心之一,英國政府將盡全力使英國在這場全球的競爭中成長茁壯。」

為了落實這項承諾,英國政府整合來看產業界、銀行服務及學術界的支持,讓科技城的創業家們能夠接觸倫敦享譽世界的金融服務業,以及歐洲龐大的創投社群。在育成的環境上,這裏擁有尖端資訊通信科技基礎建設、數位與創意設施,包括使用於2012年奧運場地的設備在內;這裡也是超高速寬頻的優先鋪設區。

在去年12月初,David Cameron更宣布投資5千萬英鎊於倫敦科技城中,將與微軟、KPMG等企業共同在此科技城中打造一個Open Institute科技館,以用來培育新創事業家,並建立成為歐洲的科技樞紐。

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已吸引超過500家企業選擇科技城作為開創與擴展業務的地點。一些知名的企業思科(Cisco)、沃達峰(Vodafone)、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英特爾(Intel)和麥肯錫(McKinsey & Co)等等。其中英特爾正在這個地區成立新的研究實驗室;谷歌已設立能與當地居民互動的辦公空間Google Campus,還將設立創新樞紐中心,以開發新一代應用程式與服務;至於臉書則將科技城做為其「開發者會議(Developer Garage)」計畫的永久總部。

此外,微軟計畫今年會來此設立一座研發中心,提供年輕開發者意見與協助; KPMG會計師事務所將設立辦公室,提供快速增長企業專業諮詢;Amazon已於2012年夏天來此建立數位媒體研發中心。

來自政府的承諾及大企業的進駐,對於科技城的發展自然有很大的助益,但讓在地創新工作者感到迷人的最大吸引力,還是來自他們自發的活動及不期然的「相遇」。

Gavin表示:「這個區域的咖啡廳密度之高,恐怕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吧。」他和其他創意工作者一樣,都喜歡到處「混咖啡廳」,因為在這裏總會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可談談天馬行空的可能性,而一些動人的創意往往就這麼蹦現、合作的夥伴也就這麼命中註定的牽絆在一起了。

再對照一下台灣吧,我們有許多科技園區,園區內立起一棟棟氣派的辦公大樓,在規劃「方正嚴謹」的樓層或街道中,很適合衣著光鮮的工程師們認真辛勤的工作。但活潑、熱情、充滿瘋狂點子的科技怪咖們,卻不知該到那裏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