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Wi-Fi技術發展可說是有愁困與斬獲並存,稍愁困的是,若單純以追求傳輸率而言,2016年僅有IEEE 802.11ac Wave可以期許,接替11ac的新標準11ax有可能要至2019年才能登場,即便樂觀看待,每次新速率標準未定案前的2年,草擬版標準就會先開跑,也必須要到2017年才有話題。

未來的Wi-Fi採數十公尺的無線充電,耗電僅過往的萬分之一,加上用方位角度進行安全辨識,如此提供給終端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將與現況大大不同。
未來的Wi-Fi採數十公尺的無線充電,耗電僅過往的萬分之一,加上用方位角度進行安全辨識,如此提供給終端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將與現況大大不同。

同樣的,以60GHz為主的高速率傳輸作法IEEE 802.11ad(俗稱WiGig),自從2013年併入Wi-Fi聯盟後,正式認證服務一延再延,在2014、2015年均未能啟動,即便2016年啟動,也難獲得熱烈迴響,且接替的新標準IEEE 802.11ay(速率拉升至20Gbps~40Gbps)預計2017年定案,目前的業界、市場關切度也不高。

還有一個愁困是,2015年初即提出Wi-Fi Aware標準,2015年中公布6個業者的晶片通過認證後,即尚未有新晶片、裝置獲得認證,顯示Wi-Fi Aware的技術與應用推行不如預期。而2016年提出的Wi-Fi HaLow也僅是將原有的IEEE 802.11ah訂下確切的推展名稱,尚少實際進展。

雖然官方標準與認證推行有愁困,但非官方的Wi-Fi技術發展多有斬獲,例如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提出被動式Wi-Fi,速率降至11Mbps,僅等同於1999年的Wi-Fi速率(IEEE 802.11b標準),但耗電僅有現行的萬分之一,並仍有30公尺的傳輸距離,很適合家庭物聯網應用。

另一個研究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其電腦科學暨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提出以定位方式提供Wi-Fi安全防護,現行的Wi-Fi安全防護多半透過密碼方式或身份認證方式實現,而名為Chronos的新技術嘗試以辨識Wi-Fi裝置的角度與距離來提供防護。此研究在兩間公寓、一間咖啡廳進行實驗,前者的試驗準確性達94%,後者為94%。

以定位方式提供安全防護已很特別,更特別的是其定位方式也有所不同,過往多半透過3個或3個以上的Wi-Fi無線存取點(Access Point, AP),以距離能量強度的方式來探索Wi-Fi裝置的位置,但Chronos則是採行時間差測距(time-of-flight)的方式,僅1個AP就能進行定位,且準確度較過往提高20倍,能提供數十分工的位置差距辨識。

若方位辨識的安全防護可行,終端用戶可以省去記憶Wi-Fi密碼,且Wi-Fi傳輸的加解密演算可以省去,相同時間內可獲得更高的實質資料傳輸量。

此外,同樣是華盛頓大學,在更早之前的研究提出Wi-Fi無線充電技術,透過AP能對18公尺、25公尺外的溫度感測器、攝影機提供運作電力,同時進行資料傳輸,且裝置內沒有電池,裝置接收到Wi-Fi AP傳輸來的電力為立即接收、立即耗用。實驗的另一個斬獲是能對25公尺外的鎳氫電池、鋰高分子鈕扣電池進行充電。

綜觀上述,由於Wi-Fi官方新標準推行不如預期,更先進的技術標準研擬也待定案,因此Wi-Fi的商業市場短期內沒有明確推展方向。而可喜的是,學術領域的研究已開啟數個可長期探索與精進的方向,Wi-Fi技術的長期發展仍值得期待。

各位可以嘗試想像,未來的Wi-Fi採數十公尺的無線充電,耗電僅過往的萬分之一,加上用方位角度進行安全辨識,如此提供給終端用戶的使用便利性將與現況大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資訊技術、社會的雲端化發展等趨勢也在影響Wi-Fi運用,OpenSignal提出群眾外包(Crowd Sourcing)的作法,讓群眾自發性上傳回報各地的免費Wi-Fi熱點(HotSpot)SSID、密碼,如此用手機查詢一下地圖,就可以知道附近可有免費取用的Wi-Fi,如此不用電子工程技術的實質精進,也能提供Wi-Fi應用的便利性,衍生出Wi-Fi社會學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