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Google提出Android Wear,2015年4月Apple提出watchOS(用於Apple Watch內),經過約一、二年的發展,兩套智慧錶用的作業系統都進入2.x版的新階段,各位是否好奇從1.0到目前為止,智慧錶作業系統的功能功效有哪些改進提升呢?以下是筆者的探索。

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是否能支持Android Wear的強力、獨立系統發展,恐怕是一項挑戰了。
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是否能支持Android Wear的強力、獨立系統發展,恐怕是一項挑戰了。

先談Android Wear,1.0版之後的1.3版在2015年8月提出,主要是加入可以互動的錶面(watch face),並加入Wi-Fi的支援,彌補Bluetooth傳輸率的不足,然後也提升點執行效能與省電性。

到了2016年2月提出1.4版,1.3版以Android 5.0為基礎所發展,1.4版改用Android 6.0,主要是加入了手勢操控功能(藉由錶內的加速度感測器來感測),也可以直接對手錶發出語音訊息,以及支援手錶發聲,如來電通話、播放音樂等。

到了2016年5月的2.0版,開始加入錶內獨立執行的App,在此之前主要的App執行都倚賴自Android智慧手機,至此終端使用者可以直接在Android Wear智慧錶上操作Google Play Store for Watch來搜尋、瀏覽、下載、安裝、執行App,其他支援也包含可以手寫辨識、提供觸控鍵盤、OLED顯示器時可以使用黑色背景(省電)等,然後重新定義圓錶形的使用者介面等。

而watchOS方面也有自己的發展主張與路線,1.0版即支援多種應用,包含音樂、行事曆、地圖、體能訓練、相機遙控、Passbook、siri等,錶面也有9種選擇,1.0.1(2015年5月)則支援站立活動的量測、Emoji字元,並增加更多西方語系的支援,如丹麥、俄羅斯、葡萄牙等。

2015年9月watchOS進入2.0版,比Android Wear晚出1.0版,但卻比Android Wear早進入2.0版,包含新的錶面、Siri支援的改進、音樂播放的改進、地圖的改進、體能訓練的改進、Apple Pay行動支付的改進等。

另外2.0版也對程式設計師更好,原生的軟體開發套件(SDK)可以更快開發出更好的Apple Watch App,可以直接在Apple Watch上播放影片等,且2.0版才正式支援繁體中文(台灣、香港),此版也加入更多語系,包含其他國區的英文(紐西蘭、新加坡等)。

watchOS的改版之後更密集,10月推出2.0.1,12月為2.1,2016年3月為2.2,5月為2.2.1。2.0.1修正一些錯誤,例如改制一些過度耗用電池的運作形情,與iOS同步行事曆的問題:2.1再次延伸語系支援,捷克、越南等。

2.0.1與2.1多半在除錯,2.2版則將重點放在加入新功能,例如一支iPhone可以跟多支Apple Watch配對使用(鼓勵別人買多支手錶但共用一支手機?),而後附近地圖導引可以選擇活動類項,例如是想吃東西、購物或其他,還有是配戴者靜止不動時,有關心跳的偵測頻繁度會提高。至於2.2.1版,僅在提升執行效率與執行穩定度。

由以上可知,Android Wear與watchOS的發展、提升路線不大相同,Android Wear有提升智慧錶獨立化、強大化的傾向,例如具備Wi-Fi、獨立執行App等。但watchOS則仍是以輕量為主,並以應用支援提升為重點,多數應用仍倚賴iPhone智慧手機(例如NFC行動電子支付),甚至是更倚賴,此如前述,可讓多支Apple Watch共用一支iPhone。

到底讓智慧錶持續倚賴智慧手機是否正確?或許Google、Apple各有看法,全球智慧手機成長率已經轉緩,而Android以數量計算已佔有近80%市場,自然不希望Android Wear智慧錶太倚賴Android智慧手機,但Apple主要的收入都來自iPhone(次之為Mac,更次為iPad),且iPhone在整體市場已居弱勢,因而多項新發展都在維持、強化、延伸iPhone的價值,包含Apple TV、HomeKit等亦在力拱iPhone。

不過,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是否能支持Android Wear的強力、獨立系統發展,而不致於電力太快耗盡導致不實用,或因使用新製程技術而讓智慧錶過度昂貴等,這恐怕也是一項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