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2013年、2014年,Intel、TSMC等大廠就紛紛力拱物聯網(IoT),或許半導體大廠早就看出半導體需求即將轉緩,必須有新的終端需求刺激,但看來緩不濟急,半導體產業開啟了一連串的整併,Intel併Altera、NXP併Freescale、Dialog併Atmel等等。

產業對物聯網市場的探索可說是充滿活力,但目前各項串連仍屬局部,看來各業者各自努力探索、聯合探索的行動,仍會持續一段時日。
產業對物聯網市場的探索可說是充滿活力,但目前各項串連仍屬局部,看來各業者各自努力探索、聯合探索的行動,仍會持續一段時日。

為了探索物聯網市場,每個業者使用不同的方法,Intel、Linear、MediaTek等擁抱Maker圈,推出盡可能相容、相仿於Arduino的開發板,如Intel推出Galileo、Linear有Linduino,MediaTek有LinkIt ONE等。

開發板只是好入門、上手,但日後很可能直接以此為基礎生產銷售物聯網產品,因此Intel再提出Edison,Samsung也提出3款ARTIK,MediaTek也有LinkIt Assist等,用晶片製造與封裝技術,讓物聯網的核心系統盡可能小型化,更貼近商品化產品的生產需求。

與前述業者不同的,Marvell走群眾募資路線來探索潛在開發者,其物聯網開發套件Kinoma Create在Indiegogo網站上發起募資,共有來自26國的人預購此套件,Marvell以此獲得新的潛在應用開發商,未來可能成為其晶片銷售的新客戶。

擁抱Maker的不只是晶片商,軟體業者也是,Microsoft也相同,Mozilla基金會也相同,Microsoft提出支援Arduino的Windows技術,並針對Raspberry Pi 2提出對應的作業系統Windows 10 IoT Core,Mozilla基金會旗下的Firefox OS也提出WebUI以支援Arduino。

另外,藍牙通訊技術的標準制訂、推行機構Bluetooth SIG,從4.1版標準起也積極讓藍牙支援物聯網,如增訂Mesh拓撲連線方式、增訂IPv6協定支援等,但這些仍然不夠,Bluetooth SIG甚至自己開發與推行藍牙物聯網應用的開發工具軟體,期望加速業界採行以藍牙通訊為基礎的物聯網應用。相對的,Wi-Fi聯盟、ZigBee聯盟尚未有類似作法。

進一步的,晶片商開始聯合雲端服務業者,期望更快串連出完整的物聯網發展系統,例如ARM與IBM的合作即是,IBM購併SoftLayer後增強其雲端服務能力,而ARM期望透過雲端支援加速其mbed技術方案的發展。

同樣的,MediaTek初期推行自有的雲端服務MCS(MediaTek Cloud Sandbox),但之後也與Amazon合作,使AWS(Amazon Web Services)能支援LinkIt ONE。Qualcomm也相同,在2015年5月即宣布與6家雲端業者合作,包含Ayla Networks、Exosite、Kii、Proximetry、Temboo、Xively by LogMeln等,看來Qualcomm的路線與ARM、MediaTek不同,以新創雲端服務業者為先,尚未與知名大廠連線,且Qualcomm將物聯網稱為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

至於物聯網協定的戰爭也早就開打,包含AllSeen的AllJoyn協定、OIC的IoTivity協定,Thread Group的Thread協定,Apple的HomeKit(HAP),Google的Weave(購併自Nest Labs),日商為主的ECHONET Lite,Huawei(華為)的HiLink等。前述為家用物聯網,若為產業用的物聯網協定更是繁雜。

另外也有業者主張物聯網作業系統,如Google的Brillo或Huawei的LiteOS,或Apple新款Apple TV的tvOS。而晶片商或Maker圈則有不同的作業系統主張,多半是以Linux為基礎,例如Intel擁抱Yacto Linux,Arduino基金會擁抱OpenWRT(同樣是Linux,已用於許多Wi-Fi路由器內),Raspberry Pi方面,Raspberry Pi基金會也用Debian Linux改造出一套Raspbian(Linux)。

綜合上述,從晶片核心、晶片、晶片封裝模組、開發板、更貼近量產的評估板、開發軟體工具、嵌入式作業系統、通訊協定(且區分成網路層、應用層)、雲端服務支援等,因應物聯網所需要的改變相當多。

再加上Maker(開放原碼硬體OSHW)社群、群眾募資等力量的注入,產業對物聯網市場的探索可說是充滿活力,但目前各項串連仍屬局部,尚未有業者能獨自完整串連各環節,看來各業者各自努力探索、聯合探索的行動,仍會持續一段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