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2年Apple提出iBeacon後,室內定位技術開始熱門,其他不同的實現技術也紛紛出爐,包含超音波、超寬頻、Wi-Fi等,期望能爭取到若干市場機會。

IMES是以「強化、延伸GPS」為思維所產生的技術
IMES是以「強化、延伸GPS」為思維所產生的技術

在多種室內定位技術中,其實早於iBeacon未提出的2011年,日本業者即提出IMES(Indoor MEssaging System)技術,但至今為止IMES尚未有太大的市場斬獲,原因為何呢?

IMES是以「強化、延伸GPS」為思維所產生的技術,由於GPS是在太空中佈設衛星,衛星將定位信號打向地面供眾人接收,但信號至地面已相當微弱,至多穿透玻璃,不易穿透鋼筋水泥,因而無法室內定位,這對汽車進入隧道、進入較大的地下停車場容易有困擾。

因此,IMES的作法是在室內廣佈無線發送器晶片,晶片等於代替衛星,在室內發送定位信號(經度、緯度、高度等),達到「進入室內仍可持續定位」的目標,官網更以「Seamless,無縫、無形」一詞來強調此技術。

簡言之,IMES就是把整套GPS搬進室內,包含使用的頻率、波段等特性均類似,但這個照搬卻出現一些問題,必須調整才能更實用,如GPS速率約50bps,但室內運用時此速率太低,因而調高至250bps。

另外,IMES的佈建若過於接近室外,也會對正宗的GPS產生干擾,因而把頻率刻意錯開8.4kHz,同時也調整發波功率,以明顯功率強弱差異來降低干擾。

當然,在此之前業界已提出一些運用慣性感測器的輔助導航技術,運用加速度感測器、角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地磁/磁阻感測器(數位指南針)等,在GPS失去信號後,仍能獲得一些暫代、補償數據。

不過,IMES的作法,雖能滿足前述的汽車進隧道、地下停車場等持續導航需求,但卻忽略其他更廣泛的室內定位需求與情境應用,一旦進入室內,以人為主的需求增多,人需要購物、走動,需要更精準的方位、方向指引,行車可以2~5公尺的距離偏差(市區~郊外),但室內的走動,可能需要到0.3~1公尺的精準,甚有業者提出僅0.1公尺的高精準度。

雖然日本晶片商支持IMES,自2013年中,開始在現有GPS接收晶片上增加對IMES的支援,以及推出可用於室內佈建的IMES信號發送晶片(距離約10~15公尺),但歐美業者與主要GPS晶片商多對此技術抱持觀望,甚至冷淡。

GPS定位晶片的後續發展趨勢,轉變成支援更多國區主持的衛星定位系統,如歐洲的Galileo(伽利略),俄羅斯的Glonass,大陸的Beidou(北斗)系統等,不再獨尊美國的GPS,並統稱為GNSS,未來也可能支援法國的Doris,印度的IRNSS。

由此可知,有些技術的照搬不見得能持續適用。類似的,商業模式也並非重新複製就能成功,2003年Apple推出iTunes Store,與iPod隨身聽高度整合,開闢了數位音樂消費的新市場,但4年後Apple推出Apple TV,一樣倚賴iTunes Store數位內容商店為後援,但推行成功度卻有限。

若進一步觀察,傳統音樂的銷售通路相當簡單,發行專輯後便將CD往零售通路賣架送,電視、廣播電台播放僅為打歌管道(行銷通路)。但電視、電影則不同,以電影而言,銷售通路隨時間進行轉移,最先是院線,而後二輪、DVD/BD、有線電視、無線電視等。因此將音訊市場的成功模式直接複製到視訊市場,不一定能成功。

最後,有趣的是,IMES技術的發展靈感來自日本的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該衛星系統與前述的歐、俄等衛星系統不同,不是為了擺脫美國GPS而發展,而是改善GPS系統在日本地區的表現而發展,無論QZSS或IMES均是GPS的強化、延伸技術,QZSS仍在建構中,預計2017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