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发表2006年7月针对台湾前五百大制造业、服务业与五百位社会意见领袖所做的意见调查,调查中指出未来产业应具备的特质应包括提高国际竞争力、具高附加价值、建立独特优势的可能技术、改善国人生活质量以及有助于国家在区域中的发展与地位,目前台湾对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包括经济成长、社会公义与环境永续等重点,必须找出最佳不对称的发展构面,而以优质生活代替环境永续发展的无限上纲则更为务实。
在调查中,受访者对目前台湾各项价值定位的认知与十年后的期望出现部份落差,在国际价值链部份,多数人认定目前台湾在整合全球资源部份表现良好,但在2015年却有部份人认为发展关键技术更为重要;在产业驱动引擎部份,实体产品制造是目前多数人认为重要的,但未来有较多人认为软性知识服务比较重要;创新驱动来源方面,目前国际市场考虑的比重远高于本土需求驱动,在2015年,国际市场考虑的比重更是显著提升,只是目前政府施政的方向并非如此。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IEK)主任杜紫宸表示,以上几个问题点出台湾目前台湾产业发展看法的纷歧,并没有一个一致性的方向与策略重点。
但要实现愿景多数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包括温和的两岸关系、政策实时反应需求、具备研发科技能力的人才、具国际观与外语能力的人民以及发达的资通讯设备。在角色定位上,杜紫宸指出,软性经济创意者、如美国的产业技术领导者、如北欧国家的生活型态先驱者、如韩国的全球资源整合者,在这四个角色的追求上台湾并没有明确的发展共识。
因此,杜紫宸也大胆提出五项产业关键策略思维与建言,表示应以评价购买力计算及订立经济成长目标,重视国民优质生活;以开放策略观点寻找台湾在「东协加五」区域,也就是东协十国加上中、日、韩、印、台等大亚洲地区之价值定位;拟定多元化产业政策:下游野牧、中游灌食、上游诱捕;为厚植竞争关键人力资源,重新检讨移民政策与教育政策;正面强化台商海外投资与国内主力产业之紧密链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