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台湾触控业者正在尝试建立完整的价值产业链。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表示,台湾本身具备的条件包括系统制造,触控模块,ITO Glass,ITO光罩,Cover Lense都是台湾厂商的能力范围。不过,台湾业者目前仍然缺乏ITO Film和ACF相关资源,这两者主要资源仍然掌握在日本厂商手中。此外,触控控制IC大厂Atmel,Synaptic以及Cypress也仍大权在握。
台湾谈触控产业,通常会将产业链以是否打入Apple供货商作为区分标准。Apple供应链部分,奇美电子的价值链整并动作很大,Cover Lense面板与系统制造都囊括在内。非Apple供应链则以Tier1的智能型手机与非苹果平板客户作为利基,2011年产能将转为投射式电容与电阻式技术五五分的产能分配。传统的TFT-LCD面板厂商无不希望能在触控找到新的机会而在控制IC,台湾本土业者得到好订单的机会恐怕要到2012年。
台湾触控产业的机会,在于操作系统对于触控功能的支持-无论是iOS、Android、Windows8、还是MeeGo,无论是传统PC操作系统或是行动操作系统,无不纳入触控功能,市场肯定迅速成长。iPhone第一代到第五代仍然方兴未艾,显然看得出触控产业不怕找不到舞台;而且中大尺寸应用不断沿伸,正处于新兴爆发期,触控产业的黄金十年还在攀上顶峰的路上,此话并不为过。
不过,黄金十年并非人人有份。大好机会同时也伴随着威胁,消费者的需求千百种,应用需求必须量身定做,技术不可能原地踏步,肯定是比光阴更不留情地推陈出新,厂商必须备足银弹不断投入研发资源、并确实让产品与技术作链接才行。再来,未来触控之路也将更为崎岖。选择走先进制程、高阶路线者,面对的敌人是坐拥金山银山的国际大厂,以及老神在在的Apple,随时可能以多点触控与手势专利赏你一道紧箍咒;而压低成本低价抢市者,则更难走,面对大陆厂商的低价竞争,制造优势其实不再是台湾厂商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