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資策會MIC:人形機器人2026年進入商業化 2028年普及
 

【CTIMES/SmartAuto 籃貫銘 報導】   2025年05月08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3775】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8日研討會中聚焦三大新興科技趨勢:人形機器人、衛星通訊及AI賦能智慧城市。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未來實體AI代理,預計2024年導入製造物流業,2025年擴展至服務、醫療照護與娛樂業,2026年後商業化,2028年普及至人力密集產業。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盧冠芸看好台灣在機器人、晶片及資通訊供應鏈的優勢,建議台廠可從應用整合、電動車技術延伸、關鍵零組件、軟體平台等四個面向切入商機。

衛星通訊方面,全球在軌衛星逾八成是通訊衛星,需求持續成長。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曾巧靈指出,低軌衛星部署使衛星寬頻服務普及至消費端與企業端,並升級航空海事通訊。業者致力於提升衛星彈性與容量,低軌業者擴大市占並與電信商合作,高軌業者則加速轉型,結盟低軌業者或投資新技術。

智慧城市方面,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廖彥宜表示,Edge AI、多AI代理與數位雙生是數位轉型關鍵。邊緣智慧透過eSIM加速普及,多AI代理將推動城市決策自動化,數位雙生則成為城市管理核心平台。他建議業者強化資料治理、開發高適應性模組、深化AI協作與數位雙生能力,以搶占智慧城市商機。

關鍵字: 機器人 
相關新聞
機器人洗窗新篇章 Ozmo系統革新高空作業安全與效率
立法院聚焦AI立法 《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排審成科技進展關鍵
優必達、馬偕與NVIDIA聯手 推動AI醫療機器人創新應用
科技專家示警:人形機器人發展尚待突破 過度炒作恐與現實脫節
AI機器人成長加速 2031年市場規模上看940億美元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Microchip:整合AI/ML技術 PIC32A系列MCU鎖定邊緣智慧應用
» 從烏克蘭到AI製造鏈的戰略新局
» 智慧生物感測器:從數據收集到個人化的健康洞察
» 生物感測應用的關鍵元件與技術
» 生物感測市場:零組件供應商的新藍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97.14.8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