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关税和贸易日趋紧张,中国政府和厂商更坚定要让中国IC产业快速有效地成长,以削弱当前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产出之IC零件的依赖性。就记忆体IC市场来说,一些头条和报告已宣称中国「势不可挡」,将追上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产量和技术水准,但IC Insights认为现实可能不是如此。
例如中国DRAM供应大厂长鑫,预计将在年底前测试第一个DRAM产品。但IC Insights点出,长鑫员工人数仅有数千名,每年资本预算15亿。相较之下,美光和SK海力士各有超过三万名员工,三星光是记忆体部门就预计有超过四万名,且三家大厂2018年的资本支出合计超过462亿元。
整体而言,中国去年的IC市场总值1,551亿,DRAM和快闪记忆体占41%。尽管有报告显示中国晶圆制造产量正快速增加,以及中国技术进步将会赶上各大供应商,尤其在记忆体方面,有的甚至预估会在三到五年内赶上,但IC Insights完全不认同这种说法。
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中国欠缺的非记忆体IC技术。目前中国没有类比、混合讯号、MPU和MCU伺服器,或IC特殊编成制造商。更甚者,这些IC产品占中国去年IC市场的比例超过一半,而这些产品多半由外国IC厂商主导,有赖於他们数十年的经验和数千名员工。
IC Insights认为,中国将花数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在非记忆体IC产品领域中展现竞争力。目前多关注中国在记忆体市场的策略,但中国要在非记忆体IC领域达到自主,会带来更严峻的问题。
去年,中国在中国贩售的IC产品价值1,550亿,仅15%(240亿)在中国生产。而在这价值240亿在中国生产的IC产品中,仅27%(65亿)由总部设在中国的厂商生产,这在中国价值1,550亿的IC市场中仅占4.2%。
IC Insights预估,由中国厂商制造IC的65亿产值,约有10亿来自IDM、55亿来自SMIC等电路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