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与永续创新齐飞,金属中心「菁才奖」迈入第十年,涵盖半导体、材料、绿能、智慧医疗与数位转型等关键领域,表彰技术菁英与团队逾140组,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wards)与爱迪生发明奖(Edison Awards)等国际殊荣。
 |
个人奖主审台湾车辆移动研发联盟苏评挥顾问(前排左四起)、台大电机罗仁权特聘教授、金属中心林仁益董事长、团体奖主审电电公会杜紫军会策顾问、中鸿钢铁公司陈玉松荣誉顾问,与金属中心「2024菁才奖」得奖者合影 |
从今年的8位个人奖得主与6组卓越团队观察可见多项技术突破。在个人奖部分,荣获「科技女杰奖」的升级处同仁,以创新节能优化演算法,并导入AI智慧决策节能模组调控,开发「可持久高效自预热燃烧」技术,不仅提升制程能源效率,更达到10%至20%的节能效果,荣获2024年R&D 100 Awards与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金牌奖等国际肯定。
同时,「技术研发菁英奖」得主开发出「铝合金与热塑复材接合技术」,突破铝合金材料在厚度小於0.8mm所面临的弯曲强度瓶颈,使铝合金接合界面强度最高可达34 MPa,推动全球首创100%全循环异质混成板材,让笔电壳减重20%、碳排降低48%,并具备再生高值化与规模化应用的潜力。
获「青年创新希??奖」的研发人员成功打造出国内首创「铜合金AI设计模组」,显着缩短研发周期,开发出导电率突破传统极限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该线材现已提出四项专利申请。
团队奖部分同样成果丰硕。研发「不锈钢耐蚀暨表面硬化系统设备」的团队,透过气体活化技术大幅提升不锈钢表面硬度提升至 HV 1,200,可应用於半导体/工具机/航太等精密零组件,技术已技转至17家企业,打入国际供应链,并获2022 R&D 100 Awards与2024爱迪生银奖。另一团队开发「水五金高值应用创新制程技术」,以半固态铜合金铸造突破瓶颈,提升产品品质并带动设备、模具、材料、铸造与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创造逾2亿元关联产值,锁定北美150亿元高值水五金市场。荣获「产业领航奖」的团队则研发出台湾首创「超临界二氧化碳洗净设备」,解决传统清洗限制,二氧化碳的回收率达95%、设备成本节省25%,目前已投入量产。此外,创新手机APP囗腔照光板、离岸风电跨国人才培训等应用成果,也展示金属中心技术与服务并重的全面能力。
金属中心董事长林仁益表示,菁才奖十年来见证不少隐形冠军的诞生,这个舞台持续鼓励大家在科研和创新服务上不断突破,。适逢十周年,菁才奖颁奖典礼全面升级,结合互动展演与历届成果回顾,呈现技术如何在时间中累积、创新如何在传承中前行,为未来打造坚实基础。从人才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金属中心以创新为帆、传承为舵,引领产业航向高值永续的全球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