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UL第三方测试验证助企业量化ESG表现 抢进全球供应链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2063】

台湾企业欲向世界、外部利益相关者证明ESG实践程度,UL建议以科学为基础的测试与验证,量化企业ESG表现,借此提升国际竞争力,抢进全球ESG供应链。

UL建议透过第三方测试、认证、检验和验证服务等方式,向投资者、员工、客户与其他利害关系者展示具体的ESG实作成绩,能抓紧市场商机。
UL建议透过第三方测试、认证、检验和验证服务等方式,向投资者、员工、客户与其他利害关系者展示具体的ESG实作成绩,能抓紧市场商机。

根据MSCI世界ESG(环境、社会、治理)领导指数统计,重视与积极实践ESG的企业本益比跟报酬率皆高于一般企业,除了企业积极响应ESG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投资人也开始从ESG角度衡量企业的表现与市场竞争力,以此做为企业估值与投资的依据。

UL副总裁暨台湾总经理陈宗弘表示,「现今各国与企业追求低碳、甚至净零,ESG的具体落实与表现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企业来说,是对接国际供应链,提升企业估值的重要关键。」

由于世界各国提升对ESG议题的重视,加上国际碳边境税机制带来的冲击,使得企业力求落实ESG。过去企业的永续推动多著力于单面向的社会公益投入,现今已转向综合指标性的永续发展活动。透过ESG,企业可以更具策略性的方式推动永续发展,结合永续发展与业务成果,借此改善营运与财务的绩效表现、优化风险管理、吸引与留任人才,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根据UL赞助研究机构IDC执行的2021市场聚焦报告,目前尚未有一个全球共通的ESG框架与标准可以测量与比较各个组织在ESG永续发展的表现,尽管永续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跟世界经济论坛(WEF)释出ESG准则,但ESG准则内容仍在快速变化,且不同的ESG议题处理方式对企业营运绩效的影响也不一。

鉴于评估基准不一与变化快速的不确定性,UL建议企业需要一个可以低风险打造永续业务的ESG路径,以提高企业在财务与营运绩效的表现,如透过第三方测试、认证、检验和验证服务等方式,向投资者、员工、客户与其他利害关系者展示具体的ESG实作成绩,并抓紧市场商机。

IDC市场聚焦报告亦指出,从SASB等机构释出的ESG准则,可以清楚看到,产品服务与所在环境与社会的表现是ESG最关注的议题,尤其是产品品质与安全、销售实践与产品标签、产品设计与生命周期管理、材料采购及效率等领域。因此,由第三方机构针对产品进行ESG测试、认证与验证,例如针对产品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测试、空气品质测试等,将有助于企业大幅提升ESG报告的公正客观性,加速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决策。

陈宗弘强调,「量化绝对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础。若没有精确的量化数据,就无法提供管理依据,ESG要求的是具体的成绩,而不只是行动表征,企业披露ESG数据的程度亦决定了企业的可信度。」

UL长期关注永续发展议题,提供多元的ESG报告工具,并融合各种框架的指引,协助企业追踪并展现整体业务与供应链的ESG绩效。

获取更多资讯,请浏览:

●UL赞助的2021 IDC市场聚焦报告:https://taiwan.ul.com/trust/market-spotlight-focus-esg-create-enterprise-value/

● ESG绩效白皮书:https://www.ul.com/insights/esg-performance-ebook-driving-business-value

關鍵字: 验证  供应链  UL  ESG 
相关新闻
Molex莫仕使用SAP解决方案推动智慧供应链合作
UL Solutions 扩展烟雾探测灵敏度测试 助制造商加速中国及东亚市场
瑞健医疗携手供应链启动绿色物流 实践永续发展有方
鼎新助台湾迪卡侬供应链能源管理添效率 推动绿色制造有方
国际品牌优化废弃物管理 UL2799推动多厂区减废策略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以马达控制器ROS1驱动程式实现机器人作业系统
» 推动未来车用技术发展
» 节流:电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开源:再生能源与永续经营
» 「冷融合」技术:无污染核能的新希???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CK833JX4STACUKI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