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電池再見 人體能源再利用
 

【CTIMES/SmartAuto 丁于珊 報導】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3662】

穿戴式裝置發展至目前為止,不管是智慧手錶、智慧眼鏡或者其他的穿戴產品,電池續航力一直是每家廠商面臨的最大也急欲解決的問題之一,例如蘋果日前推出的iWatch一再推遲上市日期,市場有一說就是因為電池續航力「令人失望」。然而電池容量的成長與消費者用電需求成反比,在電池容量沒有太多進展的情況下,如何供電成為最大的挑戰。

/news/2014/11/13/1830088280S.jpg

目前,各家廠商也都想辦法研發更簡便的充電技術如無線充電,而最理想的方案就是用戶不再需要為穿戴式裝置充電,因此透過能源採集技術將身邊的能量如光、熱或者動能直接轉換為電力,為裝置供電,低功耗穿戴式裝置很可能即將要邁入告別電池的時代。不過事實上,採用能量採集技術的穿戴式裝置並不是近日才發生的事,過去已有自動錶透過手臂揮動的動能發電來維持裝置運作的案例,而手錶大廠Seiko甚至早在1971年就曾經提出以人體來發電的相關專利申請。

儘管此專利後來被證明難以實現,但是在1983年Seiko一位研究人員Yoshino Masahito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三年後成功研發出一款人體電能手錶,不僅降低功耗,只需一般石英錶所需能量的3%,更在手錶內加裝了發電機和儲能系統,讓手錶可藉由手腕運動產生的能量自行發電,不必再更換電池,Seiko也在1988推出Kinetic系列的人體電能系列手錶。

除此之外,英國貿易和工業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UK)也在2006年啟動一項計畫 - 體內微型發電機投資計畫,並投下百萬英鎊的資金,希望能在體內建置微型發電機,透過物體移動的慣性動能產生電力,為植入體內的感測器或者心律調節器供電。Yogesh Ramadass表示,人體的熱量、運動或者周遭的環境光都能夠轉變為電力,提供給醫療植入物如監測感測器或者一次性醫療物品等。而目前研究人員也仍在設法利用生活周遭這些原本被浪費的能量,若能將這些能量轉換為電力,不僅能夠減少能源消耗,也將可能讓裝置的功能更為多樣化。

關鍵字: 穿戴式裝置  能源採集  Seiko  Yoshino Masahito 
相關新聞
提升穿戴醫療性能 ADI推出臨床級生命體徵AFE與微型SIMO PMIC
高通推出穿戴式裝置生態系加速器計畫 擴展穿戴式市場
推升軟性電子應用 工研院辦ICFPE剖析軟性與印製電子最新趨勢
資策會與公協會組「富紬者聯盟」 打造紡織智慧體感生態圈
Gartner:2019年全球穿戴式裝置銷售將成長26%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8.173.8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