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的市場規模龐大,根據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預估,2017年智慧家庭硬體裝置與服務的營收規模將達到830億美元, 2021年市場將成長兩倍,達到1,950億美元,在此市場,目前電信業者最為積極,國外諸多大型的電信業者早已經對智慧家庭展現企圖心,不過就現況來看,電信業者希望透過擴大服務以增進營收的做法,成效都不如預期,迪英佳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羅棨鐘博士表示,主要原因在於業者本身的心態過於本位主義,用賣方市場的角度讓消費者接受其產品,而如果這樣的產品沒有為消費者帶來價值,消費者根本不會買單。
|
市場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預估, 2021年市場將達到1,950億美元。 |
羅棨鐘指出,無論是IT或醫療業者,都一直認為智慧家庭系統將可順勢進入居家照護市場,不過此市場發展一直未如預期,主因在於外部環境不夠到位,其次是系統本身不夠智慧,因此他建議新創團隊可由此切入,強化產品的智慧化設計,羅棨鐘進一步表示,物聯網架構要運作,必須從第一線的資訊感測擷取做起,再逐步往上擴增資訊的應用,而後續的應用才是系統智慧化的關鍵,如果只是紀錄資訊,則會毫無意義,而資訊的應用必須建立再對該領域專業知識的充分掌握,因此系統廠商必須在特定領域長期蹲點,以取得第一線戰場的實務經驗,新創業者恰巧就有這樣的優勢。
羅棨鐘認為台灣是居家智慧照護業者十分重要的練兵場,不過這類型經驗有其在地化限制,同一經驗拿到國外並不見得適用,因此如果要進軍海外市場,還是必須與當地業者合作才能到位,以中國大陸為例,光是費用的支付模式與整體基礎建設就與台灣不同,所要思考的層面必須要更加全面才行,再進一步面對使用者才有意義。
對新創團隊而言,羅棨鐘建議可從服務角度切入,站在科技大廠的肩膀上,來思考如何與大廠合作,進而找出服務的痛點,對傳統的IT業者來說,切入智慧居家照護市場,則需找到照護經驗的人才協助系統開發,透過合作模式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將是台灣在智慧居家照護可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