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食品科學系的教授,正利用一種奈米氣泡技術,來協助乳品廠處理其廢水。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
乳製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其中含有病原體、有機化合物、營養物質及其他污染物。這些廢水在排放至地表水之前必須經過處理,因為污染物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並引發環境問題。乳品廠通常設有自己的處理廠,以處理每日產生的大量廢水。
這種奈米氣泡比一粒鹽還要小 2500 倍,但其獨特的特性使其應用於各種產業,包括藥物傳輸、農業和水污染等。研究者最初是在紐西蘭接觸到奈米氣泡技術。在當地,這項技術被用於延長捕撈魚類的保質期。
奈米氣泡技術透過一個產生器運作,液體被泵入其中。在產生器內部,旋轉作用—水力空化—將氣體導入低壓區域,將較大的氣泡分解成奈米尺寸的氣泡(奈米氣泡)。
這些充滿氣體的奈米氣泡在液體中能長時間保持穩定(甚至長達數月),使其能夠與不同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它們還可以提高氧化速率。這一特性在廢水處理中非常有利,因為它可以加速廢水中發現的有機化合物和總固體物的降解。
研究結果發現,奈米氣泡顯著降低了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以及懸浮固體,降幅分別為10.6%、5.77%和16.5%,同時將溶解氧提高了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