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成為科技發展主軸,最新業界報告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達 6,970 億美元,比 2024 年明顯成長,並有望在 2030 年突破 1 兆美元大關。在這波成長浪潮中,AI 與資料中心晶片成為推動主力,展現強勁且持久的需求動能。
根據市調機構發布的分析,AI 晶片銷售於 2024 年已突破 1,250 億美元大關,2025 年則預計將達 1,500 億美元以上。這代表 AI 晶片在全球半導體銷售中的比重正持續擴大,凸顯其戰略價值與產業驅動力。
AI 模型的演進、邊緣運算的擴張、以及大型語言模型(LLM)的部署,使得資料中心不斷升級對於 GPU、TPU、HBM(高頻寬記憶體)與定製加速器的需求。尤其是雲端服務供應商(如 Amazon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與 AI 新創公司,均大幅擴充基礎設施,以承載日益複雜的運算負載。
從硬體角度觀察,目前 AI 晶片生態圈集中於幾大關鍵領域:資料中心用 GPU(如 Nvidia Hopper 系列)、AI 伺服器 CPU(如 AMD EPYC、Intel Xeon)、AI SoC 與 NPU,以及記憶體模組(如 HBM3/4)。隨著 AI 應用逐漸擴展至智慧製造、醫療影像分析、自動駕駛與語音助理等場景,其對晶片效能與能耗比的要求亦同步升高。
另一方面,AI 晶片市場的快速成長也帶動晶圓代工需求高漲。以台積電為例,其 5 奈米與 3 奈米製程產能已幾乎由 AI 客戶預訂一空,而 2 奈米製程亦因應未來更高密度 AI 晶片而加速建廠與設備部署。三星與 Intel 亦積極投入先進封裝與 AI 加速架構設計,搶攻未來市占。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 AI 成長並非曇花一現。報告指出,AI 晶片市場在 2024~2030 年間預估將維持年均兩位數增長,並驅動整體半導體產業穩步擴張。由此推估,全球半導體總銷售額於 2030 年達 1 兆美元,不再是理論目標,而是極具可行性的趨勢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