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台達3度榮獲CDP雙「A」評價 將積極追求RE100與Net-zero SBT目標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207】

面對近年來國內外碳稅與碳交易制度陸續上路,台灣內部執行碳盤查結果該如何與國際接軌成為關鍵。依CDP(原碳揭露專案)評鑑最新公布2023年氣候變遷報告,台達於「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與「水安全管理」(Water Security)兩大環境主題評鑑結果中,3度獲得雙「A」頂尖評級(A List)成績,成為61家獲此殊榮的領導級企業之一,充分肯定台達以具體行動因應氣候變遷與水安全管理的努力。

台達三度榮獲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管理雙「A」領導級企業,圖為導入台達自身的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並獲LEED Zero Energy認證之美洲總部
台達三度榮獲CDP氣候變遷與水安全管理雙「A」領導級企業,圖為導入台達自身的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並獲LEED Zero Energy認證之美洲總部

基於目前國際非營利組織CDP的年度環境資訊揭露和評分程序,已被公認為企業環境資訊透明度的重要標準。2023年全球超過740家共擁有超過136 兆美元資產的投資者,以及超過300家總採購支出高達6.8兆美元的主要採購者,皆要求公司透過CDP平台揭露有關環境影響、風險和機會的資訊。

今年更有超過21,000家企業參與CDP評鑑,創有史以來最多記錄。台達則積極落實氣候變遷治理,自2021年起推動每公噸300美元的內部碳定價管理機制,以強化減碳誘因,並應用於節能減碳專案及再生電力,鼓勵投資負碳技術與低碳創新,積極朝向RE100與Net-zero SBT的目標邁進。

台達永續長周志宏表示:「2023年台達成為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Forum member,並完成首次台達據點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今年一月更成為全球首批Early Adopters。進而對外將其氣候轉型計畫,正式納入股東會議事手冊與法說會中;對內則完成範疇三15項類別碳盤查,鑑別出未來減碳重點,為範疇三減碳行動打下重要基礎,未來將更緊密與價值鏈夥伴合作,朝向2050年Net-zero SBT目標邁進。」

早在2021年台達便正式將使用再生電力倡議RE100達成率納入高階主管的績效指標,到了2022年即達成SBT範疇一與二下降13.5%的成績;且全球據點再生電力使用比例達到63%(RE63),2023年預計超越年度目標達到RE70以上,其中台灣地區更可超過RE80。

在水安全管理方面,台達雖非用水大戶,卻仍積極訂定策略目標並研擬方法學,具體落實於日常營運。2022年即首度針對全球據點進行水風險評估,並制定集團水資源政策;亦針對持續交易之一階供應商進行評估,並將結果納入台達決策依據。

據統計台達2022年全球用水密集度不僅逐年下降,與前一年度相比達到12.8%;在營收持續成長的背景之下,實現總取水與排水量絕對值下降4%的成果,在「水安全管理」已連續4年入選A List、「氣候變遷」則已7度入選領導評級肯定。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台達攜手海科館為瀕危珊瑚打造亞洲首座零碳珊瑚保種中心;並透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方針,評估分析氣候變遷對台達造成的風險及機會,進而轉化為營運策略,積極佈局包括電動車、儲能以及氫能等綠色商機。

關鍵字: RE100  氣候變遷  台達 
相關新聞
台達與德儀攜手成立實驗室 佈局先進電動車電源系統
台達樓宇自動化首獲Works with WELL授權 產品符合國際健康標準
台達新一代貨櫃型電池系統獲官田鋼鐵選用
【COMPUTEX】台達「解密Cloud to Edge AI」展出電源散熱基礎方案
台達啟動世代交替 鄭平接任董事長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巴斯夫Ultrasim結合Moldex3D發揮最大效益
» PLC+HMI整合人機加快數位轉型
» 嵌入式系統的創新:RTOS與MCU的協同運作
» 結合功能安全,打造先進汽車HMI設計
» 準備好迎接新興的汽車雷達衛星架構了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172.16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