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穿戴式裝置走向智慧化後,一個問題是,這些裝置的生態體系是開放或者封閉?有分析師認為,如果穿戴式裝置扮演輔助的角色,附屬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周邊裝置,那麼將可能被鎖定在特一作業系統內,成為大廠延伸其生態體系的應用。
|
Google或Apple, 三星等大廠會希望將穿戴式應用族群鎖定在自己的生態體系中(圖:Google Glass) BigPic:445x335 |
不過另外一派人認為,理想的穿戴式裝置是獨立的產品,不需搭配智慧手機就可以使用,它擁有自己的觸控介面、資料連接方式、感測器。更重要的是,具備藍牙或其他傳輸方式,用戶可以藉此和不同的手機或無線耳機等設備連接,而不會因為使用智慧手錶而被如蘋果、Google或三星等大廠鎖定在特定的生態體系中。然而這樣的產品並不多,其中較知名的為Pebble。Pebble電子紙(e-paper)手錶由Allerta公司設計,它可以透過藍牙2.1+EDR無線連結iPhone、Android系列手機。
但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主要原因是這些大廠大都希望透過各種週邊產品更全面性的延伸其市場範圍,讓用戶沉浸在自家的生態體系中。以蘋果為例,如果能將iWatch一同拉近iPhone、iPad甚至是iTV或Mac中,不僅可以打造完整的生態鏈,也可能從中創造出新價值、新體驗。
為達到此目地,蘋果會想盡辦法來確保用戶會將iWatch和其他設備搭配使用,例如當iWatch和這些設備一起時,才能使用全部的功能、發揮最大效益,藉此將用戶鎖在iOS系統中。Google、三星當然也都會有同樣的想法,對這些大廠來說,將更多的使用者拉近自家的生態體系是他們最終的目標。
此外,在現階段的硬體設計上,由於穿戴式裝置本身的體積限制,電池容納空間有限,為了降低功耗、提高電池續航力,處理能力無法和智慧手機相比,沒辦法有太過複雜的功能,因此只能搭配智慧手機使用,作為手機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