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安馳科技建構智慧建築及廠房能源數位轉型對策
提升再生能源佔比的同時,須透過智慧監控和儲能系統,達到「削峰填谷」目的

【CTIMES/SmartAuto Angelia 報導】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833】

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195個成員國共同制訂出著名的「巴黎協定」。協定中制訂的長期目標,希望透過「綠能轉型」和對「再生能源」的投資,遏制全球暖化趨勢,但綠電昂貴且不如可調配的燃煤、核能持續。以我國來說,半導體高科技產業乃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每當突發停電事故,都勢必造成鉅額損失。為確保供電穩定、達到「削峰填谷」目的,半導體通路商安馳科技(ANStek)以Analog Devices Inc.(ADI)電力量測IC、BMS電池管理系統,及ESS智慧儲能模組為基礎,完備智慧電網和能源儲存管理系統,建構智慧建築及廠房之能源數位轉型對策。

安馳科技產品市場部副理蔡勝偉。 圖╱安馳科技提供。
安馳科技產品市場部副理蔡勝偉。 圖╱安馳科技提供。

全球暖化加劇,隨之而來的災害頻傳,減碳不僅是先進國家的責任,知名企業如蘋果及台積電、台達電等供應鏈廠商,也宣示製程零碳排,以達到2030年減碳50%、2050年碳中和目標。但綠電的昂貴價格和間歇供電特性,也讓能源轉型過程中銜接不及問題浮上台面。為兼顧環保和經濟發展,強化能源監控及儲能更顯重要。

AMI智慧電表是能源監控管理的核心關鍵。台電近年正逐步換裝AMI智慧電表,佈建完整後,不僅可即時監控分析小區域用電狀況,作為電力精確控管和調配的依據;用戶也能隨時透過手機APP,知道即時用電狀況。此外,智慧工廠可以安裝sensor,以有線╱無線方式,統計單一設備的用電狀況,找出用電量較大的「吃電怪獸」,進行維修保養,或者設備替換,徹底且有效地節省用電,降低生產成本。

在能量儲存系統(ESS)和電池管理系統(BMS)的應用上,ADI扮演的角色,在於電池芯的電壓和溫度監控。LTC681x和ADBMS681x系列晶片,以低錯誤率和獨家isoSPI技術著稱,提供與MCU完全隔離的通訊介面,蒐集電池資訊,同時管理電池狀態,即使電池有意外發生,也不會波及通訊裝置,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系統還能針對單顆電池芯進行放電和平衡,將模組平衡到最低電芯電壓或平均電壓,延長電池壽命。

此外,ADI推出「Eagle Eye」空間人數統計系統,透過精確、即時、安全的人數計算功能,及後端數據採集和分析,除了加強和優化大樓及人員空間使用率,還能結合其他傳感器、數據分析,調整照明、空調需求,預測空氣流動、優化環境舒適度。對辦公空間來說,除降低能耗、有效使用空間,同時提高人員健康和幸福感,進而提高生產力。

安馳科技(股號:3528)成立於2000年12月,為一專業電子零組件代理商。主要代理產品線為亞德諾(Analog Device Inc.)、賽靈斯(Xilinx Inc.)等;所代理之產品均以工業應用發展為主軸,故公司成立迄今,已在工業應用領域建立代理之領先地位。且所代理產品具有少量多樣、壽命長、穩定度高、客製化高及可替代性低等特性,加上客戶仰賴高度技術支援,使安馳成為價值創造者,在競爭激烈之代理市場中,持續擁有競爭利基與獨特的未來發展性。2021台北自動化工業展(12/15~18),安馳科技將於南港展覽館一館N1014攤位整合客戶端產品,展出ADI高端智慧監控整合方案,歡迎蒞臨參觀,或上公司官網 http://www.anstek.com.tw 瞭解相關產品資訊。

關鍵字: 電池管理系統  智慧儲能模組  智慧電表  人數統計系統  安馳科技  電源元件 
相關新聞
三菱電機在台首次向海外市場提供智慧電表系統
ADI出掌上型設備 助中華大學電子學實驗課程提升學習效益
ADI與安馳科技將於12/2舉辦品牌博覽會
[自動化展] 安馳與ADI合作 將人工智慧帶入工業控制場域
意法半導體G3-PLC Hybrid融合通訊晶片組獲FCC認證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工業4.0與智慧製造技術應用趨勢論壇」會後報導
» 減碳問題刻不容緩 再生能源勢在必行
» 新型dsPIC33EP裝置提升數位電源供應器的迴路增益效能
» 高效汽車音響系統電源IC 將電源系統架構最佳化
» 伺服器DC/DC設計擁抱數位化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77.2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