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評析]8核開戰 高通暫時缺席的理由
高通暫不入八核戰局之因—無適合低功耗核心和它自行研發的Krait配合

【CTIMES/SmartAuto 劉佳惠 報導】   2013年01月28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2151】

各種創新應用的實現,使得行動處理器(AP)不斷升級,從雙核、四核,甚至是八核大戰,都已開始升溫。觀察處理器晶片大廠新產品的行銷策略,足見「核」子大戰,將在2013年持續升溫。今日(28日)Gartner IC設計研究總監洪岑維表示:「今年將有三、四家晶片廠商將攻佔八核市場,我預計聯發科在年底之前推出八核心處理器,是沒有問題的。」據傳,聯發科MT6599八核心處理器將會在2013年5月正式送樣。

高通執行長Paul Jacobs。(圖片來源:高通) BigPic:360x240
高通執行長Paul Jacobs。(圖片來源:高通) BigPic:360x240

今年,三星在CES Keynote演講時,強調未來三星的核心策略仍聚焦在關鍵零組件的研發上。三星此次推出的八核心處理器Exynos 5 Octa,是最先敢嘗試ARM新架構big.Little處理器技術,是目前ARM處理器架構更新最快速的廠商。展望2013年,高階處理器市場會在四核到八核做最佳化,也將有三家以上的廠商跟進ARM big.Little架構。

針對三星率先在今年CES打出「八核心」策略,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許漢州分析:「基本上,三星在八核心的行銷策略是成功的,但重點仍是要與作業系統完美結合才能實現功耗最佳化。」從三星動作也可窺見,其大動作行銷自家處理器手法,也是為了將來在自家產品提高Exynos 5比例埋下伏筆。未來三年,行動處理器架構將會朝向大小核任務分工、強化GPU計算能力、系統層級功耗管理、提高64位元指令以及異質運算等方向進行。

面對四核還未全面普及於市場之際,八核這一場核子大戰已經開打,洪岑維認為,由於目前八核心處理器仰賴ARM 全新big.Little架構,其中的「big」,用了高效能核心如ARM的Cortex-A15,而「Little」,則是使用了低功耗核心如Cortex-A7。但是由於高通並沒有適合的低功耗核心去和它自行研發的Krait配合,因此,相較於直接採用ARM標準核心的晶片商,高通就必須花更多的時間重新去研發八核心處理器。因此,高通才暫時不會加入八核心戰局。

在1月23日高通舉辦的供應鏈大會上,高通上下對八核也一概避而不談,反覆強調高通四核的優勢。至於高通針對四核產品的QRD平台,預計最快在今年年中也才會有產品發佈,相對來說,聯發科的公板成熟度也比較高,對於大陸多家少量化的手機市場,比較具有優勢。

針對八核的趨勢,高通執行長Paul Jacobs在CES強調:「強調「核」的數量其實只是唬人的噱頭,因為八核晶片中的四個大核並沒有針對行動裝置進行很好的優化,因此功耗很高,才會需要四小核幫助終端進行功耗管理。」

雖然三星針對八核的行銷策略,起了不錯的效果,也使得這一場八核的話題之爭,又熱了起來,不過,各界對於八核的質疑,也尚未落幕。展望2013,或許智慧手機是否應該走向八核也還沒有定論,而八核中的最佳大小核,並不見得只侷限於四大核、四小核架構,各家廠商都還有機會在這之中做出獨特差異化的策略,為求分出勝負,也會持續追求運算效能與圖形處理效能的提升。不僅如此,八核心為了在效能與功耗取得平衡,勢必會往20nm前進,為此,台積電將會是最大受益者。

關鍵字: 八核心  Exynos 5 Octa  三星(Samsung聯發科  ARM  洪岑維  Paul Jacobs 
相關新聞
2025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展科研實力 台灣20篇論文入選再創新高
三星發表ALoP相機技術 讓夜拍更清晰、手機更輕薄
松下汽車系統與Arm合作標準化軟體定義車輛 加快開發週期
2024 Arm科技論壇台北展開 推動建構運算未來的人工智慧革命
聯發科發表3奈米天璣9400旗艦5G晶片 採用Arm v9.2 CPU架構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共封裝光學(CPO)技術:數據傳輸的新紀元
»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 AI運算方興未艾 3D DRAM技術成性能瓶頸
» 高速數位訊號-跨域創新驅動力研討會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33.25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